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MI视点】贲圣林: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金融机构的理性和责任需强化|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2015-10-30 IMI财经观察


贲圣林 | 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Ben Shenglin | Executive Director of IMI, Renmin University, President of Academy of Internet Finance, Professor in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Zhejiang University
摘要

■ 10月23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的同时,自10月24日起,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推进了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完成。如何看待利率市场化的选择时机?利率市场化后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将如何面对?贲圣林指出,目前选择这一时点降息不但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形势,而且让实体与金融皆受益。但同时也强调理性定价是关键,在宏观上,央行应该继续审慎监管,建立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体系,实施精准化调控。

■ On October 23rd, the PBoC announced the double cut. It also made the decision that from October 24th, the ceiling on deposit interest rat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be removed. It marks the full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hich lasted for 20 years. How to interpret the timing of liberalization? How the re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spond to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Ben Shenglin pointed out that the timing of this double cut is mad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double cut will benefit the re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sector. He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key is to have a reasonable pricing system, the PBoC should remain prudent in regulation and establish a counter-cycle macro regulation system and carry out targeted regulation.


国内外形势是好时点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内情况看,中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20年的历程,为何选择在此时完成“最后一跃”?

贲圣林:在20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在不断提高,行为更加理性,形成了差异性的分层分序的存贷款定价格局,央行不仅发行了大额存单、同业存单,也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对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选择这个时点,首先是因为我国在降息通道内,一般而言不会触及到存款利率上限,这样能有效化解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利率上行所造成的风险;其次,在前期股市的问题上,外界有声音怀疑我国的金融改革是否停滞了,在这个时点,用利率市场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有序的金融改革,用行动支持了1022日李克强总理对美国前财长鲍尔森“中国金融改革步伐不会停”的表态,相当于是用最小的代价,发出了最强的信号;最后,目前85%以上的银行负债已经是市场化定价了,在此时完成利率市场化顺理成章,“最后一跃”的象征意义更大。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外情况看,美国进入加息预期的进程,而欧日等继续强化宽松货币政策,此时完成利率市场化有何利弊?

贲圣林:在美元加息实现前的空档期,完成利率市场化是很不错的时间点,假设在美元加息后我国才进行利率市场化,而我国利率本来在下行通道,这对我国的冲击会更大,包括资本外流至美国的可能性。同时,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因为国内经济疲软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也利于减少资本外流至欧日的可能性。另外,尽管我国的汇率双向波动了,利率市场化了,但我国的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因此,拥有这最后一道“保障”,也能够保证利率市场化不会受到国际资本流动过大的冲击。


实体与金融皆受益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利率市场化后,实体经济将会获得怎样的发展?

贲圣林:利率是整个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指标,首先,利率市场化会优化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因为利率的差别对于所有金融资产定价都会产生移动作用,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真实成本是多少,对于过去相对割裂的利率市场有统一作用;其次,利率市场化可能会有优胜劣汰的效果,市场会将相对低端、效率低下等项目淘汰,这对于治理目前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是有利的,同时,全社会真实的贷款总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从中长期看,优质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因此降低;第三,债券资本市场会获得大力发展,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将提升全社会直接融资的比例,整体看来,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成本更低,利率市场化会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如何通过利率完善定价体系?

贲圣林:在利率市场化以前,真实的资金成本和利润率是不够清晰,甚至是扭曲的,例如,客户从银行三年期贷款利率为7%,无法明确知晓哪一部分属于基准利率,哪一部分是个人信用利差,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可以很明确基准利率(即三年期的国债利率),基准利率与总利率的差额则是银行收取的利差,这个利差能够体现出个人信用的差异,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对称,不仅是客户,银行也能够清晰地了解资金定价的高低,其关注点将从金融产品真正转向客户。


理性定价是关键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利率市场化后,许多国家都遇到过具有泡沫性质资产的价格骤升问题,尤其体现在房地产和股市上,如日本、智利等,如何有效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贲圣林:在宏观上,央行应该继续审慎监管,建立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窗口指导等具体措施,而在微观层面上,应该特别强化金融机构的理性定价行为,要主动意识到控制过高的杠杆水平,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避免出现日本、智利等国的情况。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波动会更加频繁,资金流动速度也会加快,请问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贲圣林:利率市场化要求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更加理性,能够自我约束,拥有完善的风险定价机制,除此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问题,前期的股市情况也给人们很大的启示,从微观层面看,金融机构的行为是不违法的,但就像一头大象在动,整个房间都在摇,这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稳定,在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也应该更多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问题。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利率市场化后,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有怎样的变化?

贲圣林:央行将继续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方式,更多地采用差别化方式,以期达到精准化调控。如果要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需要在价格形成机制上更加透明,使其能够高效准确反映当期宏观经济走势。(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洽棠)


编辑:陈礼清、汪凌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