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效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住房金融发展报告(2019)》,报告指出,尽管与国际相比,我国房价收入比、租金资本化率等指标仍处于高位,可明显观察出泡沫,但从贷款偿债率指标来看,2018年的5.5%则表明偿债压力较小。究其原因,IMI顾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一方面,在我国房贷大规模发放的年代,房价总体处于历史低位,此后房价上涨,提高了住房的重置价格,客观上对偿债形成“保护”;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较高,拥有足够的金融资源支撑还款。日前,针对货币供应统计体系、储蓄率与投资率等相关问题,李扬教授接受了《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的专访。
1
高增速的关键在于储蓄率的提高
Q:1994年,您的文章《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及调控》在金融界产生极大影响,更有人称其为“指导了我国建立现代货币调控机制的改革”。请您介绍一下,当时我国现代货币调控机制改革的背景,以及您在当中扮演的角色。
A:根本原因在于激发了人们的储蓄动力。从物质角度来看,储蓄始终都存在,过去中国之所以储蓄不足,一方面在于收入水平低下,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金融体系进行动员。中国储蓄率之所以不断提高,其主要得益于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丰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储蓄渠道。从1978年到1994年的16年间,中国金融机构从人民银行一家独享,发展到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在内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股票、货币、债券等也成为人们熟悉的投资方式。储蓄率从1978年的37.9%上升到1994年的42.6%,并且自此一路攀升。如何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保证其长期、均衡、可持续,是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就是动员储蓄,让其为投资所用。只有投资才能增长,随着储蓄率的不断上升,我国投资率也在稳步提高,从1978年的38.22%上升到1994年的41.25%,2008年达到44%,2013年进一步上升到49%左右。虽然近两年来,在国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投资率出现缓步下降,但仍然稳居世界前列。平均而言,30多年来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分别达到39%和38%左右,远高于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历史上高速增长时期的发达国家,可以说,中国30多年GDP年均增长近10%的经济奇迹,关键在于储蓄率和投资率的持续提高。2
“口”变不成“手”,人就会成拖累
Q:居民储蓄率下降的中长期原因源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您之前也表示,今后看实体经济应更加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老龄化加速,高速投资时代不再,人口红利是否还存在?如何看待未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A:对于人口问题,历来有两种看法,一是把人视为“口”,认为是消耗;二是把人视作“手”,是创造。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只说明了一部分道理,人是“手”没错,但前提是能就业,否则就只剩下“口”。
也正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一直鼓励创业,既然原来的“大锅饭”体系不能创造产值,那就通过承包激励创收,在农村实施包产到户,在城市推行承包责任制,让更多的人从“口”变成“手”,进而推动工业化发展,只有启动工业化,人才会成为红利,没有工业化,人就是拖累。
衡量人口是“红利”还是“负担”,其实就两个因素,一是量,二是就业状况,现在量下来了,就业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必须承认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老龄化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现象在发达经济体中早就出现了,我们也要正视这个漫长的进程,解决的方向绝对不能错,否则就无法回头。目前来看,我们的方向很正确,还需要进一步推动落实。
Q: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金融改革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当前我们也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什么红利?
A:不管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不能脱离历史进程来讨论。40多年前,只要有就行,现在不行,要看是什么形式,针对什么问题。金融与其他领域不同,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经积累了很多问题,有的在高速增长期暴露不出来,增速一旦下降就掩盖不住了。以银行为例,每天都有贷款出去,也有储蓄进来,对其而言,只要储蓄的量比贷款的多,就不会有大问题,即使有坏账也能应对。但是当储蓄量与贷款量相同或者相对减少时,一旦有不良资产,问题就会爆发。现阶段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高质量发展,使得贷款、资金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凸显,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和核心就是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金,管理金融风险。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整个过程会很痛苦,近几年金融市场也不断出现风险,例如2014年的“钱荒”,2015年股市暴跌,近两年互联网金融、P2P暴雷等,这些情况还会发生,也很正常。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新的需求产生,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贯 J彻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高效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编辑 钱开昊
来源 《经济》第310期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