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宏观经济专题 | 资本深化、结构转型与技能溢价

如何理解收入分配演化机制,对政府调节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关系、改善收入分配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不同技能劳动力,研究了结构转型在技能溢价变动中的作用。本文发现在产业部门间产品替代弹性较低时,随着资本深化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更快提高,生产要素将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技能密集型,那么技能溢价将上升,反之亦然。劳动力数量增长后,如果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技能密集型,那么即使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之比提高,技能溢价也可能会上升。本文提出即使不假设资本技能互补或技能偏向型技术等生产特征,结构转型也会改变技能溢价,这为理解收入分配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作者 | 郭凯明、杭静(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颜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以下为专题节选: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增幅超过了20倍,但是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如何有效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动态平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上升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那么,影响收入分配演化的经济动因又是什么呢?值得注意的是,造成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即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在持续扩大(Zhang et al.,2005;宋冬林等,2010;徐舒,2010;陆雪琴和文雁兵,2013;杨飞,2017;卢晶亮,2017)。而在技能溢价上升的同时,中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快速转型。如果生产过程中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密集程度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差别,那么产业相对规模的变动就必然会影响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进而导致技能溢价变动。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在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不同技能劳动力,将结构转型和技能溢价同时内生化,提出结构转型也是影响技能溢价的重要因素,为理解中国收入分配演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提出,资本深化、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推动结构转型,其影响方向取决于产业部门的产品替代弹性。通过影响结构转型,这又进一步导致了技能溢价变动,其变动方向取决于产业部门的产品替代弹性和生产要素密集程度。本文详细展示了结构转型和技能溢价变动方向的前提条件,并分析了背后的理论机制。之后使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校准了模型参数,对模型的动态转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本文提出的理论机制在定量上是显著且稳健的。现有研究通常将技能溢价上升现象解释为技能偏向型技术或资本技能互补等生产特征,这些特征使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随着资本深化或技术进步而提高,从而推动技能溢价上升(Acemoglu,1998;Krusell et al.,2000;董直庆等,2014)。这些研究忽略了结构转型对技能溢价的影响。Burstein&Vogel(2017)和Cravino&Sotelo(2019)等研究提出,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在不同技能密集程度的产业进行生产,从而影响了技能溢价。Hanetal.(2012)、张明志等(2015)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技能溢价的确有重要影响。除了国际贸易外,Buera&Kaboski(2012)提出,对技能密集型服务的相对需求上升,在扩大服务业整体比重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Bueraetal.(2018)提出,技能密集型产业的相对规模扩大会提高技能溢价。这些文献部分说明了结构转型对技能溢价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在存在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将结构转型和技能溢价同时内生化。本文利用这样一个模型,强调了即使不引入资本和技能的互补性或技术进步的方向性等假设,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转型本身也会推动技能溢价变动,因而为技能溢价和工资收入不平等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本文还发展了结构转型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本世纪以来,在Kongsamut et al.(2001)、Ngai&Pissarides(2007)和Acemoglu&Guerrieri(2008)等文献推动下,结构转型领域形成了以现代宏观经济学多部门增长模型为理论和实证研究工具的标准范式,在结构转型的形成动因和经济影响等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直接关注结构转型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技能溢价的影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Caselli&Coleman(2001)提出,美国劳动力从农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南部地区流向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北部地区,需要首先积累技能,这就形成了天然的劳动转移成本。如果这一成本下降,就会推动结构转型,进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Acemoglu&Guerrieri(2008)和Alvarez-Cuadrado et al.(2017)提出,资本深化过程会推动结构转型,从而影响了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收入。郭凯明(2019)提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也会通过影响结构转型,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Buera&Kaboski(2012)和Buera et al.(2018)也提出了结构转型会影响技能溢价。但是,这些研究要么没有直接关注技能溢价,要么没有全面展示资本深化或技术进步等因素通过结构转型影响技能溢价的理论机制,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一理论机制的影响方向和前提条件,从这一角度发展了结构转型的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研究。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建立基本模型,第三部分对模型的静态均衡进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对模型的动态均衡进行定量分析,第五部分对模型做拓展讨论,第六部分总结。

 2

主要经济数据

编辑  文锡炜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吴晓求: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

视点 | 张明:疫情、衰退与冲突下的中国经济新发展

11月金融数据最新分析:信用扩张已见顶?听听宏观首席这样说

IMF亚太部高级经济学家:疫情下亚洲地区的不平等与社会动荡风险

IMI锐评 | 稳增长与防风险背景下,货币政策再寻锚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