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首次采用演播室直播的形式线上隆重举行。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教授出席开幕仪式并从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基础和定位以及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重点和难点四个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上海如何建设全球金融中心》进行了解读。尊敬的各位嘉宾:上午好。很荣幸为大家解读《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这项研究追踪人民币国际化动态,围绕相关理论、市场实践或政策热点展开讨论。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从2012年起发布,今天提交的是第九本年度报告。借此机会,我要感谢由陈雨露教授牵头建立起来、涂永红教授带队的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组,感谢团队成员的辛苦付出。特别感谢国际货币研究所顾问委员吴清先生为课题组赴上海调研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在座的和线上的各位嘉宾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持续关注。2020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主题是“上海如何建设全球金融中心”。以下分四个部分为各位解读报告的核心观点。核心观点一: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贸易计价结算份额巩固回升,金融交易功能和国际储备地位进一步加强。作为一个综合量化指标,RII指数客观描述了人民币在贸易、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等方面的国际使用程度。2010年初,RII只有0.02%。2019年底RII达到3.03%。今年第一季度RII强势上扬,估计上半年接近5%,有望再创新高。总体上,RII保持了波动向上的基本趋势,但是考虑到全球疫情发展的影响,今年下半年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具体地,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职能巩固回升。在全球贸易萎缩和我国对外进出口低速增长的情形下,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逆势扩张至6万亿元,贵金属、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实现突破,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2.41%,较上年提高17.9%。第二,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继续担当RII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9年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达到4.72%,同比增长15.2%。其中,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稳中有升具有决定性意义,但人民币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国际信贷表现出明显的季度波动特征,这也是RII波动性变大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进一步夯实。全球已有超过60家中央银行宣布直接或间接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人民币官方外汇储备规模增至2176.7亿美元,占比为1.96%;到2020年第一季度结束,人民币官方外汇储备增至2214.8亿美元,占比为2.02%。过去十年,RII从快速攀高到遇阻急落再到企稳回升,完成了第一次调整,也实现了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的重要突破。同时期的美元国际化指数从49.52%升至50.85%,欧元从29.83%降至26.28%,英镑基本保持在4.0%左右,日元从3.34%升到4.63%。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百年未有之巨变,中国选择加速金融开放。2019年金融系统对外宣布了银行、证券、保险、征信、评级、支付、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约30条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多数政策业已付诸实施。特别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提高开放程度,必将有助于推升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和储备份额。但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以及如何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如何提升金融管理能力等各种挑战,既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测试,也可能孕育着生机与新局。核心观点二:
全球金融中心建设可以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主权信用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对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来说,尽管在国际化路径选择和国际化成就方面各有千秋,但是在其各自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新兴的货币强国总是以经济强国、贸易强国为其前提条件。在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的国家,后来都跻身于科技领先的世界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的行列。在此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中心城市快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这个国家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进而再升级成为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一般来说,本币国际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不应忽略的是,在全球中心城市的发展遇到阻力而停滞甚至衰落时,本币国际化似乎也就此开始了下坡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因技术进步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迅速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贸易竞争力。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产生投融资的需要,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利于国内金融中心的形成。金融发展进一步推动实业成长和产业升级,从而巩固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地位。贸易强国不仅占全球的贸易份额大,在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也高,于是该国货币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贸易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也带动国际结算、保险、信贷、担保等其他金融业务发展。当更多非居民进入该国金融市场从事外汇交易、债券投融资或信贷活动时,一方面提高了国际金融交易中该国货币的使用程度,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国内金融中心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全球影响力。当非居民投资者对一国未来经济形势持乐观看法时,持有该国货币的动机便增强。如果非居民投资者可以方便地在该国金融市场投资安全资产或是进行风险对冲,则在提升该国货币国际储备功能的同时,也有利于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由此可见,利用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我们可以通过全球金融中心建设,引领全中国的高质量经济发展与高水平金融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高质量发展可以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有效化解内外冲击,稳定市场信心,推动人民币完整行使国际货币职能。高水平开放意味着将国内的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市场潜力与人共享,这种欢迎全世界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便车的开放态度,就是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好背书。当一种货币对非居民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而且使用起来也足够方便的时候,货币国际化便水到渠成了。核心观点三:
上海应当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掘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建设成为五个中心协同发展的全球中心城市。
