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 | 2020国际货币论坛·平行论坛二“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
7月2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平行论坛二“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通过线上直播形式进行,论坛由IMI副所长涂永红主持,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先后发表主题演讲。之后的圆桌研讨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青主持,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金融学会秘书长周月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院长汪昌云,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钟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颖刚,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教授芦东等十余位嘉宾展开了深入研讨。
以下为与会嘉宾的观点集锦:
主题演讲
焦瑾璞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推动黄金市场高水平开放,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黄金市场应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首先,推动黄金市场高水平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石。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国际板,成为上金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渠道。先后推出“上海金”和“上海银”定价交易机制,为全球市场提供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和白银基准价格,开启了黄金市场定价全球化的新篇章。同时积极开展跨市场合作,扩大人民币全球影响力。其次,推动黄金市场高水平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第一,黄金市场是构筑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坚强后盾。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资产可作为人民币币值的减震带,增强国际市场参与者信心、促进人民币币值稳定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第二,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第三,中国在全球黄金贸易和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一步打造人民币黄金贸易的有效渠道。最后,推动黄金市场高水平开放将继续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引擎。第一,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进一步提升“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第二,进一步丰富人民币国际化内涵,坚定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标准,实现我国在世界格局中从产品和服务输出向价格和标准输出的角色转变。第三,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推动我国黄金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与全球市场的合作融通。
周诚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的几个问题
第一、上海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并非让全球投资者到上海来投资和持有人民币资产,而应是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的孳息中心、清算中心、流动性保障和管理中心。通常,大型国际投资机构包括央行类机构有实力和能力到境内或上海来投资,绝大多数国际中小投资者更多是通过多级托管体系在当地购买、托管和交易人民币资产。为此,需要有一个以上海为基础、覆盖全球的人民币资产多级托管、交易和结算体系。其中,上海要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的最终清算结算中心,并为全球人民币资产进行清算结算和风险管理提供流动性保障。尤其是,中国还未加入CLS系统,需尽早考虑。第二、上海作为全球人民币流动性管理中心,还要为全球跨国公司提供人民币资金管理,从而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人民币司库中心、财资管理中心,帮助中资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更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民币资源,在国际产业链重构中调整位置,向价值链上游跃迁。这需要相应的法律、税收、资本账户开放等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支持。第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新片区要尝试境内离岸人民币业务,在帐户管理、清结算、流动性安排、相关法律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充分对标国际,提供高度开放和便利化的离岸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为在岸体系改革提供压力测试和模范样本,为下一步金融开放特别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方向,另一方面在产品、服务、标准、监督管理上提升竞争力,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新动力。
金 煜 上海银行董事长
金融科技应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的新引擎
一、金融科技将使上海在新一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取得先机
丁志杰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
发挥人民币锚货币作用,
着力打造人民币货币区
锚货币是指一国货币被其他国家作为稳定经济金融货币的工具,从而自发选择盯住的货币。目前只有美元、欧元称得上是锚货币。锚货币的国际经验表明,最关键的是形成货币区。以美元为锚的经济体占比最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型经济体;以欧元为锚的经济体若不考虑欧盟,则规模较小位;日本虽然也是国际货币,经济体总量曾经长居世界第二,但因对外贸易大部分以美元计价,日元实际使用范围较窄,因此最终没有成为锚货币。人民币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更具有国际货币的特征,锚效应进一步凸显。汇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开放程度提升有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强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人民币在亚洲地区可以率先发挥锚货币的作用。结论与展望:人民币当前已经具有作为区域锚货币的基础条件。从经贸联系看,我国与东盟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更多沿线国家建立紧密的贸易投资联系,具备形成货币区的经济基础。从货币稳定性看,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双向波动,是全球表现最稳定的货币之一,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波动较小。从储备基础看,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冲击,是人民币发挥锚货币作用的压舱石。未来应着力推进人民币货币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以点带面加快形成人民币货币区,并进一步丰富外汇交易产品。丁剑平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疫情常态化下上海抢占
国际金融中心新高地的思考
