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日报丨涂永红:加强金融创新助力大宗消费

涂永红 IMI财经观察 2023-03-28

编者按


本文为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发表于《经济日报》的时评文章。文章指出,金融具有引导资源流向特定领域、跨期配置资产、分散风险的强大功能,应该在刺激居民消费特别是推动居民进行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方面需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其加速器作用。

以下为文章全文:

金融在刺激居民消费特别是推动居民进行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方面需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加速器作用。应引导更多资金支持消费信贷;改革信贷制度,将灵活就业者纳入消费信贷客户范畴;构建更加科学的消费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加强金融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良好环境。


2021年我国贸易高速增长,创下了6764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历史纪录,贡献了4%的GDP。然而,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俄乌冲突导致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世界银行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因战争影响总量至少下降1个百分点。在出口拉动力减弱的情况下,要实现今年全国两会制定的经济总量增长5.5%左右的目标,我国必须下大力气增加内需,让投资和消费这“两驾马车”提供更大的动力。有鉴于此,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


金融具有引导资源流向特定领域、跨期配置资产、分散风险的强大功能,在刺激居民消费特别是推动居民进行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方面需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加速器作用。


首先,应改变观念,高度重视个人消费信贷。2021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而个人和家庭是消费的主体。从人的生命周期看,消费曲线和收入曲线很少交叉,二者大多数时候是不一致的。通常年轻和年老时都入不敷出,中年时收支相抵有盈余。要满足年轻人对住房、购车、家电等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老年人对高质量养老生活的需求,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运用个人贷款、理财来实现收支跨期平衡。金融机构应该调整信贷政策,适当提高消费贷款的规模和比例,将考核激励向个人消费业务倾斜,引导更多资金支持消费信贷。


其次,应改革信贷制度,将灵活就业者纳入消费信贷客户范畴。目前我国大约有2亿灵活就业者,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规模庞大的灵活就业者成为消费市场一支重要力量。传统的消费信贷制度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通常要求有固定的职业、固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大宗消费往往要求住房抵押,将灵活就业者排除在消费信贷之外。商业银行应顺应我国就业市场发展变化,修订信贷管理制度,根据灵活就业者的特征,提供针对性的消费信贷产品,扩大消费金融的客户范围,为促进居民大宗消费开辟新路径。


再次,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消费金融产品。相较于企业,个人的信用风险较大。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创新机制和产品促进消费的同时,必须加大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只有保证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金融功能。在开展消费信贷时,不能简单依靠住房抵押来控制风险,要综合考虑财务、非财务因素,放宽有固定职业、固定居所、固定收入等信贷条件,构建更加科学的消费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最后,进一步完善大宗消费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发挥金融功能支持居民大宗消费,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金融作为,又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落脚点。居民大宗消费具有涉及面广、单笔业务金额小、拉动产业链条长、数据丰富等特点,需要加强支付清算、数据管理、技术系统等金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伦理、金融标准等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营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良好环境。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徐诗惠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三重压力”下如何实现GDP5.5目标——大金融思想沙龙180期观点集锦

伍戈:“三重压力”视角看当前经济形势与走向

全面降准是否意味着宽松型货币政策的闸门就此打开?

视点 | 盛松成:疫情加剧中国地产行业生存危机,建议目前适当延长去杠杆周期

合并重组热潮之下,中小银行路在何方?——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78期观点集锦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