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永利:要理性看待区块链

王永利 IMI财经观察 2020-08-21

区块链诞生于比特币,目前人们对区块链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却对其发展前景可能过于乐观。对此,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表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难以作为真正的货币行使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央行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都不可能模仿比特币而形成全新的货币体系,而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比特币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不能与现实财富挂钩,因此应用价值大打折扣,要理性看待数字币、区块链。目前比特币区块链或者类似的区块链都存在着“去中心、高效率和安全性”三者不可兼得的三角难题关系,所以要跳出比特币区块链的范式,当前的应用场景开发不应追求去中心、去中介,而是要追求信息的分布式处理、连续加密、可以溯源、不可篡改等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为文章全文:

大家知道区块链是诞生于比特币的,从比特币诞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到2012、2013年以后逐步为社会所认知,2017年迅速升温。期间,在比特币基础上又派生出以太币、莱特币等新的区块链的应用。今天大家公认比特币是区块链的1.0版本,在这个基础上,以太坊又加了智能合约,有人命名为区块链2.0版本。现在大家还在不断探索区块链的演进。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区块链,其实说法非常多,但是缺乏统一的定义,这是我们一直希望工信部等部门能够牵头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现在说法太多,想象太丰富,反而容易把它带乱了。

现在大家基本的说法是:区块链是去中心、去中介、点对点的交易处理体系,是全网验证、全网记录、不可逆转、难以篡改、可以溯源、公开透明的分布式帐户体系,这是到目前区块链定义两个主要的内容。但是如果按照去中心、去中介、点对点交易这个标准,很多人所说的运用了区块链,那基本上都不是。因为现在几乎没有真正去中心的区块链应用。

很多人说区块链将是信任的机器,是价值的互联网,区块链将再造生产关系、经济组织、运行模式,将颠覆法定货币体系,颠覆复式记账法,甚至将出现人人可发币、人人自金融、人人自组织的全新的社会。区块链似乎能解决人类社会一切的问题,让人充满想象和希望,但到底是不是这样?

这就需要在极度狂热中保持理性,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它的核心逻辑,准确把握其内在本质,避免出现方向性颠覆式的重大错误。

由于很多关于区块链的说法,主要都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而言的,这里也主要基于比特币区块链进行分析。


1

比特币这一类的加密数字货币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货币,这一类的数字货币能不能颠覆法定货币体系



我们知道货币在人类社会存续了几千年,不断地演进,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规制化的金属货币,再到金属本位下的纸币,再到去金属本位的信用货币。不断地演进到今天它的逻辑和规律是什么,这是正需要我们去准确把握的。

货币在演化过程里面,特别是出来纸币以后,人们逐步发现货币的功能越来越多,货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它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是价值尺度。

要发挥价值尺度的功能,最基本的要求是币值一定要相对稳定。要做到币值相对稳定,理论上必须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要与这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能够货币化的财富规模相对应。也就是说货币总量和财富规模要对应。

怎么对应呢?不可能一个个完全对应,所以就出来一个中介目标的概念。有一个全社会消费物价总指数的概念,所谓CPI的概念。当一个国家的CPI变动,即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在我们目标范围内,在可控的水平之内,我们就认为物价或币值是相对稳定的。

这里边我们讲的是相对稳定,因为一个国家越大,物价越不可能绝对稳定,同时又要将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里面不能失控。当你通货膨胀率的水平控制在一定上升范围里面,意味着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是贬值的。货币的贬值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抑制存款、鼓励投资和消费,从而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正因为货币总量可以人为调控,而且有一个调控空间,货币政策才出来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之一。但是有一个前提,货币的贬值或者通货膨胀不能失控,一旦失控,底层人民活不下去,社会就会发生剧烈的动荡,政府或朝代就会更替。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

今天在货币政策上也面临着很多诱惑,诱惑人们超发货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一些人开始说你们这个货币体系不对,人为能控制,就会有腐败、不公平,我们能不能用技术的手段形成一些人不能干预的货币体系?这也就催生了比特币这一类的加密数字货币。

但是我们要知道,货币发展的规律是货币要逐步从财富里面脱离出来的,成为一个财富的对应物,这样我们才能用货币总量完全跟财富对应,同时也跟着有一定的调控余地。因此像黄金这样实物属性强,受到它的储量和挖掘加工约束很大的东西要脱离货币,成为货币的对应物,当然可能有很大的储值的功能。这样就使货币发展到今天,成为人们所说的信用货币或者国家信用担保的货币。我自己觉得这个叫法不一定准确,因为很多国家政府的债务越来越大,是永远也还不了的,所以说是信用货币有点牵强。严格地讲今天的货币就是法定货币或者主权货币,是说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一定要跟这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财富规模相对应。也正因为这样大家会发现今天我们再回去用实物货币,用黄金做货币已经不可以了。同时我们再回去说民间发货币,货币的非国家化同样不可以。今天很多加密数字货币拥趸者都举一个圣典,说哈约克先生就说货币应该非国家化。但哈约克的想法到今天还没有落地,就是违反了货币发展的轨迹和逻辑。   