中国相对较高的居民储蓄和利率水平是人民币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优势,疫情越长、线上金融数字化趋势越明显。这次中美贸易和全面关系的恶化,不得不防备中国的资产会被冻结,这种情况下,中国继续以美元形式存放在美国的资产风险增大。上海应该加强数字化人民币资产管理,提前规划人民币数字化各种预案,加快步伐顺应数字货币的竞争趋势,更要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人民币真正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之前中国仍然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数字货币化就可以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上海要争取第二批人民币数字化试点,发展是开放式的、跨境式的,争取第二批不仅仅是复制第一批封闭式的成果,肯定要更上一个台阶。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进行金融数字化创新。跨国公司总部人民币资金池数字化可根据居民和非居民注册额度分批试点。中国央行与“一带一路”央行之间互换协定上人民币也要尽快的数字化,来提高便利性和效率。总而言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范围内,首先实行跨境人民币数字化,先上海再逐步推行到全国所有自由贸易港、最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分阶段从居民到非居民,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稳妥落实,也是上海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具体预案。圆桌研讨
郭建伟 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
当前疫情形势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短板
一是机遇: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与我国有关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断点和堵点,这是跨境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支撑‘。上海作为以人民币为特征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何通过人民币跨境融资结算等服务形成国际国内产业循环相互促进?正是其发挥作用的机遇;另一方面目前中美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比如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要回归,能否回到上海股市挂牌交易?美国制裁我们使用美元能否用人民币替代?都是检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现在,疫情冲击的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断点的修复和美国长臂管辖倒逼等机遇,能否抓住疫情带来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调整机遇而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主动作为,主动解决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当中一些问题,通过金融中心的融资支持、金融服务,解决其实际困难,增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魅力。二是短板:国际上主要货币都与人民币每天有汇率产生,但“一带一路”的货币在上海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每天形成汇率基准的有16个法定货币,其中有四个货币是区域交易没在主板挂牌交易,除这沿线“一带一路”16个国家外,其余的国家货币都跟人民币之间不能够直接产生汇率,都是通过美元二次换算产生汇价,汇兑成本高汇率风险大,都习惯于美元路径依赖。这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思考的问题。要推进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同意人民币数字化,人民币数字化极大提高了他们使用人民币的便利程度,但最终RMB与其货币兑换价格还是需要根据脱离美元换算的汇率直接形成机制产生。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试点的人民币对坚戈成功案例可以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过去五年在人民币跟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在新疆区域交易,建立了哈国银行和新疆的银行组成的跨境银行报价团,每天跨境报价交易平盘,特别是每日营业终时跨境平盘出清机制,就是新疆的报价银行每天把不要的坚戈卖给哈国报价银行,哈国报价银行将不愿持有的RMB都卖给新疆的报价银行,这种平盘出清就发现了脱离美元换算的最终汇兑价格,又作为第二天报价参考,就发明了一种直接汇率形成机制。我们在“一带一路”还没有挂牌的许多货币上,应该想办法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力建立和他们货币的这种直接汇率形成机制,解除他们使用RMB并兑换其法定货币的后顾之忧,不仅实现了RMB在一带一路的区域化,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脱颖而出。
周月秋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
院长、中国现代金融学会秘书长
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互促进,兼谈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是国家战略,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中美关系紧张、美元霸权对我国经济金融安全威胁逐步显化的当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的市场平台。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得人民币资产的交易需求不断扩大,将集聚更多的投资者,从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重要推动力。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机遇。全球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疫情的冲击,主要经济体衰退已成定局。中国率先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显然有利于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提升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供应链体系,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贸易国,发展空间和潜力还很大,这些都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当然,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近期美国出台《香港自治法案》,针对特定个人和机构实施所谓“金融制裁”,难免会对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造成冲击,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影响。对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发挥好上海自贸区试点作用,率先在自贸区建设规则完善、监管严格、公平公正的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交易中心;二是加快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开放等领域的改革步伐,使金融政策框架更加清晰、透明、易懂、稳健,更好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肖 耿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岸与离岸
两个循环联动互推
通过在岸与离岸两个循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可以加快。内循环的关键是做大做强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上海在岸国际金融中心,应鼓励(甚至法定要求),跨境的贸易、债券、及股权市场尽可能用人民币计价及交易,但同时开放合规的外汇交易市场,以大幅提升对人民币交易的需求,以及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外循环的关键是防范美元体系被滥用的风险。可以考虑在中国的离岸经济圈(港澳、上海临港、海南自由港、各自贸区)、“一带一路”、及其它国际项目减少使用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鼓励用港币及与SDR挂钩的数字货币作为(除外汇市场之外的)贸易与金融活动的计价与交易货币,目的是防范美国滥用美元体系实施长臂管辖。中国需要在计价、交易、及价值储备三个方面尽可能避免使用美元。如果港币或SDR数字货币可以在中国的离岸经济圈流通,这些地区经济主体的资产与负债就可以在全球市场定价、交易、及配置。中国在岸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就可以安全地存放在中国的离岸经济圈,从而减少持有其它具有地缘政治风险的外汇储备资产(如美国国债),并推动多元外汇储备及人民币国际化。鄂志寰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双循环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
