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晓求:要通过中概股回归反思资本市场过去的缺陷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就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受到歧视性待遇发表评论表示,这种歧视性的眼光实际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精髓。中概股的回归有三类情况,其中大多数是高科技企业,质量相对较好。通过中概股回归,我们更需要反思中国资本市场过去的缺陷。

以下为文章全文:

最近又看到中概股在美国受到了我个人认为歧视性的待遇,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还是它是非歧视性的。如果是带着歧视的眼光,这个市场实际上是破坏了它的精髓。那么中概股它的回归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中概股的回归有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就是套利者。他总觉得在美国市场上,他的企业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估、合理的定价,他想私有化之后再回来再重新上市,对这种行为我只能说是可以理解,但不鼓励。因为制度本身是它没有破坏规则,它是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来做的一种行为,一个市场哪一种定价是合适的?当然有文化、法律和习惯的因素。


第二点因素,中国概念股在美国的上市,是因为美国的投资者或美国市场不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些因素,实际上博纳影业是比较早的在登陆于美国市场,后来大概在2016年、2017年前后私有化之后回来了。


的确,在美国博纳影业它的中国文化、电影文化,很难受美国投资者这样一种理解,当然也会受到某些意识形态的因素影响,所以它的定价相对比较低。实际上博纳影业大家知道,我个人认为还是拍了一些很好的片子,它的营业额曾经在全球也在排在第六位、第七位的这样一个地位。实际上一开始他们走出去就有一些问题,我们这些中概股的企业很多开始走出去,既有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约束,也有当时他们的一些误区。


过去误区主要是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比如说我们要让大工业企业上市,也包括一些大型的制造业等等。以前都是这些东西上市,但这个东西上市有意义吗?还是有意义的,但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它是没有意义的。


投资者来了为什么提供资金?是因为他认为能够获得与他的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收益,但是这些企业是它提供不了这些收益,风险倒是挺大。如果你仅仅把它看作是融资的市场,你就会把需求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对资金需求放在首位,它不会考虑投资者的利益的。


这个市场是干什么的是一个巨大误区,这个市场不只是一个融资的市场,更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市场,是一个资产成长的市场。非常传统的、落后的都要淘汰的企业,它怎么会有成长性?我们过去也还有一种想法,因为这些高科技企业基本上都是股份制的或者说至少国有的比重非常小,那我为什么要让你们这些人发财?腾讯也好、阿里巴巴也好,一上市变成至少千亿了,一夜之间怎么变成千亿的富翁?这个我可说不了,所以你看国有企业上市,它可以插队、它可以优先。


市场是要有激励机制的,没有财富激励机制这个经济不可能成长起来,企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这个激励机制也是资本市场功能之一。


第三类就是这次受到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慢慢都要退市回来,我们要容纳他们、要接受他们。


总体来说,中概股除了个别的少量的上市公司,像瑞幸咖啡这样的过去的中概股,这类企业属于作恶者,作恶者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的规则,它击穿了资本市场的基本的底线,所以对这类企业显而易见,我不会认为它有第二次上市的任何可能性。


但就大多数中概股来说,多数都是高科技的企业。所以他们回来应该说比目前这些中国的一些待上、正在排队的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要好一些。它毕竟是经过了美国市场长则十年、短则五年的这样一种严格的监管,经过了各种的考验。特别是信息披露方面的这种严格的检验,要过透明度这一关,应该说这些大多数中概股这一关已经过了,经过了这些年的海外的培育回来以后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结构的一个改善。而且这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实际上它的成长性很好的,我们也可以看到360也好、中芯国际也好,这些都是中概股的回归的一个典型,们的市场反映也非常地好,也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高科技领域的企业。


当然了,现在我们还有很多企业还仍然在前赴后继地到海外去上市,这个也反衬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严重的缺陷,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向大的制度改革。我们过去的上市规则、上市标准,包括发行制度等等都是非常落后的,都是传统工业时代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指标。比如重历史、重规模、重资产,重历史的盈利、重社会影响力、重历史影响力等等。可是那些高科技企业,它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力了,他们也说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到海外去上市,所以我们终于从去年开始启动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的改革。这是以新的证券法和注册制改革为先导,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我经常说我们走了30年的道路,终于在接近30年的时间,明白了我们如何发展好中国的资本市场,所以通过中概股的回归,我们要反思中国资本市场过去的缺陷。我们也可以找到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基本方向,这就是中概股回归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编辑  李昂

来源  公众号:人大重阳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国刚:推进横向金融体系发展,是金融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

视点 | “入篮”四周年:人民币如何在百年变局中开新局?

王忠民:数字化金融助力大众理财与消费升级

视点 | 杨涛:理性看待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

海外之声|保存经济实力:金融与新冠危机

周末读史|卢沟桥事变前后的华北局势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