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IPS总裁许再越:运用金融科技更好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当代金融家 Author 许再越

编者按


近日,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CIPS)总裁许再越在《当代金融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许再越在文章中分享了他对金融科技助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的认识。他指出,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需求的增长对CIPS系统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科技的发展恰恰能帮助支付系统进行适应性提升,不断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因此,需要警惕贸然使用尚未经实践证明的新技术、新理念可能带来的未知的、系统性的风险,在利用科技赋能的同时,确保配套风险管理的及时跟进。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年来,人民币的使用需求在国际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不断增加。而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则对我国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之一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跨境清算公司”)作为CIPS系统的运营方,坚持“哪里有人民币,哪里就有CIPS服务”的方向,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提升系统建设、金融标准、产品服务、数据分析、合规防控等方面的科技含金量,发挥好CIPS系统作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主渠道”作用,支持好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系统建设:以金融科技为加持,探索更高效跨境清算服务

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成形,但跨境支付清算领域的系统建设直到2015年CIPS系统上线后才填补空白。CIPS系统的建设恰逢金融科技方兴未艾之时,得以乘着科技力量的东风,不断丰富和完善系统功能。CIPS系统将运行时序从原先的5×12小时延长至5×24小时+4小时,全面覆盖全球各时区的金融市场,充分考虑境外参与者和其客户的当地人民币业务需求。


作为跨境支付清算的“主渠道”,CIPS系统承担起作为连接境内和境外的桥梁作用,针对不同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借助科技力量,研发并推出新的业务功能。一是提供“债券通”跨境资金结算业务。2017年“债券通”北向通开通,CIPS系统采用券款对付(DvP)模式,支持内地与香港债券结算,实现了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实现交易、托管、结算等互联互通。2021年债券通“南向通”落地,CIPS系统适时开通港元业务,同时支持人民币、港元资金结算,提供点对点清算服务,进一步缩短外币业务汇款路径。二是推出清算机构借贷业务功能,连接境内外转接清算机构和快捷支付工具,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香港电子钱包,满足其衣、食、住、行的各个应用场景,免去换汇的麻烦。三是为2021年10月开通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提供跨境资金汇划服务,利用自身业务功能及支付平台数据整合能力,提供高效、快捷的支付体验和额度统计功能,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便捷地跨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四是创新资金托管行安排,做好对境外直接参与者(直参)的资金清算服务。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5家境内直参获得资金托管行资格,由其为境外直参接入CIPS系统提供托管账户服务。 


当前,跨境支付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于支付效率难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探索新的支付模式。跨境清算公司密切关注科技创新、数字融合场景,正逐步构建一套具备支付清算相关核心服务及配套基础服务的业务沙箱,采用分布式微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和框架,引入模拟验证机制,通过服务能力定制、测试数据集管理、人机交互仿真等模块的协同,与参与者实现多场景下的综合仿真验证,创造具有低成本、轻量化、全球通行接入方式的跨境支付生态圈,推动产业发展。未来,跨境清算公司将顺应跨境人民币业务主体需要,一是积极考虑融合前沿技术和国际经验,实现业务沙箱在底层硬件设备、关键软件、应用处理框架和安全加密算法等方面的科技化,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实际应用,搭建数字化跨境综合业务平台,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赋能传统结算方式数字化转型,支持跨境电商、贸易投融资等各类人民币跨境业务。二是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算法,进一步完善净额清算机制及其配套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研究引入损失分摊机制及撮合机制方案,优化限额管理及担保品安排,扩大应用场景,以充分发挥流动性节约效果。三是基于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持续完善相关业务制度、标准、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统一、且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行为范本。


 2

金融标准:以金融科技为核心,推动业务标准和身份识别标准“一起走”

通常情况下,一国境内的支付体系可以根据国内的语言特点、支付习惯等进行个性化设计,但在跨境支付领域,由于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支付信息交互,如果支付信息各自采用不同标准,则将导致这些信息难以有效识别和处理。因此,统一的金融标准是实现全球高效跨境支付的关键之一。


2021年,G20《跨境支付路线图》指出应加快推进ISO 20022报文标准和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以减少数据格式转换对支付链路的影响,SWIFT也计划于2022年11月正式启动支付领域报文向ISO 20022迁移,国际上已基本形成了各类信息交换标准逐步向ISO 20022迁移的共识。


在国际标准的应用上,CIPS系统具有后发优势,走在了前列。业务标准方面,CIPS系统主要的支付类、对账类报文已全部采标ISO 20022标准,系统管理类、流动性管理类报文为自定义报文。可以说,CIPS系统极具前瞻性、标准化的报文体系使系统得以更从容地应用金融科技进行数据、信息等方面的整合、分析。跨境清算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治理,深入参加了ISO 20022国际标准相关工作组,始终密切关注、跟踪标准变化和未来发展。2021年,跨境清算公司启动“中国跨境支付实施ISO 20022迁移项目组”工作,研究CIPS报文与跨境支付报告(CBPR+)标准差异,并向国际标准组织申请将CIPS自定义报文转为ISO20022报文标准。同时,公司还推出了企业标准《跨境支付清算识别符》(Q/CIPS 0001-2021),为中国跨境支付市场提供实务规范,健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丰富了我国金融科技标准建设内容。


身份识别标准方面,跨境清算公司认真履行作为全球LEI基金会(GLEIF)中国董事单位职责,推进LEI在支付领域应用,于2021年10月升级CIPS系统的数字证书发放系统,推出“LEI+数字证书”试点项目,探索以金融科技为手段,实现在CIPS系统参与机构的数字证书中加入LEI编码信息,以数字证书作为LEI的载体,推动在更多的业务场景下应用数字证书和LEI编码双因子来开展身份识别,该项目已吸引大批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参与。


