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绿色银行无疑是助推绿色产业的有力工具,其在全球的实践和发展经验相对成熟,可以为我国绿色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先行的绿色银行机构,非常有必要与生态企业、监管机构形成发展共同体,共同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建设、监管制度的出台、监管环境的优化和国际绿色金融体系的融入,以此推进中国绿色金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 | 杨望(IMI研究员)、李一鸣(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
何为绿色银行?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绿色银行旨在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支持清洁电力项目发展,最终减少居民的清洁能源使用成本,扩大低碳项目的市场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简言之,可以将绿色银行的使命概括为以自身业务功能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为出发点,以保护人们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绿色银行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时代孕育出来的。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问题,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烟雾事件、1948年的诺拉烟雾事件、1952的伦敦烟雾事件等,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后果,也让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末下半叶,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与经济增长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环境的会议,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意识的觉醒。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了“绿色经济”,他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随着绿色经济概念的深入发展,各国政府也开始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并试图通过推行“绿色新政”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绿色银行诞生了。不可否认,银行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是金融机构毕竟不是公益组织,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打造绿色银行难道只是为了环保吗?对于银行来说,发展绿色信贷,不是公益行为,而是寓义于利的行为。绿色信贷资金缺口就像一枚硬币,存在着正反两面,如果对于银行来说代表着有可图之利,那么对于发展绿色项目的企业来说,则是融资难之痛。绿色资金缺口的存在当然不是因银行没有识别出发展机会,而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所致。其中关键的一点是,绿色产业所涉及的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具有资金量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而很多绿色科技的项目确也存在风险比较高的问题。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给项目披上了“绿色外衣”,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漂绿”“染绿”,这对银行识别绿色项目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绿色项目一旦被打上回报率低、风险大、投资见效慢的标签,就会让银行望而却步。实际上,绿色信贷也不是并无优点。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末,绿色信贷的不良率为0.37%,远低于银行的总体信贷不良率1.74%,这代表银行对绿色信贷的不良拨备相对较少。此外,对于绿色项目的识别问题也不是不可攻克的难题,国外已有很多通过制度规范和技术手段有效解决的案例。打造绿色银行,对于发展绿色项目的企业和银行来说,可以出现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还会产生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近几年绿色信贷有所发展,但进程比较缓慢,且存在着很多不足。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 2018 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 8.23 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 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 14.2%。而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从2016年至2018年都有所增长,其中,中国农业银行的增长比较迅速,从2016年的6494.32亿元增长到10504亿元。但从2018年绿色信贷占各项信贷总额来看,占比相对较高的中国农业银行也仅为8.8%,招商银行绿色信贷占各项信贷总额仅比为4.22%,所以,国内绿色信贷占比仍旧偏低,不足以发挥出其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的巨大力量。2010年初,英国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提出了一项名为“绿色投资银行”的计划。2012年11月,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绿色发展银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Green Investment Bank,GIB)正式成立,它以政策性银行为定位,专门致力于绿色经济投资。美国紧随其后,由州政府授权,将康涅狄格州清洁能源基金(CCFF)和康涅狄格州清洁能源金融与投资局(CEFIA)发展成了全美首家绿色银行——康涅狄格州绿色银行(CGB)。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绿色信贷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出现了诸多颇具代表性的绿色银行,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WF)、纽约州绿色银行(NYGB)、新泽西州能源适应力银行(ERB)、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等。英国的典型绿色银行案例——绿色投资银行2008年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较大影响。2010年5月,卡梅伦执政后,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来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4月,绿色投资银行计划进入立法程序。通过立法绿色投资银行获得了独立于政府的地位,并于2012年11月正式成立。2015年4月,GIB可以在资本市场向私营部门借款。