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读史 | 北洋时期货币紊乱见闻录(一)

资耀华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编者按


《IMI财经观察》每周末带您聆听名家解读中外金融的发展兴替和制度演变,在史海钩沉之中领略大金融的魅力!经《金融博览》杂志授权,“周末读史”栏目将陆续连载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资耀华先生的文章。从这一系列文章中,您将看到老一代银行家对于时局、对于经济的独到见解,也将看到一代金融人没有硝烟的抗战。中国经济的复兴、金融制度的变革、商业银行的使命……一字一句中,记忆泛起,那是一场时代的危机,也在危机里重生。资耀华先生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用充满历史感的笔触,再现了金融人振兴中华的探索之路。


本文为系列第二篇。

以下为文章全文:

辛亥革命由于反动头子袁世凯窍夺政权而告失败,结果由代表地主买办官僚阶级的北洋军阀政权代替了清代王朝。在他们统治中国将近二十年的时期中(1912~1928),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本质,不但没有丝毫改变而且更加深化了。


毛泽东同志说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北洋军阀就是全靠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和豢养,他们不惜牺牲和出卖国家主权以报效他们的主子。随着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操纵挑拨的阴谋策划,而由帝国主义列强豢养的各派,各地方军阀,如所谓直系、皖系、奉系、桂系、滇系、粤系、晋系等,则竞相卖身投靠,拥兵坐大,割据纷争,迄无宁日,以致神州大地民不聊生。从反动头子袁世凯政权以迄以后,所谓北京政权,无不企图搞成“中央集权”。所以在货币制度及有关货币政令上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条例和章则,召开了若干不同名目的货币改革讨论会议。可是政令不出都门,有的是议而不决,有的是决而不行,而且实际上他们关于货币整理问题上的千言万语,总离不开依附于这一个或那一个帝国主义。当时所谓什么“金汇兑本位制”,什么“金本位制”,什么“银本位制”,什么“复本位制”,都是帝国主义列强用作经济侵掠的御用工具。目的就是力求把中国国民经济变成各帝国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庸。他们一切的所谓“货币改革措施”“货币改革建议”,以及堂皇的条例,庄重的宣言,无不是归结到上述这个阴谋侵略的目标。总的说来,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各派军阀割据的局势下,国家没有完整的铸币权,更没有统一的发行制度。以致在货币铸造和货币流通领域中,形成了现代货币与封建货币,“中央”货币与地方货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三重对立的形态。这种混敌现象延续发展的结果,遂使北洋军阀政权统治的社会,较之清末王朝政权统治的社会更为混乱而落后。同时通过这些复杂混乱的情况,就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达到其阴谋操纵,划分势力范围,榨取超额利润,甚至要瓜分中国的罪恶目的。到了“五四运动”以后,由于各派军阀连年互相混战,而由这些军阀统治下的政权,就像走马灯一样,不断地变换。频繁的人事更迭,朝夕的地盘更动,五日京兆,政权无常。例如自1912~1928年仅北京军阀政权就更换了四十七届内阁,寿命最短的内阁只有六天就倒了。地方军阀政权则更甚于此。因此这些军阀官僚,一旦得势上台,只有热衷于拉借外债、豢养军队、扩充地盘、剥削人民、残杀工人、卖身投靠,过着腰缠万贯、贪污腐化、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生活,再也无力也更无意侈谈什么货币改革和货币本位制度了。这些混乱史实,简略列举如下。


(一)民初币制问题的争论及《国币条例》的颁布




清末争议不决的币制本位问题,至1910年(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而告一段落。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货币本位之争议又起。1912年,财政部特设币制委员会,赓续原来清末度支部依据四国银团币制改革及振兴实业借款合同的协定,经美帝推选,聘任为币制顾问的荷兰人卫斯林,携其在荷属南洋群岛币制改革为蓝本的殖民地性质的货币改革建议,即所谓“中国改革币制刍议”来华(原来卫氏早已受清朝聘任,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王朝,曾中止来华。1912年他来中国时已就任荷兰银行总裁,北洋军阀财政部乃改聘他为名誉顾问)。当时他建议:中国暂时宜于银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两者并用。更别有用心地主张在国外的金准备总机构设于荷兰首都,由一两个荷兰人任经理,以中国人员数人任襄理。当时海内外人士对这个方案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北洋军阀财政部币制委员会自1912年10月18日成立起至1912年12月17日讨论结束,对该建议开会讨论了23次。但讨论研究结果,只是作成一个报告存部而已。

