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集锦 | 2019货币金融圆桌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IMI财经观察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3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普惠金融‘圆’和缺”及“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两个圆桌研讨主题展开交流。IMI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IMI研究员、中诚信征信总裁文涛,北京金控集团战略新部总经理徐河军出席主题研讨二围绕“如何破普惠金融的局”、“普惠金融与银行商业性结合”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主题研讨二由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主持
以下为观点整理:

问题一:什么叫普惠金融的局?怎么破?

(夏乐)
IMI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夏乐:
拉丁美洲跟中国的情况不同,接入普及率较低。接入互联网是普惠金融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谈论普惠的问题。拉丁美洲商业银行正在向数字银行转型,开发并覆盖更多的人群和客户。利用大数据积累,银行可以进行客户分层,发掘潜在的客户群体,投入普惠资源和技术,服务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鄂志寰)
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服务群体的差异。普惠金融是以中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这两个群体从金融服务角度看总体来说容易有三个缺失,首先是缺信用,一些小微企业没有良好的信用历史和记录;第二,缺信息,大量小微企业缺乏经过严格审计的财务报表;第三,缺信任。把金融科技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可以解决一部分“三缺”的问题:首先,提升可接触性,科技手段,生物特征的新技术、识别等等可以为远程服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覆盖范围扩大;第二,提升可承受性,把大数据引入普惠金融评审机制,能够降低服务的边际成本,为以上客群提供可持续的服务;第三,通过可持续性,智能风控以及大数据、搜集客户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信息能提供业务的可持续性。支付是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初始阶段,但支付确实带来了整个金融版图的重构,也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薛正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薛正华:过去很多年,中国在大部分领域都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个别领域出现了领先。金融科技领域里面有两方面是全球领先的。第一个是移动支付,另外一个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两个局。第一个局,随着服务人群和信贷规模的扩大,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未来会不会出现潜在的垄断风险?而传统的金融机构起步晚,速度慢,很多入口服务被互联网公司所掌握,金融机构面对这么大的市场,面对互联网的夹击下,怎么扩展自己的业务?怎么不被互联网巨头进一步蚕食?第二个局,在小微企业方面,我们特别期望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背景的相关企业能够参与其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由于小微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弱,风险识别的成本高,怎么能把它做大?如何像做个人业务那么成功?也是需要探讨和不断实践的方向。最后,在金融科技发展的今天,投资端也存在着普惠金融的需求,过去仅能服务于高收入群体的金融投资理财服务,是否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普惠更多普通大众。(闫文涛)IMI研究员、中诚信征信总裁  闫文涛: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而经营风险的第一个环节是风险识别,传统金融主要靠分析师的行业经验和财务分析能力去识别风险,效率较低。普惠金融依靠大数据的的快速发展提高分析师的风险识别能力并提高了效率,解决了经营风险过程中关键的的风险识别问题。第二环节是风险披露。区块链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部分道德风险,给所有交易对手一个公平、高效的信用风险传递环境。但是近年来在普惠金融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支付技术用到了,但是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识别风险利用程度还不够。尤其前几年现金贷,更多的是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高不良,利润来源主要依赖于流量红利,很多机构并没有真正的在小微企业风控能力上去下功夫。

(徐河军)
北京金控集团战略新部总经理  徐河军:北京金控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概括起来:第一,守初心。北京金控董事长范文仲先生提出了金融的初心,即坚守正确的金融价值观。他认为价值观是金融创新的“方向盘”,价值观正确与否决定了金融创新的社会意义。在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集团举行了全员参与的金融价值观大讨论,并将服务百姓生活、服务首都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确定为金控集团的核心价值观。第二,建设施。数据是当今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北京金控以大数据为核心正在建设面向未来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依托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建成国内首个金融大数据专区,承担起全市政务数据向金融领域输出的统一接口功能,实现金融大数据的统进统出、制度化管理和创新社会应用。此外,我们正在统一支付平台、征信体系建设、数字资产交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第三,搭平台。北京金控依托金融大数据,搭建了三类创新性服务平台,一是To B的,围绕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助贷、助投、助保、助扶”等综合服务功能。二是To F的,围绕服务家庭的财富管理需求,建设北京财富信息管理平台,帮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也帮助百姓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提供以风险适配为首要原则的理财方案;同时,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与保护。三是To C的,围绕服务个人的生活便利需求,积极推动首都惠民卡工程建设,将通过实体卡和电子卡相结合方式,汇聚社保、政务、生活、金融等功能,在首都居民生活、出行、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新的体验和未来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第四,聚生态。注重发挥社会各方优势,努力扩大各类创新平台的流量,增强平台的粘性。一是聚合银行、基金、保险、担保、保理、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二是我们与不同类型的领先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力图建立开放、包容、共赢的金融科技生态。三是注重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与北京市各委办局、各区政府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整合政府在信息信用资源汇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专项政策出台和专项资金支持上的优势。

问题二:商业银行在战略当中有没有把普惠金融作为考虑的内容?作为银行怎么样考虑将普惠金融和银行的商业性结合?

