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桌实录丨多位专家联合解析“低碳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编者按

当前,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0年,中央出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原则。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有序推进“双碳”工作落实。这彰显了我国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长远来看,低碳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币硬实力与软实力,帮助人民币更好地全面发挥国际货币职能。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任务艰巨,短期内面临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的双重挑战。


为深入探讨以上问题,7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重阳投资教育基金特别支持的“2022国际货币论坛”系列活动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发布会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2 夏”在线上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低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贲圣林、曹彤、陈卫东、丁剑平、鄂志寰、郭建伟、曲凤杰、谭小芬、涂永红、赵锡军、朱孟楠等知名专家学者联合解析“低碳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本文整理了与会嘉宾的核心观点,以飨读者。

以下为观点集锦:

曹 彤

IMI联席理事长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聚焦绿色产业和碳减排,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相契合,是非常有价值的视角。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正作为一种新的元素融入全球经济。货币与经济息息相关,而经济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引领要素,离不开金融推动,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与碳减排经济尤其是金融机制的设计紧密相关。


目前国内已有绿色金融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各方需要重点关注碳减排的内生性引领机制。绿色信贷ABS产品违约率、不良率、损失率更低,回报率更高,且供给量极大,这是一种对经济升级的内生性强大推动力。目前,若能打开“绿色产业标准+绿色信贷标准+绿色ABS”在公开市场交易的机制,通过信贷领域操作推动经济转型,那么就能够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我国银行资产、银行信贷在整个金融资产中占比非常高,远超出全球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但也可能因此走出更具效率的新绿色发展模式。而绿色经济与人民币的贸易项、金融项、储备项具有强关联,我们很有可能通过绿色经济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能,使其迈入新阶段。


陈卫东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今年的报告围绕低碳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探讨,非常具有前瞻性。而对外汇储备的作用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要关注外汇储备在历史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效益。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背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这是研究外汇储备作用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同时,调研发现,外汇储备的调控作用仍非常重要,我国中小型企业对汇率升值非常敏感。


理论上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对外汇储备的依赖,但要真正发挥该作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储备资产的功能不能仅仅依靠浮动汇率制实现替代。浮动不是无限制的,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或者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盈利空间决定了汇率的浮动边界。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教训看,浮动汇率制无法消除货币危机,充足的储备资产是缓解汇率风险的重要保障。


应在外汇储备增量形成,外汇储备使用以及建立新的风险屏障方面有所作为。屏障建立可以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应对流动性安排;二是建立货币双边互换协议;三是在推动经贸合作方面,可以形成一些金融合作安排。


由此,要探讨外汇储备管理问题,不能只考虑外汇储备本身的投资收益或风险,而要看它的历史,要看地缘政治变化,更要看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和目标选择。


丁剑平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院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

融研究中心主任

货币国际化的指标方面,其中最原始的交易媒介、计价货币、储备货币不能一视同仁。绿色金融产品将来以什么货币计价是人民币国际化演进的重要方面。从衡量指标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来看,计价货币作为制度供给后盾最为稳定。从理论上来说,计价问题可以分成三大类,当地货币计价、生产者货币计价和关键货币计价。


当地货币计价方面,美国占世界进口的比重排全球第一,中国排位第二,但由于中国进展速度、增长速度远超美国,中国追赶美国,作为当地货币计价的可能性较大。生产者货币计价方面,是中国最大的短板,没有核心技术很难实现“生产者货币计价”,这是从小国模型到大国模型的转折点,虽然中国是出口大国,如果在生产者货币计价中没有实现规模+技术垄断,在人民币计价方面就还属于小国。关键货币计价方面,俄罗斯提出天然气用卢布计价的底气在于,如果有伊朗的配合,俄罗斯加上伊朗可能达到全球天然气供给占比的二分之一。石油计价会产生计价货币与大宗商品的负相关关系,有利于计价货币国家经济“逆周期操作”,用本币来进行大宗商品计价是中国所梦寐以求的,将来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鄂志寰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面对新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应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融资中的使用:


一、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把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增长点,在数字货币使用方面继续增大投入的力度,使之与人民币国际使用有机衔接。


