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王小琪:绿色金融助推美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圆桌探讨
2020年5月25日晚,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财金商贸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琪应邀参加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疫情下的经济金融形势系列第18期暨“后疫情时代的地方金融发展”线上研讨会。
在“’后疫‘看点——面向未来之地方金融‘十四五’展望”主题讨论中,王小琪主任在会上主要分享了“十四五”时期成渝双城经济圈构建绿色金融的相关话题,从两个方面汇报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动态,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王小琪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财金商贸研究中心主任
“后疫”看点——面向未来之地方金融“十四五”展望
我今天将以“绿色金融助推美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分为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成渝双城经济圈。
1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绿色金融发展初具规模,而且还有很大的潜力
以核心城为依托的经济圈,未来数十年间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中央已经将成渝双城经济圈确定为全国经济增长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引领者及高地。
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工作的基本制度安排和引导体系,成渝双城经济圈处在上游地区属于地域相连,肩负着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同使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行联防联控共同抓好治理保护,打赢绿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共建美丽成渝经济圈。共建成渝两省市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绿色金融近年来加快发展已初具规模。2016年12月四川碳金融交易在四川联合交易所开始进行是全国第八家,也是非试点地区首家国家备案交易机构。同时四川省选择了成都、南充等五个市为绿色金融创新改革的试验区。四川省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绿色信贷额是数千亿元,2017年便发行了首批绿色金融债。2017到2020年,两江新区、万州区两个绿色金融示范区顺利建设成立,同时成立了重庆银行业首家绿色支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较早启动碳排放权、排污权,上线测试绿色金融大数据。
成渝共建绿色金融、构建美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启动了,成渝有的金融机构开始与企业之间共同投资绿色经济项目。但是在充分肯定成渝的发展之后,也看到成渝绿色金融存在着一些短板,例如比较缺乏撬动社会资本能力。由于绿色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环境保护的正相关性,决定了绿色投资周期长、前期投资大、收益不确定性较强,投资风险高,且绿色项目往往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因而一些金融机构对发展绿色金融不够热心。
绿色金融当中间接融资占了融资总额的90%左右,其他方面的融资占比只占10%左右,银行发行的绿色信贷比较少,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发行也比较少,地方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他们针对绿色信贷支持的措施还比较少。绿色保险的险种还不多,参保企业的覆盖面还比较窄,提供风险保障和投资水平还比较低,像交易所一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以升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设施,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且川渝之间在共建绿色金融方面合作才刚刚起步。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川渝双城经济圈的绿色金融发展初具规模,但还有很大的潜力。
2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美丽经济圈的建设
应当发挥川渝作为全面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使各级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实体经济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监督市场运作,拓宽各经济的融资渠道,将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提升金融水平的重要基础,以绿色金融为杠杆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美丽经济圈建设,进一步扩大经济圈内部的各区域之间的合作规模,提升合作水平。这里提出几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进一步加大银行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借鉴银保监会已有的绿色信贷评价体系,因地制宜的探索开发、完善绿色信贷数据,进行授信企业信息统计,鼓励农商行、小贷公司等大力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有条件的银行设立绿色信贷、绿色支行支持,引导地方银行建立符合绿色企业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程度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创新绿色信贷与质押方式,有效落实信贷合同能源管理未来赋予权和加大排污权。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权益和抵押绿色信贷业务,中央与地方结合建立了与绿色信贷工具相配套的呆帐和风险准备金一起损失补偿的完善制度。将绿色信贷关键指标的评价结果应用到绿色银行的评级和绿色信贷约束作用中。
第二条建议是加快绿色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或项目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票据,资产支持绿色结合债和绿色供应链。优先推荐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绿色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支持绿色资产证券化。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股权基金、信用基金等参与投资,探索发行绿色彩票。
第三条建议是加强绿色保险的保障和投资,一是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保险产品。二是强化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的联动机制,实行环保部门、保险机构与信贷机构联动。三是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生态环保。
第四条建议是健全绿色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以国有控股、参股的融资担保公司和信用再担保公司,将绿色融资担保和再保作为重要职能及出台专门针对支持措施。引导和带动民营融资担保机构为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担保,构建绿色项目融资担保和信用再担保体系。
第五条建议是推动环境资源市场的成长进程,加大财政对硬件的支持力度,向西部省区特别是重庆开放四川联合环交所股权引入业务资源形成以股权为纽带,业务为核心的战略合作。加快碳金融创新,有序开发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碳排放期货期权交易,设立碳基金,完善排污权有偿取得使用制度。规范排污权出让方式,加强排污权出让管理,力求排污权用之于促进减排污染。推进用能权交易试点,加快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用能权指标登记注册系统和用能权交易系统。
第六条建议是加强财政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比如在生态环保领域积极推广3P模式,不断完善直辖市及省里面的绿色发展基金,建立健全地方财政对绿色项目融资的支持政策,尽早发行省直辖市及政府绿色债券等等。观点整理 付彭会
编辑 侯津柠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商倩、陈玉琳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视点 | 罗浩:横琴金融的初心是配合澳门发展现代金融业——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圆桌研讨
视点 | 何青:新冠疫情对地方经济发展赋予了更大使命——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圆桌研讨学者点评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