我们来看看比特币。比特币运用了非常复杂的技术和严密的数学运算,但是在货币这个体系上是高度模仿黄金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总量一定,而且每四年减一半,因为黄金储量是一定的,越容易挖的先挖出来,越往后越不容易挖,所以新增的产量理论上是越来越低的,总有一天会挖完。比特币也是一样,总量2100万个,每十分钟所含的含量系统设定好了,每四年自动减一半一次,到2140年基本上全部结束。

大家可能看到了现在的信用货币存在一些问题,但你再想回过去比照黄金设计出一种新的货币体系,本身就违反了货币的发展逻辑和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这些东西只能是一种网络虚拟资产,或者是在一个商圈里面运用的代币、商圈币。它不一定完全没有价值,难道说黄金脱离了货币就没有价值了吗?依然有价值,只要你有真正应用的场景。

大家会看到像比特币这样的东西,只要在大家认可的比特币圈里面,它也是有一定流通使用的基础。就像现在中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不代表没有单位的饭菜票,商场的购物券一样,电商平台的积分等。

一旦确定了属于商圈币,就要严格控制在商圈里面的使用,不能出商圈使用,否则就在挑战法定货币的应用,如果冲击法定货币了,就一定会受到国家的监管。只要你做大了,对法定货币体系构成了威胁,它一定会来监管你。今天你会看到这个趋势已经出现了,各国逐步开始强化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比特币尽管模仿黄金,但是它的设计比黄金要严格得多,因为它每十分钟产币多少都告诉你了,人为是调不了的。然而,严格限定每十分钟的产量,就会使货币的供应量和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变化产生严重的分离,然后货币的币值根本难以控制。如果真的像比特币2017年初一千美金到11月份将近两万美金,有人说未来可能十万美金,二十万美金一个比特币的话,以它作为货币,大家想想整个币值的波动会多大。因为你上涨得快,可能贬得也会很大。更重要的是,比特币一开始没有引起大家重视,很多学生在宿舍里玩,因为不值钱,所以前期挖出来的比特币密钥不少都丢了,成为死亡币,而且这个是激不活的。今天大概1700多万的比特币挖出来,其中有三百七八十万是死亡币,那本来2100万个就很有限,再去掉三百七八十万个币的话,这个币的供应量就更有限了。更何况如果它真有上升空间的话,马上就会有很多人不是做币的支付,而是将其作为储藏物、收藏品,那供应量就更有限了。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讲,真正搞货币的人就会发现,它其实很难发挥货币的作用,它更像是一个货币的对应物,像黄金一样作为储值物是可以的。

因此,央行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都不可能模仿比特币或以太币,形成全新的货币体系,而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不可能在维持法定货币体系的同时,又推出和维持另外一套货币体系。

2

像比特币一类的区块链能不能颠覆世界,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比特币非常强调去中心、去中介、点对点。但是怎么实现去中心呢?一定需要社会上的计算机加盟共同运行,共同维护规则。因为如果系统运行的主机是某一家的主机,他要更改系统的规则是非常容易的,怎么能讲是去中心的呢?所以比特币一定是要社会上的计算机共同参与运行。

要大家参与的话,第一个前提是系统要开源,自动下载马上能运行,不需要做大量接口测试才能联网运行,否则根本就应付不了社会化、全球化加盟体系的需要。

第二规则要内置到系统里面,所谓的编码即规则。大家在运行这个系统的同时就是维护这个规则,未来未经过加盟的节点一半以上的同意,你即使一开始维护这个编码的人员也无权更改系统的规则。

但是要做到让社会的计算机加盟共同运行谈何容易啊,它需要共识、需要激励。最后的结果就是越追求去中心,去中介,就越是形成了一种完全封闭的网络体系。你今天看到,比特币上面能运行什么东西呢?只有一个东西,就是比特币。而比特币是哪来的呢?是链生资产,是系统上挖矿出来的,跟现实世界没有任何的关系。正因为这样,它才能做到从一开始产币到币任何的转让变动,每一个帐户都是全网监控的,是很难篡改的,是可以溯源的。正因为每个帐户可以保真,所以我们才可以做到根本不知道帐户后面的人是谁,只要保证这个帐户是真实的就可以做交易。

结果有人在这个基础上演绎出来说,用了区块链就可以不用知道对方是谁就可以做交易,就可以去信任、去中心、去中介了,真的是这样的吗?

