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IMI专家解读二十大报告:坚持发展与开放,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导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上午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以及新时代十年的工作成果,并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战略做出了指引。会议继续重申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市场在配置资源上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大会报告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二十大报告中在经济方面的部署有哪些边际变化和值得关注的地方?如何理解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心任务及其他关键词提法?二十大之后,怎么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有哪些经济领域或板块值得关注?怎么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对外开放的形式与特征有哪些优化?IMI专家团队进行了独家解读。
“建构自主学科体系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庄毓敏
IMI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学科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结合了中国社会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金融知识体系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找短板做起、脚踏实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案、路径和方法,推动理论创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国财政金融学科的新路。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国刚
IMI学术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百年不遇全球大变局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安全局势,十九大以来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打赢了防范金融风险、全面脱贫和防止污染三大攻坚战,强化了关键性核心技术研发,统筹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抵御了国际冲击,推进了高质量发展,加快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党的二十大召开是中华复兴长征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更加有效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坚持合作共赢的全球理念,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十大报告坚定了经济改革开放一如既往的确定性”
杨再平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观察研究者,特别关注二十大报告有关未来经济体制与对外开放定向的论述。我以为,以下几点重要论述,很大程度为我国未来经济体制与对外开放的基本走向注入了确定性,给诸如民营企业等相关市场主体与社会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这就是:其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三,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其四,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其五,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发展,我们从1978年GDP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6.7,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67.7,分别追赶到1/1.3与1/5.5,这是相当成功的,也是令人鼓舞的。既然成功而令人鼓舞,就没有理由不坚持40多年来做对了的。做对了什么?一言以蔽之:改革开放。尽管诋毁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在有些自媒体时有发作,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仍是迄今为止我国官方与民间最大的共识。而这一共识还须更加清晰精准,比如,改革了什么?概而言之,就是逐步摒弃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多种经济成分混合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了什么?其实不只是市场、投资、技术、管理双边、多边相互开放,更在于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大分工、大循环、大竞争的全球化经济。
所以,继续坚持和完善我们40多年来做对了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与期待。二十大报告有关未来经济体制与对外开放的确定性论述,给这种共识与期待吃了一颗定心丸,必将进一步增强诸如民营企业等相关市场主体与社会公众的信心。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周月秋
IMI学术委员、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做的重要报告,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任务,重点是深刻理解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人口的巨大规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社会投资仍有很大空间。
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未来中国将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进一步突出人民至上,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既要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又要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等建设,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将通过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将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守正创新,以制度性开放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
涂永红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式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国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来自政治、经济、文化、气候、安全等领域的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考验,以历史的、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守正创新,以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
第一,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要搞封闭,不是割裂市场、画地为牢,而是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节奏,让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更强。按照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国际循环是我国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做大做强国际循环,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第二,扩大开放内容。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经济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变化,这就要求,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能仅仅停留在人财物等要素流动层面,还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制度和管理技术,倒逼我国深化制度改革,提高规制科学性和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释放新时代的改革开放红利。尤其是要发挥我国在数字经济方面的领先优势,积极参与数字贸易、数字货币、科技金融、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全球治理,推动中国标准、中国规则、中国管理走向世界。
第三,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我国倡导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是举世瞩目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点,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点。要重点建设好“中欧班列”、湄澜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中拉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等平台和机制,发挥好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央行货币互换等金融机制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导下,解决路桥港口等硬件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标准等软件基础设施联通重点难题,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立足产业链供应链确保贸易畅通,让“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实效,惠及更多参与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蓝虹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四项任务,第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第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第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第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现实抉择。欧美国家的现代化大多是在工业文明时代推进的,当时资源和环境约束相对宽松。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先行国家可以无所顾忌、无障碍地掠夺环境资源来支持其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损失巨大,震惊世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先后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首次爆发的短短几天内,致死人数高达4000人,随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在现在生态环境资源严重稀缺的时代,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可持续生存,化石能源耗竭问题使以化石能源使用为基石的工业神话摇摇欲坠,在这种背景下,二十大提出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国担当对全球环境问题治理的贡献。