二、继续在关键区域推动人民币贸易、投资和大宗商品计价的使用。目前,RCEP区域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与中国关联最为紧密,应持续推动市场主体更多使用人民币,可以从国家层面鼓励更多的走出去企业在这个区域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空间。


三、平衡政策驱动和市场牵引的关系。进一步检视和挖掘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工具箱的潜力,及时推出市场迫切需要的松绑措施,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培育人民币市场。


四、继续稳步扩大在岸市场开放,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人民币市场提供更多的交易便利,以市场开放推动并提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吸引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在完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从底线思维出发,对资本大规模进出可能对经济稳定带来的冲击做出预案。


五、加快建设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扩大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扩大流动性规模,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通过香港探索更多人民币的使用渠道和人民币跨境的业务模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人民币国际化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郭建伟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院特聘资深研究员、

中国金融出版社原总编辑

第一,报告展示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截止去年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了5.05的高位水平,并在高位保持,且今年以来人民币在SDR和SWIFT中占比均有提升。今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对俄金融制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百年变局中,产生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时期,保持中立的人民币被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作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迎来了波涛中前进的有利时期。


第二,完全赞同本报告选择以低碳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在外界环境总体有利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可持续强劲增长。后续如果我国经济在绿色转型当中成功,在低碳发展当中走入一个可持续轨道,即,若在2025-2030年、2030-2035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持续上升周期的话,将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低碳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结合。计价定价货币在国际上是最有话语权的,在俄乌冲突倒逼欧洲放慢碳减排步伐的背景下,人民币碳定价市场发展进入机遇期。而发展碳定价需要将绿色金融产品与实体服务对象的减碳行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减碳数据证明其落实低碳发展;不断扩大并用好用活全国碳市场;关注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结合。


曲凤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重点围绕“三新一高”,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谈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谈谈该怎样理解“三新一高”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目前,所谓新阶段主要是国际和国内经济结构性变化,作为今天主题的低碳发展本质上也是结构性问题。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人民币国际化是系统工程,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具有长期性等等已经成为共识,经济体量、金融发展、国家软硬实力等都是重要决定因素,但是我个人认为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因素,更能在细微处深刻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前景和所遭遇的瓶颈和制约。


世界经济发生了诸多的结构性变化,全球经济和产业布局、制造业版图、消费版图、科技创新能力对比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下,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蓬勃兴起。为我们突破传统技术路线实现赶超创造了条件。这些变化与经济产业科技等硬实力有关,可以称之为硬的结构变化。与此对应的软的结构性变化则包括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国际分工格局面临调整、发达国家构筑小院高墙以及全球化走向区域化等。总体来看,这些国际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对人民币国际化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有正也有负,硬的方面有利因素更多,软的方面不利因素更多。


近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俄乌冲突、疫情、中美经贸战等也对世界经济产生结构性影响,使业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加严重。


国内经济方面,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面临爬坡上坎、深刻转型。工业化进入了中后期、人口老龄化严重、城镇化也逐步进入稳定期,这些因素集合起来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此外,消费率过低、投资效率过低、全要素生产率过低,以及能源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高质量发展、低碳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说到底还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在国际变局中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软硬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石。为此,需要扩大内需、实现创新驱动、提升开放水平,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建设让市场发挥更主要的作用,增强市场活力。


谭小芬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得到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大转变:一是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向人民币计价转变;二是从注重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转向在岸、离岸金融市场的同步发展;三是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发展,突出表现为从推动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到注重市场需求的推动。在转变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心也逐渐由贸易方面开始转向金融层面。从其他国际货币的成长经验可以看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围绕“低碳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或许能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带来机遇,可以利用低碳经济发展契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推动人民币发挥作为计价货币、储藏货币的职能,从而进一步使得人民币在储备资产方面提升地位。


同时,也要关注绿色转型可能带来的能源脆弱性挑战。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和生产不足的同时新能源又没有完全的替代能力的情况,那么这种能源市场脆弱性叠加疫情带来的供给不确定性、需求复苏快于供给调整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加上我国能源定价权较弱的情况,能源方面就可能面临安全问题。


最后,要从绿色转型、能源安全角度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有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发展中国能源期货市场;二是扩大人民币在能源定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孟楠

