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做最前沿的问题研究,要回归到学术最基础的出发点去思考

刘元春 IMI财经观察 2020-08-21
2018年4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与中诚信征信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的2018第二届“中国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参加本次活动并致辞。刘元春在致辞中指出,当今时代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是科技创新、金融化和普惠发展。这三个关键词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给实务界和理论界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了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对于资源配置的认知。传统的规模收益递减的假设已经被大大突破,而规模收益递增一旦成为普遍现象,市场结构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完全竞争模式会演化成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甚至完全垄断。现代科技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新应用,所产生的成本模式、定价模式、资源配置模式与古典概念有根本性区别。伴随着这种变化,我们的普惠金融是否应该寻求新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他希望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在讨论政策问题和实务问题之余,也能从最基本的理论和逻辑上来思考,这关系到我们的实践和发展自信。
刘元春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以下为刘元春的发言实录:(经本人审核,不代表机构或论坛观点)


尊敬的李扬理事长、各位嘉宾,非常高兴今天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刚才李扬老师已经把我们这个时代三个最重要的主题词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因为我们会从二十一世纪发展看到几个很重要的核心点:第一个,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第二个就是我们所讲的金融化,第三个是我们讲的普惠发展。这三个关键词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也带来了一种轰轰烈烈的经济运动。在这个经济运动里我们如何重新认识资源配置的一些规律,如何认识风险定价的一些模式,已经给我们实务届和理论界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我们这些年会看到在科技+金融里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发展,比如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一系列的新概念;但同时也演化出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中,我们所看到的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的一些新的交易模式带来的新的风险。新的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泡沫化的现象,促使大家重新来认识现代金融的本质。所以我们看到前年开始国家所号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我们的金融要回归实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这个命题背后的核心就是金融到底是要干什么。当然在高校里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现在我们的科技,特别是以信息科技为主体的现代化的科技,它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对于资源配置的认识。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把一些疯狂的现象用最简单的原理进行解释,我们就有理由来提出疑问,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的新现象以及这种新现象的解释,和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在经济学领域里我们就会看到几个很重要的思考,第一个思考,我们看到范里安等一批教授对于信息所带来的我们整个经济学构架的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的研究。这个变化就是我们所谈到的,传统假设,特别是生产函数里面所假设的规模收益递减的概念已经被大大突破。由于规模经济递减的边界被大大扩展,我们在很多方面面临着规模收益递增。而规模收益递增一旦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就会看到市场结构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从原来古典实践里的完全竞争的模式会演化成垄断竞争,甚至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于现代全球化、全球金融化的竞争模式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所以我们就会明确看到,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所采取的开放战略、竞争战略、金融化战略,这种战略意图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竞争已经与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产业革命中所形成的市场竞争模式不一样了。这就导致我们所看到的中国模式的产生是有根本性的基础的。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利用我们的一些弯道超车的方法,为这种规模收益递增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创造了条件。所以我们的平台经济,我们大规模的建制和生产,大规模的进行一些创新,在很多领域里取得了成果。当然也包括金融领域。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在一些金融领域里的弯道超车现象,实际上已经出现,虽然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

这些问题到底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如果按照美国这一批学者所研究的成果,在我们整个的经济现象中,一些传统的边界发生了变化。这个边界发生的变化,就是技术导致我们规模收益递增的边界大幅度扩展,从而导致寡头竞争以及建立在贸易战略基础上的新型竞争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有时候会重新认识中国模式所建立的这个基础。当然与此相对应的一个就是在金融领域,我们的互联网金融,我们的普惠金融在新时代里有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战略基础,是不是还要遵循传统的一些古典逻辑,还是说我们也应当在新的定价原则下面,在新的成本形成模式上面来重新构建我们的一些战略?当然,我们由此也可以评估国家战略基础到底是什么。特别是刚才李老师谈到的中美贸易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两种战略模式之间的冲突。这两种战略竞争模式的冲突,在我们经济学里,金融学里最基础的原理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目前所感受到的,就体现在现代科技在经济领域、金融领域的新的应用,所产生的成本模式、定价模式、资源配置模式与我们古典概念有一些根本性的区别。这就导致出现一系列新现象,从而出现一些新的竞争。所以我想今天请到业界最前沿的专家来讨论我们的普惠金融,讨论科技与金融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它的可能性。由于这些讨论发生在我们的高校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也希望我们各位专家在最前沿的实务性讨论和政策性讨论之余,能不能在思想上回归到一些最基本的前提,从最基本的一些概念上面来重新思考我们的一些战略。因为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最重要的一个挑战,也是对于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发展自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清楚,要从最基础的逻辑上把握清楚,所以我想我们这个论坛要持续办下去。刚才李院长提到了,他们国家金融实验室要长期资助这项研究。我想我们人民大学以及我们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也应当责无旁贷地配合我们各个兄弟智库和各个机构,把现代最前沿的问题研究好,同时回归到学术最基础的出发点来思考问题。谢谢大家。

编辑  叶祎然

来源  金融科技研究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刘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上篇)

吴晓球谈“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现实动因与逻辑分析”

李扬:全球货币制度出现问题 迈向多元全球化

鄂志寰: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推动中国金融业进入新时代

贲圣林:互联网金融的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9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