夏乐:普惠金融对我们来讲是完成社会服务的一个项目。最近大数据和其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来更好的做普惠金融。在普惠金融里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教育。当覆盖到低收入人群时,关于利息、借贷和记账的知识普及非常关键。在对普惠金融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金融覆盖和接入对改善个人的金融脆弱性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金融脆弱性是个人由于外部冲击导致失去了永久性的收入。当普惠金融接入之后,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鄂志寰:长期以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通过的服务比较有限。根据日本的统计数据,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是大型企业的20倍左右。中国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南、融资贵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推动。首先,强调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各类客群。同时,给予银行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从整个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应该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长远的顶层制度性安排,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据我了解,美国有大量的社区银行,专门服务邻里的基层客户,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获取一定的收益。可以适当借鉴社区银行的体系,从整体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的角度来出台政策,鼓励各类银行把小微企业和客户服务好,大银行应认真贯彻国家战略,提升普惠金融能力,做好对普惠客户的服务。各类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系统性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普惠金融服务机制。

问题三:怎么看待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一旦互联网公司做大,做成垄断之后,很有可能利用垄断优势把价格提升,最后不普惠了。金融科技本身是有条件、有技术做的,如果主观意愿上没有做普惠金融的想法,怎么去解决所谓的局?

薛正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做金融的主要动力还是为了把自己的技术和数据变现。在金融科技中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个是所谓的另类数据(可替代数据)。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规范,可信度低,但是其他数据可以佐证它,比如税务数据、水电数据,物流数据等。第二点是技术带来的变化。比如AI技术,AI人脸识别身份证进行自动比对排除了拿他人身份证冒贷的可能性;声纹识别技术打击中介包装代办黑产在电话核实过程的作弊行为;知识图谱识别欺诈欺诈团伙;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信用量化评分等技术大大降低了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投资标的的风险识别能力越强,越容易把一些灰色区间的好客户区分出来,无形中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普”。大数据和技术能力越强,风控做得越好,越敢于以优惠的融资费率提供给企业或个人,无形中又解决了“惠”的问题。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会自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问题四:在欧洲随着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出台,对数据的保护越来越严格,国内也在讨论相关的立法。如果在数据的获取上越来越困难,征信想做大数据怎么办?

闫文涛:数据的合规性肯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征信公司不产生数据,更多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帮他们提供数据加工服务,提供一些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帮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去提供评分服务,帮他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果小微企业光靠技术、数据去识别风险,我觉得还是不完善的,最近一两年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风控过程中,过于高估单一数据的价值了,其实小微企业风控最重要的是对行业分析和机构本身的专业分析,这些不是金融科技能够很好解决的。为什么小微企业的融资是世界难题?因为小微企业不像消费金融,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型,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地区的小微企业风控逻辑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能拿分散在不同行业的交易数据来做风控,因为每个行业不一样。我们做普惠金融,要回归到对于信用场景的风控规则的角度。

问题五:最好的数据还是硬数据,是政府机构的数据。如果把数据都汇总到一家,在给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时候会不会收费?如果要是收费的,会不会提升金融成本?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到底怎么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之间进行分配?

徐河军:为什么北京市政府将政务数据在金融领域社会化应用的统一接口职能交由北京金控,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京金控是政府的金控集团,坚持公益性、公信力的定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为了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清洗、脱敏等加工处理,需要产生一定的成本,我们对金融机构进行少量的收费,从而保证商业可持续,但又不提升普惠金融的成本。在数据使用中,我们注重把握好“四权”和“三性”的关系。“四权”就是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这四个权属要非常明确。“三性”就是使用的便捷性、数据的安全性和主体的隐私性,这三性要做好平衡。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北京金控正在配合政府部门制订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运营管理相关的办法。

问题六:请每位嘉宾用2-3句话的时间做一个总结,关于金融机构如何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破这个局。

夏乐:金融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普惠金融做的更好。但要想做好小微企业的融资恐怕还需要传统的社区银行。事实上,目前大数据金融科技的进步让权利更加垄断,很多互联网公司凭借着自己的模型就可以打败很多大型银行。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数据巨头和社区银行之间的竞争,可能社区银行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从而传统的解决办法会产生一些问题。鄂志寰:站在传统银行的角度,要全方位的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要积极主动实现数字化转型。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的角度,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要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快速度。整个法律法律法规、监管环境的打造是金融业和金融科技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第二,要从行业的本身进一步强调行业的自律,金融业、金融科技行业都要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建立一套标准,强调行业自身自律的机制和体系的建设。第三,消费者保护、投资者保护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领域。薛正华:期望未来有更好的技术出现,能够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客观的评估小微企业的风险,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金融服务。   闫文涛:从金融科技从业者角度来说,需要抛弃过去浮躁的心态,沉下身子真正的深耕普惠金融。徐河军:借用北京金控范文仲董事长的一句话,这轮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金融创新,始于数据,兴于技术,稳于制度,成于价值观。第二,不同的国家(无论欧美还是中国),不同的区域(无论科创企业聚集的北京还是服务业为主的其他城市)和不同类型的机构(无论大型银行、中小银行还是金融科技公司)在解决普惠金融问题上有不同的破局之道,都在积极探索,大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就会充满希望。第三,科技很伟大,但是科技不是万能的;数据很重要,但每一个数字都是冷冰冰的。做好普惠金融,需要我们带着感情、温度和情怀,需要每一个参与者沉下心来,扎下身去,才能解决更多关系百姓生活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罗煜:今天的金融科技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在推动,主流的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始发力。未来的金融科技已经嵌入到了金融当中,已经变成了它的其中一部分,技术手段在推进整个大的行业往前发展。这是我对这一环节的总结。

观点整理 邵嫣然

编辑  王偲竹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贲圣林:金融科技全球趋势和保险行业中国机遇

王兆星:不断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止大的金融波动与振荡

视点 | 伍戈:实体经济与货币形势展望
王忠民:金融科技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发展
视点 | 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券商业务转型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