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永红:不为农民建信用档案就做不好普惠金融
2018年4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与中诚信征信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的2018第二届“中国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安全”。IMI理事兼副所长、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局长助理涂永红参加本次活动并发言。
涂永红女士首先介绍了四川的金融发展情况,认为四川金融发展前景很大,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科技金融、农村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四川省内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农民很难得到金融服务,这时需要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问题。涂永红女士还介绍了四川在科技支持普惠金融方面成功的案例,如农贷通以及其他一些平台,此外还基于大数据探索出新型惠农模式。最后她还介绍了四川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规划。
以下为涂永红的发言实录:(经本人审核,不代表机构或论坛观点。)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正好借着张总发言谈一下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四川经验。今年1月我和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农发学院的七八位教授到四川6个市县专门就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金融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十多天的深入调研。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在推动四川的农业发展,特别是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的作用。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这次调研的一些体会。
虽然四川是西部的一个盆地,以前交通不发达,经济金融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它没有像北京这样的总部基地,总部设在四川的金融机构也比较少,但是成都的中外资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非常多,有1950多家,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四川的GDP在全国排名第六。四川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发展前景光明,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11.6%,增长速度也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四川的本外币存贷款、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在整个中西部排名第一。
四川作为西部金融中心,有几个突出的亮点。第一,科技金融。它通过运用新的金融平台、新的金融手段,支持军民融合,促进军工企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成立了专门的科技银行和科技交易平台,发行了全国首张“双创”债券,这一创新得到张高丽副总理的赞扬。第二,农村金融。这与我们今天的主题非常契合。农村金融方面,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排名中,成都第一。第三,绿色信贷。四川建立了碳交所,绿色贷款方面做得也不错。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受编制发布了《天府金融指数》,对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深圳、伦敦发布的金融指数编制方法不太一样,我们把新兴的金融业态,比如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农村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纳入金融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从天府金融指数排名看,成都排名第六,表明四川的金融发展在全国是有影响力的。2017年国务院批准四川建立第三批自贸区。四川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既不靠海也不沿边,是一个完全的内陆地区,把自贸区放在成都,放在四川,中央实际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二是要开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因为四川正好处在“一带一路”南向和北向的重要节点上,又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通过3-5年的先行先试,打造出一个法治规范、贸易投资便利、生产要素富集的高水平高标准自贸区。
十九大提出我国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看,四川无疑是中国的一个缩影。省会成都占全省21个市州GDP一半以上,1万多亿GDP,而第二名的绵阳市,GDP只有2千亿,占四川面积60%的甘孜、阿坝、凉山州,属于成片的贫困区,人民生活非常的贫困,很多地方连一个金融网点都没有,发展极其不平衡。所以习总书记说,解决好四川的问题,就能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对于四川而言,打好扶贫攻坚战,搞好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习总书记特别提出,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不能丢。要求四川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和路子来。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解决好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问题,离开金融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带领下,探索了很多方面的自主创新,引导进入大力支持农村,特别是支持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把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在三农。
