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志寰:后疫情时代国际金融新格局具有五大特征
编者按
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平行论坛一的主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人民币国际化”。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线上参与主题研讨并以《后疫情时代国际金融新格局具有五大特征》为题发表演讲。她指出近期全球经济逆向分化,发达经济体因疫苗的广泛使用加快经济重开,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但疫情前长期持续的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负债能否出现根本性转变仍有变数。疫情应对加速了全球技术进步,推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可能呈现绿色复苏。大国博弈加剧国际货币竞争,新兴市场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数字货币将成为一种特殊的美元替代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知易行难,任重道远,将从应对国际货币竞争和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高度,加快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谢谢主持人,非常荣幸和大家分享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几点思考。
第一,判断后疫情时代的国际金融格局有三个变数。一是疫情本身发展及疫苗使用带来经济复苏的程度仍有变数,近期病毒加快变异,对疫情应对带来更大的挑战。二是疫情应对的策略和效果也有一定变数,英国开始全面放松社交封锁,未来一个月是非常重要的窗口期,如果这个应对实践能够取得预期成效,有可能改写对于疫情控制的整体评估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基本格局。三是近期全球经济复苏格局出现逆向分化,发达经济体表现好于新兴市场,疫情能否改变全球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仍有变数。
第二,全球经济复苏与通货膨胀的前景密切相关。今年以来,IMF两次上调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测,反应了疫情这一外部冲击对于各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短期效应以及基数效应,去年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大幅度衰退,今年同比数据表现相对较好。如果把2019年和2020年两年一起看,全球经济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完全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只有中国,美国和欧洲基本处于第二梯队或者第三梯队。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影响全球经济总体格局。
通胀及美联储退出问题关系到疫情会不会改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全球经济长期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负债的格局,“三低一高”会不会持续到疫情之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近期美国通胀水平持续升温,美联储一直试图让市场相信通胀压力具有暂时性。从通胀的评估和判断看,美联储盯的不是CPI,更多关注PCE的趋势。PCE跟CPI的结构有一定差异,从支出的角度来看,PCE衡量的通胀水平没有CPI表现得那么明显。最近市场也开始逐渐相信通胀压力可能具有暂时性。但是,估计明年整体的通胀基点会有所调高,会否出现大规模持续性通胀或者滞胀还需要深入观察。
第三,疫情作为突发性冲击,在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的同时,还表现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化。其一,疫情本身以及应对疫情的过程加速了全球技术进步的步伐,推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我们今天能够在线上清晰地讨论得益于这种变化,这在疫情前是无法想像的。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行业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力量。人工智能、去中心化等一系列的科技演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经济发展的格局。其二,在疫情之后,各个国家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绿色、可持续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共同的语言,尤其是在中美和保护主义不断持续的情况下,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关注、共同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欧洲在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等方面保持领先,我们可以在绿色金融标准等方面与欧洲加强合作与借鉴。
第四,后疫情时代国际货币格局体现出更多的竞争性。从国际储备货币角度看,美国仍然保持领先地位,2020年年底美元在国际储备占比是59%,2016年为65%。欧元去年年底是21.2%,比4年前增长了2.1%,日元也有所上升。美元下降的比例被欧元和日元接过来了,当然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提升。疫情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希望寻求美元的替代,数字货币在某种程度上也将成为美元的特殊替代方式。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知易行难,任重道远。疫情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变化,为下一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期。
人民币国际化应从国内外双循环的大局出发,更好地应对大国博弈及国际货币竞争环境。从2009算起,人民币国际化走过了12年的发展历程,其路径跟欧元、美元和英镑有很大的差异。英镑国际化是在金本位条件下对实体黄金的直接替代,美元国际化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一盎司等于35美元的金汇兑本位为基础,在金汇兑本位之下替代黄金。日元国际化由对外贸易和政策驱动,推进区域使用。即使发展到现在,日元的国际化程度仍然低于它的经济规模和贸易水平。
过去十年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央行的政策驱动以及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相互配合的结果,更得益于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未来10年,要把握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围绕双循环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把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外循环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国际货币的属性,提升中国金融资产国际的认受度,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为国际储备资产提供更多的选择。也要通过区域本币结算体系的建设,深化人民币与区域货币的合作,推动人民币在RCEP 和“一带一路”区域内广泛的使用。要认真研究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以数字人民币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多的国际使用场景,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
衷心希望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持续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谢谢!
编辑 徐诗惠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实习生招募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2021秋季学期招新啦!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