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
在去年人民币国际化论坛上,我提出基于开放宏观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搭建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框架,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促进中国经济对外循环角度,美元独大的单极货币体系存在严重制度缺陷,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短期内,“一带一路”沿线和部分新兴市场面临美元流动性短缺,因此,我们既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为美元流动性短缺的经济体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推进重点区域去“美元化”进程。第二,从对内循环角度,要把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货物贸易和投资的使用。除金融政策支持以外,也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激励。其次,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主场驱动期,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来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自由度,使人民币逐渐成为避险货币。第三,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人民币国际清算和结算网络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同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体系,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错位发展,有效协作,双轮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汪昌云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
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院长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
法律制度创新和金融体系转型
大多数人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我更倾向于持有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要条件的观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外汇管理制度、国际化人力资源规模、金融基础设施能力、税收制度、法律环境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我仅谈谈通过法律制度创新打造良好法制环境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法与金融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普通法系国家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较多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原因在于普通法系国家相比大陆法系国家政府的干预比较少,司法比较独立,更重视投资者的产权保护,因此产权更安全、合同执行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大陆法系属于成文法,相对于普通法系比较固守僵化,不太符合现代信息化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中国作为大陆法系的国家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局部区域和城市实施混合法律制度创新来搭建有利的法制环境。上海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有金融机构和研究院的扎实工作,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混合法律制度创新可以进行深入的探索。此外,中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主导的,银行主导金融体系相比市场主导金融体系有很多缺陷,为了推动建立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我们的金融体系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法律制度创新不仅有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对推动我国金融体系转型亦具有重要意义。
管 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是
落实制度型开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制度型开放。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经贸规则要和国际接轨。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排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今年的排名在香港之前,但投资者对此不一定信服。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开放规则没有与国际接轨。比如说,国外是“否定式立法”而我们是“肯定式立法”。国外的开放是原则自由、例外限制,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我们还在一项一项地开放。上海在这方面应该有所突破。二是制度型开放要提高立法层次。这次香港在回应美国威胁要取消港币和美元挂钩的时候表示,港币的自由兑换不是美国政府而是基本法规定的,如果要限制资本自由进出需要修改基本法。现在中国的法律法规的稳定性是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提高立法层次,争取做到一个法规的存废不是某个部门发一个通知就可以决定的。三是制度型开放要在风险可控下渐进地对外开放。这样可以避免少开倒车、少走回头路,维护对外开放形象。如果政策总是反复,对国际声誉、投资者信心是有影响的。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最近设立了临港新片区,可以在金融开放方面积累一些先行先试的经验。钟 红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
后疫情时代人民币国际化
面临的环境与挑战及相关建议
第一、国际货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宏观经济层面,美国相较欧元区、日本仍呈较好的增长态势;货币政策层面,美国还未滑向负利率的政策区间;在货币惯性层面,由于网络外部性,国际主体对美元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国际金融市场越动荡,美元的垄断地位愈加巩固。建议: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贸易层面、投融资领域推进人民币使用。第二、人民币国际使用渠道或有所收窄。政治、外交领域国际摩擦加剧;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人民币的使用可能受到新的限制,例如美联储主导货币互换网络的新调整把人民币排除在外。建议:在与新兴经济体的对外贸易投资等经济交往中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其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持。 第三、人民币国际循环路径尚未健全,仍需政策支持。使得通过贸易与直接投资流出的人民币保值增值、沉淀转化,而非仅仅是兑换为美元去使用。针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推动自贸区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和再融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 第二、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打造上海价格、强化人民币金融资产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第三、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香港、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共赢。翟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对的两大挑战
