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UC之声|蓝虹:环境保护、可持续金融与政府支持

蓝虹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金融支持,也必须以可持续金融理念为指导。可持续金融理念的核心,是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要在中国成功发展可持续金融,使金融机构接受可持续金融理念,并转化为行动,必须深入研究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发展战略和路径。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蓝虹认为:环境保护、可持续金融都离不开政府支持。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金融理念的形成

上个世纪90年代后,如何发挥金融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重要议题,并迅速在全球形成潮流。从国际相关文献看,“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主要指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从而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进而实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认为金融机构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银行业为例,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信贷和投资支持污染企业或对环境有重大破坏的项目而引起间接污染,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可以影响银行经营,一些引发严重环境问题或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投资项目一旦遭到政策限制,就会给银行经营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产生金融风险。

目前,一些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金融机构已经或正在对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金融发展战略做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识别环境风险和机会、资产定价和审核、环境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创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自律组织(UNEP FI)于1997年推出的修订后的《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充分体现了可持续金融的理念。该声明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指导下,金融自律组织定期召开会议,从实践和理论方面探讨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

实践中,许多国外金融机构已经行动起来,实践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金融发展战略。2003年6月4日,世界十大银行在伦敦签署了著名的“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建立起针对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套自愿性原则,以保证在其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些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有产业部门的项目融资实行这些原则,包括采矿、石油与天然气以及林业部门等。根据这些原则,金融机构只有在项目发起人能够证明项目在执行中会对社会和环境负责并会遵守“赤道原则”的情况下,才能对项目提供资助,并规定对投资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目前,全球已有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银行在内的29家金融机构实行了该原则,“赤道原则”已经成为项目融资的新标准。国际组织也在行动,世界银行开始改变传统的贷款方针,使得贷款项目更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国际金融公司积极协助那些有意于环境保护的银行建立自己的环境评估标准和技术;OECD与荷兰政府合作,成功地开发出专门用于制定环境融资战略的决策支持工具,以帮助那些新独立的欧盟成员国建立融资框架;亚洲政策性银行制定的中期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将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作为战略目标之一。

在美国,根据银行业联合会1991年对其1741家成员行的调查,62.5%的银行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贷款程序以避免潜在的环境风险,45.2%的银行曾经因为担心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而终止贷款;特别是美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制定了环境评估政策,将贷款项目的环境影响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在英国,伦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制定了一套环境风险评估方案,对企业贷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级;国民西敏寺银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贷款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综合国际上的研究和实践,可持续金融理念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督促金融机构注重环境问题来规避由环境危机带来的金融风险,二是运用金融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中国商业银行的制度特征与可持续金融发展

成功发展可持续金融理念的关键是金融机构能够自发地在业务经营中注重社会、环境价值并将其纳入公司治理目标。这就要促使金融机构认识到:实施可持续金融战略,确认环境风险以及市场机遇,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全面实行可持续金融战略也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尚未充分发展,中国金融机构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中国商业银行制度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这是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体系最突出的差异。因此,在中国全面发展可持续金融理念,必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要载体。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总体上是一种政府主导型改革,制度变迁的时间安排及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判断和决定,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对于项目融资,我们引用著名的软预算约束(DM模型)来分析。该模型假定,经济活动中存在三种项目可供商业银行选择:一是短期收回投资但回报率不是最高的快项目(次优项目),二是长期方可收回投资但回报率最高的慢项目(最优项目),三是长期也无法收回投资或回报率极低的慢项目(劣项目)。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权力较为分散和预算约束较硬的私人银行制度而言,私人银行最先选择的是次优项目,而不是最优项目。而在一个金融资源配置权力相对集中、预算约束较软的政府主导型银行制度中,最先被商业银行选中的极有可能是最优项目,而次优项目则不一定会得到融资。由于银行对这些慢项目的信贷支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从长期看,这些项目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增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可持续金融理念,正是期望商业银行对社会和环境责任进行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对人口资源关系日益紧张的中国社会更具重要意义。因此,引导国有商业银行选择最优项目正是发展可持续金融理念的核心。

 3

政府支持是中国推行可持续金融的关键

上述分析表明,正是中国商业银行呈现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特征,为发展可持续金融提供了制度保证。但蓝虹教授认为,在中国发展可持续金融的起始阶段将会遇到比西方国家更大的阻力。在西方国家,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主要是借助民间的力量,以及引导私有商业银行的自发参与。但是,在中国,由于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特征在当前具有相对稳定性,要发展可持续金融理念,必须注重积极争取中国政府的支持与合作。由于政府的支持与合作不像民间组织间的合约那样容易形成,因此,在中国发展可持续金融的初期工作将难于西方国家。但是,一旦中国政府认识到,在中国推行可持续金融能够实现中国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就会积极建构引导商业银行推行可持续金融的制度体系,从而使可持续金融理念迅速、大规模地变为实践,成为世界可持续金融发展最具成效的典范。

编辑  杜欣泽

来源  《中国金融》2007年第22期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刘元春:对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回落不能简单化处之

直播预告 | 金煜、陈忠阳、李玉成、张丹奇、蓝国瑜等专家联合解读“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机遇”(10月30日)

海外之声丨信息披露和数据:打造应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坚实基础

周末荐读丨张晓朴: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干?

周末读史 | 外国货币史漫谈: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货币改革——元禄改铸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