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志宏:要探索建立多层级、多元化、规范化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2017-11-09 纪志宏 IMI财经观察

本文作者系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这是他10月28日出席“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暨《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7》发布仪式”时的演讲实录。

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也为其商业可持续的探索提供了可循的路径。纪志宏在演讲中,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思考和建议:第一,引导并发挥好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夯实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第二,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支持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互学互鉴、相互发展;第三,形成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相应的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始终是培育金融需求方的“造血”能力。

以下是全文内容:

普惠金融旨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对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增进共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普惠金融作为重点改革任务,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围绕扶贫攻坚和民生保障都作出了重要的部署。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普惠金融在覆盖率、可得性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传统金融模式和条件下,普惠金融供给难以摆脱成本高、效率低、商业可持续难度大的制约和瓶颈。普惠金融的受众方多数是金融素养相对较低,损失承受能力相对有限的人群。如何保护这类人群,免受信息不对称以及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侵害,这些问题需要在创新中寻求解决之道。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为其商业可持续的探索,也提供了可循的路径。在数字普惠金融我领域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G20峰会上中国作为主席国牵头起草了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体会,在此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引导并发挥好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夯实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

金融基础设施是提高普惠金融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平台,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的均衡分布,支持多元主体创新普惠金融的产品和服务,要加快建设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使宽带网络和数据覆盖到金融资源匮乏的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和边缘地区有金融需求的群体能够借助移动终端的设备,尽可能的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要探索建立多层级、多元化、规范化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三农领域、供应链金融领域,结合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各领域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的创新,可交叉验证的多维数据作为授信的评级基础,为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可得性和覆盖率提供支持。在小企业、农产品与大市场的连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支持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互学互鉴、相互发展。

传统金融实力强,网点多,管控风险经验丰富。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创新意识足,组织灵活性高,触达客户的能力和精准营销能力都比较强,通过加强协作与互补,逐步丰富及完善普惠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提供支付、信贷、理财等多层次、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

三、形成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相应的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

规范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借鉴国际发展数字金融的良好实践,总结我国互联网金融治理的经验,构建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特征的政策体系和监管制度。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风险,也有一些机构假借普惠金融的名义,依靠技术手段从事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一度投资炒作盛性,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引用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的说法,其喧嚣之势堪比当年的“郁金香泡沫”,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为防范化解相关风险,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互联网金融无序发展、创新跑偏,风险不断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净化,一些互联网金融业态正在有序调整,逐步规范。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将深入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贯彻落实好“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基本要求,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并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始终是培育金融需求方的“造血”能力,发挥好数字科技和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有益作用,以融合促创新,以规范促发展,始终遵循金融活动的本质属性,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历史使命,创新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路径和可持续模式。

编辑  包倩文 赵玉卿

来源  央行观察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范希文:金融科技的赢家、输家和看家

陈雨露: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效应与路径

涂永红:创新全面开放新格局 实现更均衡更充分发展

庄毓敏:应充分重视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

纪志宏:规范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