上海要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现在面临两个不利的限制因素:第一是资本项目管制和汇率。汇率在过去几年浮动性有实质性改善,资本项目管制也在渐进地放开,但是有关键环节管制。这种限制源于整个国家决策体系在经历了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后,对汇率浮动和外汇匮乏感到恐惧。我认为,中国到现阶段再持有巨额外汇储备是没有理由的。最近中美经济政治急剧恶化,中美经济金融脱管客观上有利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它迫使整个社会意识到依附在美元信用体系上生存越来越困难,最终必然要承受一定的代价脱离美元体系,同时上海金融中心最大的枷锁也在加速打开。第二是中国内部的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关系。香港作为成熟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目前是稳固的,但是政治上有一定不可控性。深圳也是金融中心,有深交所、有繁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实体经济的支撑。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中心,但是由于权力结构,各大央企、跨国公司、甚至亚投行都放到北京,是不合理的现象。如果中央真正有政治决心要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来,尽可能把企业总部、国际金融组织都搬来上海,在全中国、整个东亚地区把金融核心聚集到上海,相对于伦敦、纽约,将来的竞争力才有可能讨论。人民币要想真正国际化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上海借此过程成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要通过适当有针对性的金融外交,让东南亚周边国家和一部分非洲国家强化跟人民币汇率间的绑定关系,强化金融机构和上海金融市场的对接,通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让利做法让他们主动融入我们交易体系中来。周颖刚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百年变局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人民币国际化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另一个“机遇”是欧债和美债危机。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将是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又一个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首先,要发挥中国产能优势,为疫情严重的国家供应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并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如同美国在“二战”期间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给予其他国家大量外债供应和物质商品出口成就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一般。其次,要有正确的币缘战略。有学者提出币缘政治比地缘政治更重要,人民币的币缘战略可以概括表述为:制造为本,争取定价,合作周边,推进多元。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其10.92%的比重基本上是欧元和英镑所占比重下降的部分。我们应在美欧两大币缘圈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第三,争取国际定价权,维护金融安全。2020年美国原油(WTI)期货开创了“负油价”的历史记录,使中国银行的原油宝遭受巨大亏损,无疑给我们敲响金融安全的警钟。建议扩大人民币原油期货的国际化水平,夯实其现货基础,形成真正有区域甚至是国际影响力的定价基准。第四,要加强与周边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合作,切实扩大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笔者的研究表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影响力有明显提高,这得益于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五通”等方面的合作。同时,美元国际化的经验明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的重要性。离岸美元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美元的国际化,也成就了伦敦作为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这方面,香港与上海等国际金融中心应该积极交流和密切合作,近年来,尽管香港社会的动荡损害了其国际声誉和稳定的营商环境 ,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优势没有变化,也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根本是人才,原油宝事件凸显了中国严重缺乏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建议加强加快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实施本土人才走出去学习、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战略,并积极引导国际精英人才汇聚中国,为上海成为世界级的国际金融开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夏 乐 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
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目前数字货币版本不适合
做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工具
在未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数字货币可能会发挥作用,但目前看到的DCEP版本不适合做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工具。如果期待数字货币来帮助我们推行人民币的话,需要在数字货币的设计等一系列工作上做得更多来发明出适合进行国际化的数字货币。目前的数字货币DCEP版本主要是来替代整个经济运行中的M0现金的功能,现在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不是专门为了跨境结算跨境交易设计的货币。未来通过一系列的安排,理论上可以选择用央行的DCEP进行支付,和现在海外大量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目前使用移动支付提供商提供的跨境支付便利是由移动支付提供商到海外去一家家谈的。如果未来央行直接出去跟当地的银行做此安排,有一下两点比较担心:第一,支付宝、腾讯支付付出了大量的成本和精力,形成目前跨境支付的基础设施。如果央行直接介入该领域,可能会对它们现有的基础设施形成一定的冲击;第二,银行不走跟海外银行进行支付的情况,会引起所在国家对于货币主权的疑虑,这种支付手段进入海外经济体进行循环,可能会出现良币驱逐当地货币,且可能对私营部门产生不良冲击。芦 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从跨境贸易结算到金融交易
再到货币储备的货币国际化进程
货币国际化一般从跨境贸易本币结算开始推动,弄清如何进一步推进到金融交易中使用本币进而推动到在储备货币中的使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建设,从而更好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从数据直观上看,计价和结算货币和金融中的货币的正向联动关系较为明显。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水平也对贸易货币的使用有很大的关联,因为贸易信贷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发展程度能显著提高贸易中货币的使用,这种作用跟宏观经济稳定所起的作用在一个重量级上。一国本币的货币化成员与经济规模、国际贸易规模和央行货币政策稳健性有关系,但这无法解释二十世纪20年代美元几乎没有在国际交易中使用、上世纪80年代的日元和目前的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占比都远低于去经济和贸易占比。金融市场,对本币国际化尤为关键。金融市场的发展,能缓解货币错配,并减低对美元外汇储备的依赖。近几年我国人民币计价债券的发行规模不断增加,本币计价的债券占比增加一个百分点,对美元外汇的依赖就减少一个百分点。金融市场深度和流动性,其流动性比外汇市场流动性更重要。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论坛视频回放:
本次论坛更多嘉宾的精彩观点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欢迎持续关注!
统稿 | 贾翔夫
观点整理 | 贾翔夫 金天 李昂 张耐 黄辉煌
包晗 田青炜 刘芳 李艳蓉 占易
责编 | 金天 蒋旭
监制 | 安然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2020国际货币论坛线上隆重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新发展格局下的全球金融中心建设”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