1913年,财政部又组织第二次币制委员会,重新开会讨论货币改革问题,亦未得到成议。1914年,熊希龄组阁,由于袁世凯的暗示,将币制委员会撤销,另于国务院内组织币制会议(即财政讨论会)。讨论结果,为了便于筹款借债,阴谋复辟,决定先采用银本位制,并制订《国币条例》及其施行细则,于1914年2月8日公布。1915年币制委员会曾提出修改成色及加铸金币修正条例的建议草案,但未能公布施行。所谓《国币条例》实际系就清末所颁布的《币制则例》加以修改补充而成,本质上并无多大改变,仍旧采用银本位制,以圆为主币,还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措施,谈不上根本改革。开铸一圆新银币为主币,又称袁头币,实为袁世凯政权利用它达到其借外债、搞扩军、进行复辟的野心。1917年段祺瑞组阁上台,为了获得四国银团的“币制借款”,作为皖系军阀发动内战的军费,又设立币制局,由当时财政总长梁启超兼任币制局总裁,策划大借外债,表面名为分期整理货币。当时宣称第一期统一主币,第二期统—辅币,第三期改成金本位。但借款未成,梁去局撤,终成画饼。不过依据《国币条例》的施行,对币型、成色、分量(由铜一银九改为铜十一银八九)等有了统一的规定。此次不管其动机如何,当时除极少数省份外,已消除了各省军阀滥铸劣质银币的行为。新一圆主币(即袁头币)在流通领域中,却起了主导作用。素持反对态度的上海英商公会联合会在1919年亦不得不表示赞许。事实上据1922年统计,当时全国流通新、旧及外币数额共计7.8456亿元中,新主币(袁头币)流通额达5.9234亿元,即占85%以上,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了一些作用。


(二)出卖国家主权的“金券条例”




1918年8月10日所谓“金券条例”的出笼,并非真心为了实行改革币制而采用金本位制。实际是因当时非法上台的总统冯国璋,再次任命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而段氏则极端热衷于使用武力统一南北,不惜牺牲主权,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谋取大借款。而日本帝国主义本来就阴谋采取所谓“菊分根”的政策,乘机利用段政权,从军事和财政两方面全力支援段政权,从而达到霸占全中国的野心。这个“金券条例”就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控制中国币制政策的一个表现,也是吞并中国阴谋策划的组成部分。段政权则利用改革币制之名,向日本大借款扩充皖系军队,充实军备,以实现其武力统一全中国的迷梦。

“金券条例”所拟单位名称曰“金元”,含金量定为与日本金圆的含金量相差无几,是完全采取日本金圆为标准。并从朝鲜银行借款8000万元。但该款仍存在朝鲜银行作为发行“金元”券的准备金。事实上就是以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金券的准备金。自然而然,就将中国整个币制金融完全纳入日本的金融体系。段政权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求得日帝在军事上、财政上的支持,来达到其个人的野心。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所以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阴谋,当然其他帝国主义不会甘心让它独吞。因此段政权与日帝这个阴谋,不但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反抗,也遭到其他帝国主义的共同反对,不得不宣告流产。


(三)铸币及其流通情况




铸币特权和流通统一本是一个独立国家币制上起码应具备的条件。中国自铸银元币,是在许多外国银元大量在中国流通的情况下,先后由北京和各省自由铸造。因此币模、成色、重量极不一致。在清末《币制则例》颁布以前,从来没有统一的规定,《币制则例》颁布后,根据“则例”所铸造的大清银币(龙洋),亦不过是在铸币流通领域内多种银币中再增加一个币别而已。当时流通的银元中,外国银元包括鹰洋(英洋)、美国银元、日本银元、墨西哥银元、安南银元;中国银元(统称龙洋)包括奉天龙洋、北洋机器龙洋、江南龙洋、湖北龙洋、安徽龙洋、云南龙洋、四川龙洋。辛亥革命后,颁布了所谓《国币条例》,虽规定主币为银元,重量七钱二分,成色为银九铜一,但后来由于改铸旧币的关系,实际是按银八九铜十一的成色铸造,由天津造币总厂制定祖模颁发给各地造币厂开铸,称为新银币,又称袁头币。不管当初反动头子袁世凯的阴谋动机如何,但因此原来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银币的币型、重量、成色逐渐趋于统一,正是商民所欢迎的。当时市场上流通银币已渐次减少到只有袁头币和鹰洋两种。而自“五四”反帝运动后,上海银钱业公会更将鹰洋行市取消,从此多年来市面上的铸币复杂混乱的情况亦趋于单纯化。由于新银币(即袁头币)的开铸和极力收回各种各样的旧银币回炉改铸,新银币流通数量日见增加。不过新银币当时虽起了主导和统一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军阀政权更容易挪借外债发行内债,剥削人民危害人民的极大恶果。




