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货币从哪里来?

导读

由理查德·沃纳等人所著,朱太辉、颜慧、张泽一所译的《货币从哪里来?》于2022年12月出版。本书围绕“货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一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全面阐释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各国政府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即货币供应大部分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放创造,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货币体系运转、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提高金融监管效力,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货币从哪里来?》

书号:ISBN 978-7-5217-2789-0

作者:理查德·沃纳 等

译者:朱太辉 颜慧 张泽一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01

内容简介


货币体系的运行对普通大众的生活、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效果都至关重要。但货币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和分配的,中央银行能否精准调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到底在货币创造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此,普通大众不清楚,业界众说纷纭,理论上也一直存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生主导和信贷需求内生主导的争议。


本书围绕“货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一重大问题,基于一线资料以及专家访谈,在梳理货币银行理论以及相关历史争论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各国政府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基于翔实的分析,本书提出了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即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大部分是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放创造出来并进行分配的,并指出货币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因为银行信贷的发放规模、是用于生产性活动还是投机性目的,都难以得到有效监管。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货币体系运转、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提高金融监管效力,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2

作者简介



乔希·瑞安-柯林斯(Josh Ryan-Collins)


新经济基金会(NEF)高级研究员,负责货币体系历史和实践研究。他是新经济基金会英国货币体系指南的主要作者。



理查德·沃纳(Richard Werner)


在多所大学担任银行和金融学教授,曾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日本银行客座研究员。1994年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任怡和弗莱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时,是“量化宽松”理论的积极推广者。



托尼·格里纳姆(Tony Greenham)


新经济基金会金融和商业方面的主管。曾为投资银行家、注册会计师、银行业改革专栏作家和媒体评论员。


03

专家力荐


英格兰银行

迄今为止,银行业在广义货币创造方面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过程,就是它们为借款人创造额外存款的过程。


谢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

本书为全面理解现代银行业和货币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颠覆了我们以前的很多认识:货币不是由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决定的,而是由商业银行的贷款创造决定的;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约束效果非常有限,真正起作用的是商业银行的信心和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理解货币和银行体系至关重要,因为它改变了不同参与者在货币创造方面的相对权利。建议金融业、政策层、学术界的人士都看一看这本书。


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本书讨论了一个基础同时又深刻的理论问题,即货币是如何被创造和分配的。同时,本书还探讨了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经济繁荣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结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英格兰银行的实践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货币和银行对现代经济的重要影响,为广大读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生动的历史经验和参考资料。译者以生动的笔触,将原著作者的讲述向读者娓娓道来,可读性很强。


瞿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政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货币学派与后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的争论,一直是货币理论研究的焦点。本书通过对史料和英格兰银行的实践分析,批判了货币学派的货币外生理论(货币乘数模型),认为货币作为信用远早于商品作为货币,货币供给是由市场的信贷需求决定的,而市场的信贷需求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得到满足,货币并非只是覆盖在实体经济之上的“面纱”,而是非中性的。这些观点完善了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内生理论,推荐货币研究者看看这本书。


目录

序一 货币是信用问题 李 扬 

序二 货币供应的本质 查尔斯·古德哈特 


第 1 章 导言 

1.1 关键问题 

1.2 主要结论 

1.3 本书结构 

第 2 章 银行如何运转? 

2.1 关于银行的困惑 

2.2 对银行的通行认知 1: 保管箱 

2.3 对银行的通行认知 2: 先吸收存款, 再发放贷款 

2.4 货币的三种形式 

2.5 银行如何通过发放贷款创造货币 

2.6 教科书中的描述: 乘数模型 

2.7 教科书模型存在的问题 

2.8 货币实际上是如何被创造的 

第 3 章 货币、 银行的性质与历史 

3.1 货币的功能 

3.2 货币商品论: 货币的自然性和中性 

3.3 货币信用论: 货币反映的是社会关系 

3.4 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本票、 部分准备金和债券 

3.5 早期货币政策: 通货主义辩论与 1844 年法案 

3.6 20 世纪: 黄金衰落、 管制放松和数字货币兴起 

第 4 章 今天的货币和银行业 

4.1 流动性、古德哈特定律以及货币界定难题 

4.2 银行作为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4.3 支付: 使用中央银行准备金进行银行间支付 

4.4 现金和铸币税 

4.5 银行如何决定需要多少中央银行货币? 

4.6 商业银行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一样好吗? 

4.7 货币调控: 回购、公开市场操作和量化宽松 

4.8 货币管控: 偿付能力和资本 

4.9 小结: 流动性和资本对货币创造的限制 

第 5 章 货币创造和分配监管 

5.1 防范资不抵债: 资本充足率规则 

5.2 流动性监管 

5.3 证券化、影子银行和金融危机 

5.4 金融危机是一场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危机 

5.5 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 

5.6 信贷配给、信贷分配和信贷数量论 

5.7 银行信贷直接管制: 国际案例 

第 6 章 政府财政与外汇 

6.1 欧盟与政府货币创造的限制 

6.2 政府税收、借款与支出 (财政政策) 

6.3 政府借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挤出效应” 

6.4 外汇、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对货币的影响 

6.5 小结 

第 7 章 结论 

7.1 货币的历史: 信用还是商品? 

7.2 什么算作货币: 划清界限 

7.3 货币是一种政府背书的社会关系 

7.4 对银行监管和现行制度改革的启示 

7.5 向有效改革迈进: 需要考虑的问题 

7.6 现行制度有替代选择吗? 

7.7 理解货币和银行 




来源 | 比较

版面编辑|凌伟、薛昕安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商倩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