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第二届环球人物金融科技领军人物榜发布盛典嘉宾精彩发言撷英
编者按
2018年1月6日,IMI与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环球人物金融科技领军人物榜发布盛典成功举行。
当日,与会众多金融科技学界专家、业界翘楚齐聚一堂,以主题演讲、主题研讨的方式围绕“可折叠的金融空间”、“科技创新推动中国金融的未来变革”、”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监管与系统性风险防范”等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议中,各路专家思想碰撞、百花齐发,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盛宴。现将12条嘉宾“金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01
基础技术不断地植入到
金融体系之后,
金融的DNA就开始发生变化。
这种说法有一种科幻的味道,
但实际上要从事现代金融的人,
如果没有一种科幻的意识,
恐怕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02
真正的创新只是少数人的事情,
能够洞察未来的也是少数人,
他们知道未来是什么,
所以坚定地朝着那个未来方向走,
即使未来在今天显得如此弱小,
遭遇到的困难如此巨大,
他们的信念都是非常坚定的,
因为他们知道,
那就是未来。
03
中国社会中穿着马甲的东西很多,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识别
这些穿着马甲的东西,
所以需要认真的甄别,
尤其是我们政策的制定部门,
像金融监管部门,
需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
否则的话,
中国金融从另外一个新领域
崛起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04
科技越发达,
金融科技真与假的界限
就越难以分辨。
所以调整监管理念
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真的不太喜欢运动式监管。
最近听到很多人在抱怨
现在什么都不能做了,
我有时候也在反思,
中国金融的巨大进步
就是来自于创新,
没有创新中国金融哪有今天?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05
金融不再只是二维的平面世界,
而是可以折叠的三维空间。
——李礼辉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
中国银行原行长
06
现有的云计算、智能,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
并不是金融才用的,
到处都在用着,
那不是金融专有技术。
所以,一定要把事搞清楚,
究竟是金融来决定
哪些科技可以跟金融相结合,
哪些不能结合,
还是科技决定哪些金融能玩,
哪些金融不能玩,
谁是主体。
07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搞技术的人
往往对货币金融不了解,
搞货币金融的人
又对高科技的东西比较陌生。
互联网一定是共享的生态,
而不是一个大而全。
——王国刚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原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08
金融门类本质上就是信息门类,
金融对于信息技术是非常敏感的,
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金融代际跳跃
都是由于信息技术导致的。
如今这一组信息技术
会不会跟金融发生强烈交互,
产生再一次代际跳跃?
这正是我们讨论的核心。
——曹彤
厦门国金董事长
09
金融本身是个没有专利的行业,
复制的成本也是最高的。
但现在,
金融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王翔
基玉金服创始人、董事长
10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层面,
大家对于监管层面预期太高了。
当政策制定的时候
有可能市场参与主体行为都变了,
从微观层面也面临
众多这样的问题。
不断出现新业态
我们就可以出一些
新文件、新制度、新规则,
这可能吗?
肯定不可能,
不断出新规则,
这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正是由于监管本身
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些事情,
我们有时候更多的
依靠一些监管之外的东西。
比如说如何通过整个结构、
主体减少内在脆弱性,
减少这些矛盾,
避免出现猝死。
——杨涛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11
未来银行会不会消失?
也许有一天地球要消失了,
我们的后代必须要移民到火星去,
火星上的金融科技又会是什么样?
可能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
如果你需要贷款,
估计只能通过
语音识别、人脸识别,
银行不再有网点和销售人员。
12
无数据不金融,
无技术不金融。
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
解决什么问题?
就是解决服务的效率问题,
用户体验问题。
——叶大清
融360联合创始人、CEO
编辑 田雯
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编辑部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经典回顾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精选一: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1秋)
经典回顾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精选二:未来之路,欧元走向何方?(2012春)
重磅 | IMI携手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第二次发布“金融科技领军人物榜” 20位业界翘楚入选
元旦献礼 | 七个维度带你全面重温IMI的2017(附年会邀请函)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