比特币去中心、点对点的交易是有严格的前提的。从一开始就必须在一个封闭的网络体系里面,交易的资产只能是链生资产,不可能把现实的财富送上去。当不能把现实的财富送上去运行,这怎么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呢?所以比特币今天依然需要兑换成法定货币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不能兑换成法定货币,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问题是比特币这个区块链本身没有交换的功能,只有挖矿、产币和内部的点对点的转移。没有兑换的功能,要兑换必须要出比特币的圈到外挂的交易体系上。所以大家会看到今天出了很多数字货币的交易所,交易所出了问题不代表比特币体系出了问题。比特币的体系到了今天为止依然是安全的,前提是它是个完全封闭的,不受外面影响的独立体系。

还有一个,比特币产币的规则每十分钟多少个币,它忘了货币金融是连在一体的,金融是需要有贷款生息或者投资分红的。大家看看比特币产币的规则有没有贷款生息和投资分红额外币的产量呢?没有,必须出来换成法定货币以后,只有通过法定货币才能实现贷款和投资的需求。因此,如果严格用比特币的区块链,金融的功能会大受影响,这是我们需要看到的。

正因为这样,比特币区块链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想象的非常好,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但是它是完全封闭的体系,实际上解决不了我们现实问题。

因此,以太坊设计人说这样不行,这样就成为网络游戏了,在这个东西里面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以太坊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个智能合约,在上面可以做一些私活。但是一加智能合约以后就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今天以太坊的安全性就比比特币要弱一点了。

同时,比特币、以太币坚持全网验证、全网记录,量一大以后全网的存储占的空间非常大,效率非常差,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大。今天又有人探索能不能进一步提升,比如,一定要全网验证,全网记录吗?现有的银行不也就两地三中心,增加了一个热备份和冷备份,不是也没有出现大问题吗?我们能不能在全部节点里面选若干的核心节点,比如21个节点、31个节点就可以?这就出现了EOS或者类似的东西,所谓的区块链3.0,基本上是采用缩小节点,不再全网同时记录、同时存储了。

这又出来一个问题:这些核心节点谁来选呢?如果是由某一方指定核心节点,那不就没有去中心了吗?所以大家又在探讨能不能编一个系统,在选节点的时候就是去中心的。现在都还在不断地探讨,甚至进一步说到,挖矿需要巨大的能量消耗,一定要挖矿吗?类似这些方面,今天区块链都还在不断地在探索改进。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区块链目前还处在它的初创期探索期,我们可能认为它很有发展的空间,但是不要轻易地说它能颠覆这个,颠覆那个,目前可以看到真正的应用非常地有限,还需要做大量的探索。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从去年以来一直呼吁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数字币、区块链。从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应用场景来看,区块链研发会有两大分支:一个分支是继续聚焦于底层技术的发展,就是公链的研发,不断地去改进。但是一定要知道底层技术、公有链的研发需要大量长期的投入,实现突破是很难的。希望有人继续沿着这条路扎扎实实地去研发、去创新、去突破。

另一个分支是应用。这个应用就不要想着像比特币一样的区块链,聚焦在挖矿造币上面去。我一直在呼吁大家要跳出比特币挖矿造币区块链的范式来找应用。没有挖矿造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就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观,那么深刻,那么具有颠覆力,也就不要聚焦于虚拟币的炒作和割韭菜了。

那么区块链有什么应用呢?那就不要再去追求去中心、去中介,追求的是信息的分布式处理,连续的加密,可以溯源,不可以篡改等,优先做这些方面解决实际问题。从这个方面大家看到是有很多应用场景的,因为这个社会在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

首先可以找跟我们的财产或者债权债务交互频繁没有那么密切关系的其他东西。大家会看到,现在像BAT他们都在做网络游戏,不管是养猫还是养宠物,是网络应用,不涉及现实的财物和法律法规。

第二是做公益性事业,像捐款,是钱物单向出去不需要再回来,没有买卖关系,没有借贷关系,但是人们关心这个东西是不是按照我的意愿去了,所以可以溯源、可以追踪。

再进一步,我们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务里面有大量的单证、合约、影像等等东西,我们能不能帮他推到链上,上网运行,保证这个东西是真的,合法的,不可逆转的,随时可以查的。这都是可以的。再进一步可能才是未来向着所谓计算机联网,信息联网和价值联网,也就是实物联网相融合的方向发展。所谓的真正的要解决我们现实问题,那可能还要有一段过程。

必须看到,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比特币是第一个应用,也是到目前为止非常完整的一个封闭式的体系,它很安全,但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目前比特币区块链或者类似的区块链都存在着“去中心、高效率和安全性”三者不可兼得的三角难题关系,所以要实事求是,注重解决现实问题,注重应用的使用,要跳出比特币区块链的范式。

编辑  蒋旭 王钰彬

来源  永利点金               

审校  田雯

监制  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向松祚: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从官本位到企业家本位
视点 | 张斌: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
推荐 | 彭文生:反思去杠杆:不要留恋终究要过去的旧时代
李扬:中国有足够力量化解金融风险
视点 | 金边与乌云 大类资产下半年会怎么走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