首先,上海具备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和政策基础。上海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在航运、贸易、金融、经济、科创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批沿海城市之一。历史上曾经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的上海,始终是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的排头兵。2009年通过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上海的金融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根据2019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上海首次超越东京,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前五名。其次,上海肩负引领全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光荣使命。正值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深度调整之际,上海应当抓住历史机遇,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中心城市建设可以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并以此为基础向中西部乃至全国范围辐射。通过建设全球金融中心,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动科技进步、经济成长、贸易发展、金融深化等多元目标,上海可以引领全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在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提高贸易地位和金融话语权,或可就此为人民币国际化填上一块缺失的拼图。核心观点四: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之一,在于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占领科技创新高地。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金融制度,顺利实现向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国内外金融资源配置离不开扎实的微观基础。要加快培育出一批头部券商、大银行、大资产管理公司等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同时加强法律、征信、评级、会计审计等配套服务机构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的新兴本土金融科技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主体客户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适的商业模式,下沉到产业链环节,为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要聚集和发展一批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建设综合性的国际资产交易平台。
核心观点五:
坚持高水平开放,完善营商环境,集聚高端企业和高级人才,吸引优质资本和优势资源,提升上海全球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应当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类经济特区的税收政策和征管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解决税收等制度约束问题。也要借鉴其他全球金融中心的税收制度和政策,重视政府“有形的手”的推动作用,发挥税收吸引资本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推动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通过税收、法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营商环境的持续完善,不断聚集各行各业的国内外优质企业,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影响。统筹整合在岸金融市场开放路径,完善负面清单制度,适度扩大参与主体范围。进一步落实高水平金融开放措施,优化准入条件,重视吸引非银行外资金融机构,提高上海全球金融中心的外资金融机构占比。加快引进一批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机构,重点是理财公司、养老基金、期货公司等,补齐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短板。核心观点六:
打通金融子市场间的制度壁垒,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上海价格”引导全球市场的人民币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加快发展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市场,实现金融子市场之间的无缝衔接。积极稳妥地走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基准利率决定机制,完善收益率曲线,为人民币资产提供定价基准。增加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外币种类,丰富外汇衍生产品,满足多元的外汇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继续打造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人民币定价基准,更好发挥“上海金”、“上海油”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强化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对香港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价格引导,理顺人民币国内、国际循环路径,协同发展,为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资产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CIPS系统与境内外更多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研究提供账户和流动性管理等服务,提升CIPS 系统跨境支付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引领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优势,完善金融标准化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大力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对各渠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多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
核心观点七:
用好先行先试权利,建立鼓励创新、平衡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现代化金融治理,提高全球金融中心管理重大风险的能力。上海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机构合作,形成立体化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架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足用好中央赋予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权利,不留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创新金融监管模式,构建起完整的“监管沙盒”框架,应用金融监管科技,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监管。上海市还应建立重大、突发金融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能够迅速调动多部门行政力量,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此外,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稳定委员会与“一行两会”的监管职责,加强政策协同,提高政策连贯性,避免发生监管空档或监管重叠问题。要实现更广泛范围内的监管信息与数据共享,联合更多力量打击“洗钱”、涉恐金融交易、跨境非法金融活动。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全球金融中心,上海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的冲击,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建设功能强大的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及时补充完善风险管理的政策工具箱,构建重大风险管理机制。要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监管。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应对人民币投机风潮。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为应对地震、瘟疫、黑客、恐袭等非传统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风险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转。我的解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观点整理 周梓楠
编辑 郭瑞华·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董熙君、安然、魏唯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