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清友:分部门看“去杠杆”政策的现在和未来

2017-12-18 管清友 IMI财经观察

近两年,“去杠杆”成为我国金融部门的主题之一,正持续深入推进,并初见成效。近日,IMI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对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四个部门各自的杠杆率进行了最新的追踪与梳理。作者认为,当前政府部门杠杆率或被低估,非金融企业及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则被高估。预计2018年,政府部门杠杆率增长会有所放缓,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体仍需降杠杆,居民部门杠杆率总体上有加杠杆的空间,金融部门杠杆率或将呈稳中趋降态势。2018年,我国资金流动或表现在,资金将从金融部门流向实体经济、在非金融企业部门中资金将从国企流向民企、在居民部门中资金将从房贷流向消费贷。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外汇》2017年第24期,原题为《追踪“去杠杆”》。

以下是全文内容:

在当前我国“去杠杆”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笔者对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四个部门各自的杠杆率及其细分杠杆率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自未来的态势进行展望。

一是政府部门。从国际横向比较看,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处于低位,且增速也表现平稳,无明显抬升。具体到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大体情况如下。

我国中央政府杠杆率在2007年达到顶峰,国债余额5.2万亿元,杠杆率达19.25%;2012年降至14.12%;2015年和2016年受加大财政力度的影响有所上升,其中2016年的国债余额为11.83万亿元,杠杆率为15.9%。当前的杠杆率整体保持在15%—20%之间。

地方政府杠杆率在2010—2014年整体有所上升,并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37.27%;2015年和2016年持续下降,其中2016年的债务余额为24.70万亿元,杠杆率为33.19%。地方政府杠杆率有所下降或与新预算法实施有关。新预算法对于政府债务实行了限额管理,因此未来地方政府债务会相对可控,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由于地方政府杠杆在政府杠杆中占主体,政府总体杠杆率(中央政府杠杆率+地方政府杠杆率)的走势与地方政府杠杆率大体一致,在2014年达到峰值51.92%后,2015年和2016年持续回落至49.80%和49.09%。

二是居民部门。截至2017一季度,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45%,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73%),但高于新兴市场国家(37%)。从房贷杠杆率看,2017年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出现了2014年以来的首次同比回落,已开始转为降杠杆;从消费贷杠杆率看,2014—2016年,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增速一直为负,但2017年上半年跳升至270%,下半年有所回落。这或与利用消费贷购房有关。

三是非金融企业部门。2017一季度,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5%,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分行业看,杠杆率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建筑装饰、家电、钢铁、公用事业、机械设备等;分所有制看,国企杠杆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特别是2015年年底提出供给侧改革后,企业去杠杆仍比较缓慢。

四是金融部门。银行的杠杆率方面,在2017年之前,银行主动杠杆率(对于银行而言,衡量其资产负债率是没有意义的,故测算其主动负债与实收资本之比,即主动杠杆率)同比增速均为正,但2013年开始同比增速开始出现波动下滑趋势;进入2017年之后,同比增速进入负区间,银行杠杆率开始下滑。2017年第三季度,银行主动杠杆率同比下降24.66个百分点。

非银机构杠杆率方面,截至2017年6月末,各类非银机构资管规模/净资产均呈下降趋势。基金公司资管规模自2016年6月以来环比增速逐月下降,2016年年底至今均为负增长;资管规模/净资产自2017年一季度开始下降。证券公司资管规模增速自2016年年末开始下降,2017年6月末增速为负值;资管规模/净资产自2017年二季度开始下降。

综合以上四个部门杠杆率的整体情况,当前政府部门杠杆率或被低估,非金融企业及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则被高估。这是因为,目前,政府加杠杆的手段已从城投、PPP,演变为产业引导基金,而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却计入了金融机构,并未直接体现在地方资产负债上,故可能导致对地方债务一定程度的低估;与之相应,因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承担了地方加杠杆的主体责任,故企业杠杆会存在一定的高估。

对于2018年各部门杠杆率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政府部门杠杆率增长会有所放缓,并会向私人部门转移;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体仍需降杠杆,尤其是国企;居民部门杠杆率总体上有加杠杆的空间;金融部门杠杆率在金融监管趋紧的大背景下,将呈稳中趋降态势。

根据这一预测,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笔者认为,2018年我国资金流动或呈现以下三大方向。

第一,宏观层面,资金将从金融部门流向实体经济。随着金融监管趋紧,金融部门杠杆率会稳中趋降,银行、证券等机构将进一步缩表。对资金空转的打击,将促使金融部门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

第二,在非金融企业部门中资金将从国企流向民企。目前,国企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是降杠杆的重中之重;民企相对而言将获得更多的流动性。资金将从国企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流入效益更高、利润更好的民营企业中去。

第三,在居民部门中资金将从房贷流向消费贷。随着消费升级和住房消费对其他消费的挤压效应减弱,流动性将从楼市转向消费领域。

编辑  韦祎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来源  中国外汇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范希文: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中的确定

杨东:我国现金贷、网络小贷行业发展与监管建议 | Fintech公开课第11讲干货

王永利:《穿越危机》——世界剧变的中国选择

孙鲁军:如何构建新时代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丁志杰:从特里芬难题到三元悖论陷阱 ——为发展中国家汇率和资本流动管理正名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