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芦哲:2018美联储将加息几次——从美国货币政策逻辑变化说起
美国11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再次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次数的担忧。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3点,美联储将公布FOMC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宣布加息具体进程。IMI副研究员芦哲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明年美联储将加息3-4次,当前美联储加息最大的阻碍和风险来自特朗普推进的“减税+基建”政策。
以下为文章原文:
美国11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再次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次数的担忧。关于明年加息的次数,美联储(dot plot)自己给出的预测是3次,目前市场预期是2次(根据CME FedWatch),以UBS为代表的主流投行也认识是2次,但是高盛等少数机构坚信会是超预期的4次。
首先,给出判断:3-4次,原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大家不相信联储会兑现诺言,主要是因为①Fed在历史上经常撒谎,之前关于“加息”的表态只兑现过50-70%;②美国通胀疲弱,核心PCE在2018年大概率不会上到2%,这样加息就缺少了依据。
但是,问题在于历史上的联储和现在的联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与任务是不同的。在沃尔克和格林斯潘的年代,美联储的第一要务是“反通胀”,二人都是著名的通胀斗士。因为那个黄金年代,除了少数危机时刻,是全球经济重要的成长期,联储只要控制好了通胀这只猛兽,经济就会高增长低风险。在这个大前提下,美联储的语言比行动“鹰”,把论调喊高一些、紧缩的压力大一些,实际上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从而抑制真实通胀。通胀是联储行为的上限,通胀高则动,不高则不动。
时至耶伦(和鲍威尔),联储的第一要务变为了“保就业”,这一点从耶伦自身Macro Labor顶级学者的背景也能看出。在其任期内(2014-2017),美国的失业率从7降至4,耶伦带领的美联储功不可没。这样的转变,主要是因为08大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增速普遍放缓,就连美国也在艰难的从深渊中爬出,“复苏”成了后危机时代的主题。然而,复苏刚见苗头,通胀依然疲软,为什么倔强的联储要坚定的走上货币政策正常化(加息+缩表)的道路?因为这件事不仅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因为大家(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在依赖货币政策应对08大危机的战役中弹尽粮绝。如下图所示,各国普遍将基准利率降至0附近,并且至今几乎没有抬升,这样一个低利率水平下,如果再发生一次危机或者萧条,货币政策将会没有任何发力的空间,央行将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这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战争中,大家都希望能够跑快一点,跑的慢的,就是被下一场危机吃掉的。无疑,复苏快的国家,可以跑的快,而且趁着本轮经济复苏的浪潮,在全球经济回暖最好的时刻加速跑步,是成本最低(因为外需最为旺盛)受益最大的选择。目前,美国是EM中经济的领头羊,欧洲和日本都因为自身的原因,暂时不能实施加息政策,美国的先动优势非常明显。失业就成为了联储行为的下限,失业率不高则动,高则不动。目前的通胀虽然不及目标,但是失业却是历史低点,经济的结构性原因导致短期内通胀仍起不来,而联储对整体经济的信心是充足的,这些信心是通过2017年经济逐渐超预期建立的,那么在2018就应该反映在行动上。而且,这样的转变下,美联储可能变得语言比行动“鸽”,口风松一点,经济回暖的压力就小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实际加息次数很可能会超过规划加息次数。
在实践中,联储加息最大的阻碍和风险来自特朗普,加息对经济和财政都会造成巨大压力,这与特朗普推进的“减税+基建”政策非常矛盾。总统负责短期,联储负责长期,历史上一直是这样,本不能说联储的独立性就受到多大干扰。但是今天最大的不同是:包括鲍威尔在内,中央联储的7理事中将有4位由特朗普任命,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而且主席鲍威尔,不让人放心。自从2012年成为联储理事,他一直行事作风低调,能够查到的公开演讲和表达观点非常之少。但他身上有一点非常的特殊,那就是鲍威尔是罕见的由对立派总统任命的联储理事,他的作风与铮铮铁骨的耶伦可能有天壤之别,这一点构成对下一届美联储独立性的重大威胁。但是这一点仅仅是猜测,不构成证据,我们要根据其上台后的实际作为加以检验和判断。因此,明年2月-4月,是追踪美联储政策的重要阶段,如果联储仍然保持高度独立和政策连贯,2018年大概率加息超越3次,如果美联储开始配合总统的各项财政政策,那么其货币政策转“鸽”也就顺理成章。
注:民主党总统小布什当年任命的共和党人鲍威尔,这一举动颇为意外,因为总统能任命联储理事的机会并不多(理事任期长达14年),大家都会选择自己党派的力量加入美联储。而小布什当年任命鲍威尔,有一定的特殊原因导致他可能必须选择一个共和党人,为什么在众多共和党人中偏偏选择了鲍威尔?这和鲍威尔颇有政治追求,原则性不强,善于融通“容易说话”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他可能是众多中央联储委员中和白宫关系最好的。
编辑 张黎丝 孙晓琪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来源 IMI财经观察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永利:《穿越危机》——世界剧变的中国选择
金中夏:中国的金融体系拥有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
杨涛:金融科技给金融体系带来什么风险?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