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重提利率“双轨制”问题。《金融时报》对这一问题的各方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虽然我国央行已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我国利率体系仍然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存款基准利率仍是目前的政策锚利率,央行可以通过存款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但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央行更多的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影响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且多元化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互联网理财的兴起使得存款分流,倒逼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两条利率轨道统一后,短期的无风险货币市场利率将会是政策锚利率,通过利率传导影响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利率。
以下为文章全文:
2015年10月24日被视为2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收官之日,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对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管理在制度上已经实现市场化。但是我国利率体系仍然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银行体系中的管制利率和银行体系之外的市场利率并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重新提及这一问题,指出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其实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易纲表示,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分析人士表示,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后一个关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将两个轨道的利率统一,目的是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虽然央行已于2015年在制度上放开了利率管制,但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沿革,人们已经习惯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央行仍然在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专家指出,在当前利率“双轨制”的情况下,存款基准利率仍是目前的政策锚利率,央行可以通过存款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但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央行更多的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影响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
近年来,央行不断构建和完善政策利率体系。对于短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加强运用短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以培育和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对于中长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
市场基准利率方面,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市场利率可以依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等来确定,并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信贷市场参考的定价基准包括贷款基础利率(LPR)、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等。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在完全理想化的市场环境中,央行再贷款、MLF、SLF、逆回购等利率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例如Shibor、DR等),进而影响存款利率。
其传导机制是:因为银行从存款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可以借到钱,那么在不考虑其他监管指标等因素的情况下,两种渠道的实际成本会大致持平,否则存在套利机会。
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2015年央行在制度上放开利率管制并没有实现彻底的利率自由化。也就是说,银行表内存款定价非完全市场化,导致其定价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多元化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互联网理财的兴起,存款分流现象愈加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私募产品规模合计增长超过2倍,存款则成为这5年间居民主要金融资产中唯一占比下降的资产。
“从银行负债端看,目前银行的同业负债、债券发行两部分的利率已实现市场化,另外在货币基金、表外理财的竞争下,银行表内存款不断流失,会倒逼负债端利率向市场利率接轨。”分析人士表示,但在当前利率“双轨制”的情况下,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障碍,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尚不能通过市场利率体系之间的联动传导至整个经济体系。通过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两条利率轨道统一后,短期的无风险货币市场利率将会是政策锚利率,它可以影响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利率。
对于“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的方式,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解运亮认为,最好的改革方式是向市场利率融合。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将继续推进,预计利率调整将以公开市场利率调整为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与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相比,更有可能出现的是更为彻底地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使其能够反映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
(记者:李国辉)
编辑 罗琦 赵玉卿
来源 金融时报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