我们要打破金融领域长期盛行的二八定律,要让80%的人也能够尽可能的享受到金融服务,大大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以前可能是我们出现了认识偏差,认为金融主要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所以在农村,除了农行和农信社其他金融机构的网点都撤走了。最近几年工行、建行逐渐在农村地区、在县域恢复他们的网点,但是与农村的需求相比,这个远远不够。尽管我们的城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城镇人口在我们大约14亿人口里还不到一半,我们还有7亿农民生活在农村。怎么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是我们普惠金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四川探索了一条路子,在每个村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我们在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联合国贫困观察点的兴文县,调研了毛村的金融服务超市。这个超市很有特点。它把金融服务站、电商服务站以及双基信贷工作站三合一,在一个工作网点上实现所有这些功能,同时还提供搜集信用信息的功能,辅助农户的信用评级。农户家里养了多少头猪?家里有没有人去城里打工?是不是好赌?是否吸毒?各种金融机构难以了解的软信息,都可以由金融服务超市来提供。政府出钱聘请工作人员,每个月政府发工资,主要负责“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和搜集信用信息等工作,帮助建立完善农村的信用体系。广泛建立村级金融服务网点后,就可以为每个农户建档立卡,对他们进行了信用评级。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所有贫困户都建立了信用信息,建立了档案。实际上,农户贷款违约率并不高,农民还是有信用的。为什么以前我们不愿给农民信用,不给他们建档案,把他们完全排斥到金融服务之外?其实是认识偏差和惯性思维在作祟,尤其是信用评级模型、服务模式、思路和金融产品存在严重缺陷,没有做好普惠金融工作。
2017年7月份,四川在普惠金融方面,特别是在科技支持普惠金融方面,做的最好、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在成都市开通了全是统一的农贷通。这个农贷通把原来在线下进行的农村金融变成一个高效、集成的线上平台。在平台上可以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贷款。过去农村的经营权于承包权捆绑在一起,是碎片化的,一家一户的,只能是小农经济,跟现代经济、现代工业完全不匹配。如果没有现代农业做支撑,2035年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土地流转后可以建农业合作社,至少达到规模以上经营,100亩,500亩,达到这样的一个适度的土地规模,才有可能进行农业的专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农业才能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土地流转,没有适度的集中,没有职业经纪人或者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是很难实现的。四川率先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它把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颁发三个不同的权证,这三个权证都可以流转,以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为主。问题是,通过什么平台流转?从哪儿获得信息?谁提供流转需要的资金?四川探索了一个经验,很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农贷通这个综合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专门的土地流转信息和交易板块;还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投资的项目,比如建一个蔬菜基地,建一个生猪基地,目前有800多个重点项目挂在网上,建立了重点项目库。同时还将工、农、中、建,农商行,以及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67家金融机构聚集在这个平台上面,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直接在农贷通平台上见面,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了农民贷款不知道找谁,金融机构有钱也不知道支持谁的问题。这个平台7月份开通,到12月份已经搜集到各种农村资金需求59亿元,线上线下提供的贷款41亿。通过线上提供的贷款接近15亿元,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金融效率。而且这个平台还提供国家、四川、各个市县的惠农政策,参与各方可以全面、便捷地了解对农业的各种贴息、补贴政策。另外,这个平台还提供所有项目的评级,主要农业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信用评级,方便金融机构得到信息。原来最困难的就是,农村的项目,征信没法儿解决,信用等级不知道怎么评,成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由各个地方的政府,如农委牵头,把各家金融机构、农业行业协会、交易市场(比如生猪、鸡蛋、蔬菜交易)、村委会的专家请到一起,共同组成信用评估委员会,把原来我们觉得没法儿搜集到的、涉农的软信息集中起来,建立一个针对农村、农业的信用评估,每一年评一次,动态更新,便利金融机构掌握更多信息。为了确保农贷通正常运行,四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16亿元的风险处置基金,如果土地流转贷款出现违约,由风险处置基金先行赔付,然后再协调各方进行处置。有了这样的农贷通的平台,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效率和普惠性。
给大家看一下农贷通的界面,这是一个大数据分析,反映的是参与农贷通贷款的各家机构、它们发放贷款的排名、贷款金额、支农资金规模,发放了多少笔贷款、发放给什么性质的农户等等,通过这些大数据,便于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完善政策和机制。
除了农贷通,四川在服务三农方面还建立了其他平台。比如利用大数据,建立了蔬菜价格指数。我们现在CPI中一些蔬菜价格就来自于彭州的蔬菜交易市场,雨润蔬菜价格指数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每一种蔬菜的品质和价格,每天发布指数。这一蔬菜价格指数为保险公司发放更多品种的蔬菜保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农民种植蔬菜,稳定蔬菜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有鸡蛋保险加期货。这也是我们基于大数据探索出来的新型的一种惠农模式。
四川制定了2016-2020年普惠目标。重点服务对象是农民、小微企业和一些城镇低收入家庭,有金融普惠率、覆盖率的具体指标和任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编辑 叶祎然
来源 金融科技研究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9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