厦门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四大突破口。


第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新能源经济和碳交易市场。将人民币与碳交易绑定,在碳产业、碳金融市场方面先走一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突破口。


第二,大力发展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路程上能够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虽然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人民币国际化还不至于产生重大影响,但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中国金融科技整体的不断壮大发展,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也必然会上一个台阶,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支付便利性等也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第三,做好“一带一路”的文章。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融资等活动,带动人民币进一步走向国际。甚至,通过“一带一路”让数字人民币走出去,为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做好“软性”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采取实质性措施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联系、政策协调和人员互动,促进各国政策的互联互通、人心相通;保持定力,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金融的关系,寻找更好的合作机会,实现合作共赢。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

今年的报告把人民币国际化和低碳经济结合得非常好。按照传统的说法,在低碳经济领域,中国更多是一个追随者,面临较大的国际压力。之前,欧洲在低碳经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在退出《巴黎协定》后一直在徘徊,中国则是在追随。欧洲在2019年通过了相关决议后,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中国则是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我们的提法是要负责任,但要有差别的去承担相关的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正面临重要机遇。由于俄乌地缘政治冲突,欧洲正面临着能源紧张的局面,所以在碳中和的问题上有可能要推迟。因此,在低碳经济领域我们面临着较好的机遇,发展势头很好,我们需要继续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条不紊的推进碳达峰工作,而且不断落地相关的行动方案。


基于这种变化,欧洲的两难抉择,美国的犹豫,我国的推进,有可能会使得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或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成为国际的领头羊,这个可能性越来越明显。这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很重要的机会,借绿色低碳推进,能够把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理念更好的结合起来,并且推出去,这是一个机会的到来。

涂永红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

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第一,我们要坚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将其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定海神针”。现在的机遇在于,产业链分工中我国已经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一旦有了产业链的支配权和控制权,人民币就有可能作为支配货币。如丁剑平老师所言,不仅可以扩大人民币作为生产者定价、当地货币定价,还可以作为支配货币定价。应该从产业链角度细分市场,重点在中亚和东盟地区,以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来加强企业的人民币定价能力。


第二,我国央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应该在周边国家和东盟国家加强货币合作,把货币互换用起来。尤其和当地银行建立人民币业务关系。现在国内企业用人民币很方便,但是国外企业、国外银行在接受人民币方面有繁琐程序,阻碍了人民币使用,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这些国家的银行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和动机。


第三,现在日元贬值剧烈,3月份到现在贬值达到14%,日元过度贬值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或板块效应,使得东亚国家货币受到投机性冲击,发生类似1998年的危机。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旦东盟国家出现货币金融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中国经济金融安全都非常不利。所以,要在《清迈协议》的基础上,加强地区金融安全网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保持东亚经济稳健发展。在“十四五”期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SDR最新定值的份额,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贲圣林

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

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

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

贲圣林在会议总结中分享了过去11年参加《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的两个感受。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不完全为我所控的过程,这里牵扯到国际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意愿和能力,包括相关基础设施和生态构建。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要切实做到“三个防止”。防止国内思维看人民币国际化,即防止信息茧房;防止国内的惯常做法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即我们习惯的政府或国企主导的模式;防止一味依靠传统套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当年美元和其他货币国际化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到了数字经济的今天不能完全用传统办法。


他进一步提出,在中西方渐行渐远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怎么办?这次的主题选得特别好,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是ESG,欧洲对ESG是最关注的,在中西方地缘政治冲突与竞争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ESG是我们双方为数不多的共同语言和潜在合作领域之一,所以今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低碳发展作为一个切入口非常好。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怎么做?我们需要凝聚共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运用全球思维,用同理心从海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减少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不必要的误解和猜疑。


最后,我们怎样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要大力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这在全球范围内会潜在地更快带动人民币国际化,这和低碳需要金融科技手段的推动是非常好的契合。二是真正用市场化、民主化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让海外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手段、红利有更丰富的认识,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民意基础。三是以一种生态化思维方式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生态圈,这就牵涉到机构赋能、基础设施和政策组合拳,也需要我们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展示新型大国的开放合作形象,促进民心相通!

观点整理:赵秦艺、林靖澄、刘嘉璐、徐诗惠、马吉娟

本文监制:董熙君



版面编辑|贺煦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