未来,随着业务沙箱建设,更多跨境业务场景将应用到底层的金融标准体系,跨境清算公司将持续完善规则标准体系,及时修订发布配套的标准及实施指南,规范新业务场景下的操作流程、报文使用及填写规则,研究更高效的多码映射关系,不断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助推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务提质增效。


 3

产品服务:以金融科技为手段,通过CIPS标准收发器为市场主体赋能

在跨境支付清算过程中,支付指令标准不统一、人工处理环节繁多等一直是困扰市场主体、影响清算效率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市场的协调者,跨境清算公司联合参与者在2020年推出了CIPS标准收发器作为市场机构接入CIPS系统的业务处理平台,CIPS标准收发器采用ISO 20022标准和LEI,实现了人民币跨境支付各节点全程平滑无缝连接,打通了人民币跨境清算“最后一公里”。CIPS标准收发器也是人民银行跨境人民币支付领域金融数据交换标准应用试点的载体,推动了我国金融标准体系的建设。截至2022年3月,已有超过2000家银行、企业用户等不同主体采用了CIPS标准收发器,覆盖29个省、直辖市并同步延伸到港澳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


CIPS标准收发器在设计上实现了多层次的金融科技创新。一是技术能力创新。采用自主设计的企业级分布式服务架构,运用国际标准加密、签名算法与可靠通信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图计算等尖端金融科技,实现大规模金融级信息低延迟可靠传输,提升跨境支付效能。二是标准应用创新。通过统一金融标准,实现 “一个标准,直通全程”,进一步强化CIPS标准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有机衔接,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合作“硬机制”,有效推动中国金融标准走出去。三是合作模式创新。通过建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银行业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多方协作机制,打造跨境支付金融科技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未来,跨境清算公司将继续充分利用我国跨境支付领域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优势,细分市场需求,打造各类专业服务产品,如统一的终端接入服务、高级智能支付服务、资金运营管理服务、商业信息支持服务、行业方案解决服务等,并将产品形态、产品类型、规模属性及产品状态等不同维度进行结合,最终组合管理形成全景化的增值产品服务体系。


 4

数据分析:以金融科技为抓手,深挖支付行业数据内在价值

在信息化时代,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巨量的金融信息,特别是支付行业,这些数据能够反映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跨境清算公司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挖掘数据内在价值,提升数据综合利用效率。


通常在一笔跨境业务中,客户最关心的是这笔业务的进度如何,这将影响客户的资金管理。但由于跨境支付链路复杂,某个银行往往只是链路中的一环,难以清晰地了解整笔业务的全流程,故而无法明确地向客户提供汇路信息。针对这个问题,跨境清算公司运用多源比对、智能校核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了全路径智能汇路查询功能,支持通过App、WEB、API等多种接入方式对CIPS ID、BIC Code、LEI等进行多码查询,以信息化手段向客户提供精准、实时、便捷的汇路查询服务,提高支付成功率。


未来,跨境清算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努力打造跨境支付综合数据服务平台。一方面,深挖数据要素价值,以金融科技手段打通数据孤岛、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完善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治理,逐步建成数据中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数据驱动业务,以业务推出服务,持续推出适应市场与监管发展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5

合规防控: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应用先进风险管理机制

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CIPS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需求的增长对CIPS系统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科技的发展恰恰能帮助支付系统进行适应性提升,不断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因此,需要警惕贸然使用尚未经实践证明的新技术、新理念可能带来的未知的、系统性的风险,在利用科技赋能的同时,确保配套风险管理的及时跟进。


CIPS系统在调整系统功能时,坚持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延长运行时序方面,CIPS系统在注资规则中引入预注资安排,通过科学制定业务逻辑和流程,有效解决了与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不同步的难题,确保时间延长后的业务风险可控。


当遇到风险事件时,如果能够确保金融数据的完整,就可以为挽回损失争取时间。因此,在数据安全方面,CIPS系统采用商密级(SM2/SM4)加密算法和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机制,保障数据在生成和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在数据备份方面,CIPS系统采用主备双数据中心运营模式并定期开展主备中心切换演练和切换运行,主备数据中心具备同时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实现了双向快速切换。在应急处理方面,建立了联防联控系统故障处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系统运行异常情况的收集汇报、应急联动有序,保障业务连续、系统稳定。


未来,跨境清算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把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运用更多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一是进一步加强冗余备份、并行处理、数据实时复制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从应用软件、硬件、网络链路、数据中心等方面持续增强CIPS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二是参考境内外专业机构成熟经验,进一步优化OpenAPI等技术架构,完善风险筛查辅助服务平台,为中小银行和支付机构等市场主体提供高效、统一的跨境风险筛查辅助服务。三是加强作为跨境支付业务平台的引领作用,积极倡导CIPS系统参与者切实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与参与者一同建立健全与业务相适应的反洗钱措施,强化高风险领域识别和监测,不断提升CIPS系统反洗钱及跨境金融犯罪的风险防范能力,共同维护人民币跨境支付秩序与安全。

来源  当代金融家

版面编辑  林靖澄

责任编辑  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推进 ——《当前形势下的国际货币格局演变和人民币展望》主题报告发布

鄂志寰: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角度评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信心胜于黄金——《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汇率的均衡》主题报告发布

王国刚:经济下行条件下如何稳经济

海外之声 | 李一衡: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中长期增长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