“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市场日臻成熟”
盛松成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其中提及的亮眼一点是我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十七年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2月以来始终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9月为3.0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保持稳定的外汇储备规模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也包含了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资本项目可兑换达到新高度、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更加便利化、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等一系列外汇领域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3月以来,美国加息步伐加快,推升美元指数走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10%,短期内承压。但是,相较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人民币表现相对良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远小于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央行已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并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零上调至20%,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中长期看,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我国央行仍有较多政策工具可以用来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必要时可重启逆周期因子,或在离岸市场增加央票发行规模,收紧人民币流动性。预计年底前,人民币汇率会在7.0-7.3之间徘徊。如果我国经济能够较快企稳回升,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将会大大减少。因此,稳定和发展我国经济至关重要。
总之,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市场日臻成熟,微观市场主体更注重风险管理、可持续性,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质效进一步提升,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我国外汇市场稳定,也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必将更加开放”
曲强
IMI所长助理、研究员
为什么说中国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开放?昨天大会报告中指出的发展要点,必然导向这个结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高水平市场经济,坚持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为中心发展。只要明确了这几个要素,那么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必然是题中应有之意,关起门来搞自己自足绝无可能。因为,发展一个产业既要看资源禀赋也要看市场销路。制造业实体经济需要极为复杂的资源与产业链配合。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因而要想成为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大国、强国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与原料生产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而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同样也不能仅仅依赖国内市场。一国内部市场的需求深广度是有限的,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会使经济规模,产业链配套局限在一个有限的稳态中。无法使一国实体经济向更高水平,更大的深广度升级转型。同时仅依靠国内需求,带来的利润也不足以让整个产业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从而让整个社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中国必然要更加强化两头在外的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只能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基础决定上层治理政策。即便大会报告没有特别强调中国要继续加大开放,上述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向也会自然导向不断扩大开放的结果。
当然这次与过去不同之处在于,过去仅强调两头在外的发展,而现在越来越强调国内循环部分也要做大做强,整个国内社会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实现内外平衡。从大概的方向上看,中国不会走新加坡类似的道路,而更可能向类似德国的先进工业化的方向前进。而与德国相比,中国有着许多自身优势,绝对独立的主权与自主中立的国际关系政策,更加庞大的国内市场,独立的货币政策与统一的财政政策。这些都会使中国在未来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扎实。
中国的困难在于起步晚、底子薄、国家广、地方差异大。要让中国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欧美几百年走过的路,难度肯定不小。但中国将有信心不断实现自己未来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张文春
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开幕上作报告时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建党100多年,建国70多年,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发展历程。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探索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发展思路和路径。中国的发展不是照搬照抄某些发达国家的做法,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踔厉前行,“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的有机结合”的伟大创举实现了我国的跨越式发展,向全球提供了中国发展模式,“北京共识”战胜了“华盛顿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5日视察我校时就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党创立的大学,对此责无旁贷。在财经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我们一定要响应总书记号召,扎实工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鼓与呼,投身到党的教育事业中,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之路”
李京晔
IMI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二十大报告中,讲述了过去五年工作的成绩,过去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从旗帜、思想、建党精神、民族自信、自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重大的战略布局,国际形势,新的挑战,还有对法治,民主,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党史学习教育,新馆政策,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等作了全方位的报告。
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力稳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人命的幸福感与日俱增。全面脱贫,达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了党的一百年任务。国家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等方面格外关心。为老百信的身体健康,经过全面综合的考虑,经济防疫一起抓,创造了目前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局面。
未来我们的国家,要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将来会成为我国安全发展保障的支撑。草原、湖泊以及长江十年休渔等政策将会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优化继续发力。碳达峰、碳中和、煤炭的清洁利用等政策也会为新能源的发展带来动力和机遇。
选题:IMI宏观经济研究室
主编:朱霜霜、虞思燕
整理:任堉秸
约稿:朱霜霜、崔甜甜、商倩、魏唯
版面编辑 | 涂佳音
责任编辑 | 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 | 朱霜霜
近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