专栏 | 向松祚:用金融挽救金融
编者按
《新资本论》是由IMI副所长向松祚出版的新著。该书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论述了如何解决国家主权与宏观经济政策独立的矛盾,并探讨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救赎之策以及中国战略。
全书分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救赎”三卷,视野宏观,气势磅礴,是一部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磅经济学作品。《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一连续刊登《新资本论》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本文节选自卷三•第一章:用金融挽救金融。本节是《新资本论》系列连载第117期。无锚货币或完全信用货币赋予中央银行创造货币和赤字融资的无限权力。这既是助推全球金融资本时代兴起的核心力量,也是全球经济和金融极度不稳定的总根源。而伯南克的改革又是否有成效呢?
以下为节选全文:
2009年,当美联储开始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和低利率货币政策时,联储主席伯南克荣登《时代》周刊年度封面。全球精英一致欢迎伯南克史无前例的“伟大发明”,相信量化宽松能够挽救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中央银行不仅是金融危机的“救火队”,而且是经济复苏的“救世主”;中央银行能够无限创造的无锚信用货币不仅成为金融机构的“救命血”,而且成为实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万灵药”。6年过去了,量化宽松对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救赎却并不成功,相反,全球经济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麻烦却与日俱增。
2011年8月,美国国会和白宫为提高国家债务上限纠缠不休。一家澳大利亚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讽刺美国债台高筑和美联储印刷钞票为债务融资。漫画的文字对白如下:一位白宫助理兴高采烈地告诉总统奥巴马:“我们终于达成协议了,新的债务上限高达14.3万亿美元。”奥巴马问:“折换成硬通货是多少?”答:“约等于12根上好的澳大利亚香蕉!”
保守估计,目前美国政府全部债务总额(包括政府直接借债、政府支持企业的债务等)高达34万亿美元,如果算上联邦和州政府的间接和隐形债务,总额超过8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国债继续大幅度攀升,目前仅国债规模就已经达到16.5万亿美元,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跃升到100%多一点儿。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预计,2015年美国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将超过100%,实际上国债规模的增长大大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以改革者和“救世主”的姿态入主白宫,发誓立刻挽救金融危机,尽快复苏美国经济。主要手段就是财政赤字和量化宽松。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每年财政赤字都在1万亿美元左右,第一任期累积的财政赤字逾5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和国会几乎年年都要围绕财政赤字和债务上限激烈争吵。与此同时,以滥发钞票和通货膨胀来实质性削减债务负担,已经成为美国政府(亦包括其他国家)难以抗拒的诱惑和易如反掌的捷径。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时代》周刊曾经将格林斯潘选为年度封面人物,赞扬他是拯救世界的三位英雄之首。11年之后的2009年,该杂志却将格老列为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和金融体系崩溃三大元凶之首,格老的继任者伯南克却荣登年度封面人物。人们不禁发出疑问:2008年之后,伯南克发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之前长期实施的低利率货币政策有什么本质不同吗?答案是否定的。若干年后,伯南克或许要遭遇与格林斯潘同样的命运。
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近20年时间里,多次长时间实施低利率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0年IT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之后,格老将联储基准利率维持历史低位长达16个月,次级贷款泡沫应运而生。如果严格依照美国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来制定货币政策,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适当水平应该是4%~5%,然而,21世纪长达10年时间里,美联储基准利率超过4%的时间总共只有16个月,即2006年6月29日至2007年9月18日,其余时间里,美联储一直坚持实施低利率政策。很长时间里,美国的真实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胀率)为负数。人类金融和货币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低利率和负利率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资产泡沫破灭必然诱发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基本制度基础就是无锚货币。无锚货币或完全信用货币赋予中央银行创造货币和赤字融资的无限权力。这既是助推全球金融资本时代兴起的核心力量,也是全球经济和金融极度不稳定的总根源。
与格林斯潘相比,伯南克无疑才是美联储历史上最勇敢的人物,他颠覆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长期信守不渝的一切规则、惯例、哲学和禁忌。著名货币理论家和美联储史学家艾伦·梅尔策(Allan H. Meltzer)认为:“2008年,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彻底改变其货币政策。它抛弃了以往所有先例,破天荒接受不具有流动性的长期债务资产为抵押品,以便向银行体系无限度提供贷款和流动性。仅仅数周时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超过一半的资产就变成长期债务资产。这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梅尔策还说:“伯南克创造了自汉密尔顿孩童时代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最低利率水平。他就像变戏法那样,转眼间给美国银行体系制造出天文数字般的超额储备。”
编辑 韦祎 张昊轩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专栏丨向松祚:新经济模型的基本含义
专栏 | 向松祚:资本积累规律的基本原理
专栏 | 向松祚:危机和救赎
专栏丨向松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一般均衡
专栏 | 向松祚:应对危机的政策方向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