(四)银两和辅币的紊乱情况




《国币条例》颁布和新币的铸造,虽起了主导和统一的作用,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利害关系,《国币条例》上虽明文规定银元系无限法偿的单位,实际上由于帝国主义银行的干预,当时仍是银元与银两两种本位同时并存。对外关系、海关税收、进出口贸易及大宗交易都按银两计算价格,而实际支付及日常买卖交易则用银元收付。因此市场上银两与银元的差价即所谓洋厘,时涨时落,此起彼伏。尤其是中国外债本息偿还的期前期后,帝国主义银行更从中操纵银两的外汇价格,谋取厚利。因此不仅影响铸币成本不能根据供求而自由铸造,且使银元本身有时也脱离它的主币职能,形成一种商品。所以废两改元又成为当时全国商民热烈的要求。不过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银行的阻挠(英帝特务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更直接反对),及旧式钱庄票号利用银两银元差投机取巧的积习难返,以致长期争论不休,废两改元终未早日实现。

至于辅币紊乱的情况就更甚了。原来清末以来,各省竞相滥铸辅币(银角、毫洋等)种类甚多,且非十进制,并无一定比率,始终依供求关系而决定流通价格。分量、成色、式样极端混乱。天津造币总厂于1916年曾经按照《国币条例》铸发十进制的银辅币,分区次第推行。先由北京、天津渐及河南等地,企图达到全国统一的目的。开始流通尚称顺利,商民称便。后因造币总厂为直系军阀操纵,贪图铸利,供用军费,逾额溢转,贬价发行,渐次市场上发生贴水,十进制随而破坏,终于停止铸造。又于1917年试铸新铜辅币一分及五厘两种,亦因推销不易,不久即停铸。而各省地方军阀,仍擅自滥铸银角毫洋及铜钱,并未因总厂新银辅币的发行而减铸或停铸。据1929年财部钱币司统计,各厂先后共铸有五角银辅币4279万余枚,二角银辅币1147万余枚,一角银辅币1464万余枚。这些新银辅币自十进制被破坏后,即和原来已在市面流通的旧银角毫洋铜钱一样,都依市面供求关系而定其价格。至于各地方军阀贪图铸利,对于私铸银角、铜钱更不放松,到底铸了多少,就更无从统计了。因此当时辅币之乱,种类之多,币质之劣,成色之杂,计算之繁,较之清朝末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助长了奸商投机倒把的横行,另一方面则使广大劳动人民多年来蒙受了无穷盘剥的损害。

作者简介

资耀华(1900~1996),中国金融界耆宿,被列入近代天津九大银行家之一,金融理论建树者。


1900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县,1917~1926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院。归国后短期在大学任教,1928年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人陈光甫招聘,入该行工作,曾派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工商管理学院进修,并考察欧美金融。1935年在天津开办上海银行分行,历任分行经理、华北管辖行总负责人。1950年上海银行公私合营后先后任总经理、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成员。1959年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首任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创始人之一,并长期担任副会长、顾问。


自留学归国后,实践与研究并重,在金融杂志发表大量文章。著作有:《货币论》、《国外汇兑之理论与实务》、《英美银行制度论》、《信托及信托公司论》(专著)、《清代货币史资料》、《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清代外债史资料》(主编)等。


编辑  李锦璇

来源  《金融博览》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周末读史 | 中国新经济政策的唯一目标

周末读史 | “众筹”下的明清会馆治理与现代启示

周末读史 | 人民币:人民的货币及其国际化(二)

周末读史 | 人民币:人民的货币及其国际化(一)

周末读史 | 清代不完全财政体制引发的危机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