从开始运营到这一时间点,GIB借助政府投资的30亿英镑,向低碳产业注入150亿英镑资金,有效地刺激私人投资,并在解决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失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GIB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其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以及其在投资领域选择上的做法。第一,GIB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与普通的投资银相比,绿色银行面临一个特别风险,即绿色投资风险,对此,GIB有一套非常专业的绿色项目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对于绿色项目评估,GIB的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至少要满足五目标之一,所有投资项目都必须根据目标,经过GIB内部严格的绿色影响评估才可能得以审批。GIB的风险管理都是由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负责执行的,通过压力测试、控制测试、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等风险管理工具对项目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持续监管,并形成包括风险描述和控制措施的风险评估报告,最终体现在GIB经营年报中。2015 年,GIB发布了《绿色投资手册》,囊括了一系列指南文件、清单和表格模板,详尽介绍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报告框架和绿色影响力的计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二,GIB具有战略性的选择投资领域。除了精细的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GIB还有一个成功的关键点就是在选择投资领域时非常有章法和侧重点。GIB的一个理念就是通过收益创造展示出绿色产业的商业投资价值,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私人资本流入绿色产业的开发活动中来。因此,GIB在选择投资领域时,把目光集中在了海上风电、非家庭用能的能效、垃圾与再循环、转废为能和“绿色方案”(通过改善房屋绝缘来节能)五个既能产生绿色效应、又能够带来可观投资回报率的领域。在走向资本市场前,GIB至少80%的资金都投资于这些优先领域,而在这五个领域中,其把海上风电作为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英国发展海上风能发电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成熟技术。据估算,它能在2050年前提供英国大约20%〜50%的电力,贡献80%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绿色银行——康涅狄格州绿色银行虽然在联邦层面仍未建立全国性绿色银行,但不少州政府已经积极展开了建立州绿色银行的行动。美国用电价格最高的州之一的康涅狄格州走在这一行动的前列。它的大多数建筑的能效较低,且电网老旧,所以成立康涅狄格州绿色银行(Connecticut Green Bank,CGB)的直接目的就是能够在保障消费者使用能源便利的前提下,实现能源升级换代。作为美国第一家州立的绿色银行,CGB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各州效仿借鉴的典范。CGB贴近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以及开发的很多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一,CGB开发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融资产品。康涅狄格州绿色银行的融资产品设计和运营体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思路,这些产品将投资者和项目或是终端用户进行了有效匹配。例如,“智能E-贷”就是为了支持居民用户节能或使用可再生能源而开发的产品,它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让地区银行和信用社愿意将贷款提供给难以获得投资,但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传统住宅改造项目上来。这种项目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原因主要是其存在规模小、贷款期长、难以证券化的问题。智能E-贷并不是直接提供贷款,而是通过CGB与地区银行和信用社的合作,共担风险。提供贷款方每产生一笔贷款,CGB将在“贷款损失准备金账户”拨入储备金,当投资发生亏损时,为了保证合作方是尽职的,通常会由合作方先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CGB再承担剩余部分的损失。这样相当于将合作方的损失风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就会有金融机构以相对较低的利息和较长的期限提供无抵押的贷款。再如,康涅狄格州的资产评估清洁能源项目(C-PACE)。C-PACE所针对的帮助对象是商业、工业和多人口住宅的业主。这一群体是拥有抵押物的,因此相比较而言,本身风险就相对较小,更容易直接从社会资本中筹集到低利率的长期资金。CGB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是在全州范围内进行标准化的管理。C-PACE项目的最长贷款期可达20年,如此一来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会给还款造成诸多不便。CGB要求C-PACE项目采用分期还款方式,每半年还款一次,与州物业税同时缴纳,在简化了还款的同时降低了还款不及时的风险。第二,CGB的运作管理机制呈现市场化特征,政府部门的角色更多的是提供平台和授权。它的预算权掌握在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的手中,操作决策过程是由内部章程所确定的,这允许CGB在不偏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位发展方向与方式,并快速做出重要决策。在操作上,CGB聘用的是非常有经验的投资银行家,他们对清洁能源产品和融资有比较深刻理解,更容易获取第三方合作者和贷款人的信任,这些都对CGB业务发展的效率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GIB和CGB在发展绿色银行的思路上并不完全相同,GIB是希望通过自身让社会资本看到绿色项目的盈利能力而参与进来,CGB是希望通过产品设计,降低风险,提供保障,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绿色项目投资中,但归根到底,都不是单纯通过自身提供绿色信贷来解决绿色项目的资金问题,因为在社会资本面前,银行信贷的力量会显得小很多。如果只把绿色银行理解为提供绿色信贷的银行,那么从发展之初,就限制了其发展的格局。此外,在项目的评估和风险管理以及运作方面,目前国内银行还存在着项目评估手段不够科学、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对项目缺乏有效的跟踪监测、内部运作效率较低等问题。这从根本上讲是管理上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就是要借鉴国际成功案例中的管理手段,一方面也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科技真正的运用到金融当中。简而言之,绿色银行的高质量发展,仍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风险偏好和激励不足等供需双方矛盾的核心问题。因此,先行的绿色银行机构,非常有必要与生态企业、监管机构形成发展共同体,共同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建设、监管制度的出台、监管环境的优化和国际绿色金融体系的融入,以此推进中国绿色金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编辑 李艳蓉
来源 当代金融家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董熙君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