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MF驻华首席代表:危机叠加,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3-03-28

导读


5月11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共同主办的“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出席会议并就近期危机叠加的形势发表演讲。他指出,由于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冲击,IMF将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由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将上调全球通胀预期水平。他指出,低收入国家在本次危机中受影响较大,并且受到全球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未来债务国的还本付息压力较大。IMF已为96个国家提供了216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并且新型中期融资工具RST在今年已经启用。


以下为会议纪要全文: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我很高兴能够再次出席发布会。非常感谢老朋友,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大学和我们共同组织了今天的会议,非常期待一年两次的发布会。同时要非常感谢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支持。今天我会谈一下全球发展和相关预测,关注于低收入国家和通胀问题,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谈一些关于财政政策和多边合作的内容,还有一些涉及到美国经济的问题,美国经济也是中国学者非常关注的话题。


全球经济增长率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为-3.1%,是大萧条以来最差情况。如图1,1980-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5%,去年全球增长率为6.1%。但是受到2020年低基数的影响,2021年的高增长率是具有欺骗性的。“疤痕效应”在新冠疫情过后会持续很长时间,可能对经济产生长久负面冲击。


图1


图2中我们计算了2020-2021两年间各个国家的真实GDP年度增长率,以及2021年的实际产出与疫情前对2021年的预测产出的差值。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两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1%,同时中国也是受“疤痕效应”影响最小的国家,2021年实际产出只比预测少了1.5%;美国和韩国都是-1.7%,世界平均的“疤痕效应”是-3.7%,东盟国家的非常大,为-9.3%;新冠疫情确实对全球产出产生了巨大影响。图3中是我们对未来5年的中期预测,平行于横轴的0刻度线是疫情前的预测,虚线表示的是今年1月份即俄乌冲突发生之前的预测,实线则是4月份的预测。和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经济恢复过程要更快一些,预计在2024年就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情况,而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产出下降分别为5%和6%,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也涉及到多边合作的问题。


图2

图3


图4左图表示的是我们对2022年及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修正,2022年下调0.8%,由欧盟、俄罗斯和其他三方面因素构成,其中欧盟和俄罗斯主要受到俄乌冲突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影响。右图表示我们在今年1月和4月对世界各类经济体的增长预测,除大宗商品出口新兴市场国家(除俄罗斯外)外,各类经济体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而大宗商品出口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攀升。


图4


图5是一张标准展示图,是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预测,相信与会的嘉宾也对此图比较熟悉。表格第一行是去年的经济增长,下方是对2022年和2023年的预测,并且每个数字下面都有近期的冲击所带来的预测修正。世界范围内,修正的下调是比较高的,如美国的GDP增速下调0.3个百分点、欧元区下调1.1个百分点、日本下调0.9个百分点。但是大宗商品出口国家则上调,例如巴西上调0.5个百分点。


图5


如图6,我们对各个国家占全球产出的份额进行了重新测算,并使用PPP(购买力平价)进行计算。自1980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出占比中不断攀升,已经达到全球产出的50%,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是最大的。2021年,中国和美国在全球产出中占比分别为18.2%和15.8%,但是如果按照美元价值计算,则美国仍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我们对全球通胀率也调高了预测,如图7,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对通胀率的预测也不断调高,4月份最新预测显示美国在2022年第二季度通胀水平将达到峰值为9%,欧元区、新兴市场国家和美国有类似的趋势,但水平要稍微低一点。


图6

图7


IMF总裁最近多次提到当今是“危机叠加”的时刻,既有新冠危机也有俄乌战事对全球产生溢出效应。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大宗商品出口中占据很大的份额,会极大影响到大宗商品价格。如图7所示,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量占全球的30%,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也占全球的近30%,他们也是钾肥的重要出口国。中间所展示的是不断攀升的大宗商品价格,俄乌战事给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上行压力,也导致当前较高的通胀水平。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目前通胀水平上升,并且主要是粮食和能源的价格上升,对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家庭将产生最大的影响,因为低收入国家会把收入的更大比例花在能源和粮食上,,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有超过一半的收入都消费在粮食和能源上;现在能源和粮食的价格在上升,从低收入国家的角度来讲,很难用货币政策来控制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地区本身就受到新冠疫情的重大冲击,同时又叠加了粮食和能源的冲击。


图8


除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劳动力市场也是导致通胀水平上升的因素,特别是对发达经济体而言。现在劳动力市场在趋紧,工资压力在集聚,如图9所示,左图是失业率,中图展示了实际薪水的指数,包括美国在内的G7集团国上行压力非常大;新兴市场也有类似的趋势,右图是新兴市场劳动力价格和通胀率预测,可以看到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还未完全显现,劳动力收紧趋势也弱于发达经济体。


图9


预计未来全球货币政策都要进行相应调整,很多国家都在收紧财政和货币政策,预计未来的利率会上升。有大量外债的国家则要注意未来还本付息的压力会上升。图10右图显示发达经济体仍然有一定韧性,居民储蓄的增长使居民部门仍然有一些缓冲措施,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发达经济体的居民开始增加储蓄。


图10


图11显示,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在近20年不断上升,未来的利息水平上升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右图是利息支付占收入比重,按照预测,绿色线所表示的低收入国家,他们的利息支付占收入比重在未来会不断上升,低收入国家会遇到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有些国家可能将用25%的收入支付外债利息。


图11


如图12,美国的总体通胀和核心通胀都在不断上升,中期通胀预测泽较为稳定,左图展示市场隐含的中期通胀预测在2.5%。而右图显示出短期通胀在快速提升,从货币政策角度预期极为重要,所以要更加关注短期市场预期。


图12


图13展示了美国的就业状况,左图使用了U3与U6两个不同维度的失业率计量指标,U6包括了边际就业和主动失业的个人,我们预测今年美国失业率会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图13右图展现的是就业水平,蓝色线条表示劳动参与率,红色线表示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里是“疤痕效应”的显现;我们预测2022年就业不会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对于是美国劳工人群整体萎缩还是有滞后效应的问题还不确定。


图13


图14展示的是美国不同层次收入群体工资收入的增长,收入层次按照十分位划分,蓝色条形是去年7月份的数字,可以看到工资上升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的部分。红色条形是今年3月份的数字,工资收入的增加在各个收入阶层更加均衡一些。右图显示美国商品或者耐用品的消费有所增加,但服务业消费现在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美国大部分的消费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总体上恢复状况良好。


图14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从IMF的角度来说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在IMF工作多年,我从未见到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并且快速的纾困,现在一共有92个国家获得了超过216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一半以上的国家都是得到PRGT(减贫与增长信托)贷款的低收入国家,有25个国家获得了债务减免。同时我们还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SDR分配,规模相当于6500亿美元。IMF董事会最近还通过了RST(韧性和可持续信托),作为提供中期融资支持的新工具。


图15


观点整理:张必佳

复核:陈烁冰

本文监制:董熙君、崔甜甜

版面编辑  林靖澄

责任编辑  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乡村振兴中金融的角色和数字化姿态——“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2春”会议综述

IMI锐评|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5年期LPR下调15bp释放什么信号?

会议预告丨鄂志寰、涂永红、王芳、周颖刚、肖立晟、芦东等联合解读“当前形势下的国际货币格局演变和人民币展望”(5月28日)

会议简报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宜宾峰会”线上举行,专家热议“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

荐书|吴晓求、陆磊、焦瑾璞、张成思新书入选第十届“金羊奖”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