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有女孩,按龄养育很关键

十点邀约作者 十点读书 2020-08-26

文 | 许小猫 · 主播 | 韩丹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闺蜜生了,是个7斤2两的小公主!

 

得知这个好消息,我们几个连忙冲进产房给她道喜,却见她一脸掩不住的愁容:

 

没生之前,我做梦都希望她是个女儿。

 

可是一系列新闻实在让我免不了担忧:空姐深夜被滴滴车主杀害,双胞胎女孩在夏令营遭猥亵,女大学生校园裸贷频发……

 

我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护她一世安好啊。

 

闺蜜的话,让我很有感触,这也是很多带女儿的父母共同的忧虑。

 

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说过,较之男孩,女孩存在很多差异:她们的情绪更为复杂,发育上比男孩至少提前6个月,且会提前两年进入青春期。


因此,按龄养育,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关键点”,是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0-2岁:安全感,是女孩的生命基石

 

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率领团队,选取了和人类基因94%相似的恒河猴,开展了一系列“代母养育实验”,用近乎残忍的方式,向我们揭示母爱的本质。

 

他们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分开,交给“妈妈”:一个是胸前安置了奶水的“铁丝妈妈”,另一个是没有奶水,但全身包着舒适绒毛的“绒布妈妈”。

 

结果发现,除了满足吸吮奶水的需要,小猴子一天中有近18个小时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它们会趴在它胸前,用身体蹭它,抚摸它的脸,以期获得安全感。

 

当受到外界不熟悉物体威胁时,比如一个敲着鼓的泰迪熊玩具,有过接触感的小猴子,能迅速跑到“绒布妈妈”怀里,慢慢安静下来。


而没有获得过接触感的小猴子,只能瘫软在地,尖叫不停,行为像极了精神病医院里的病人。

 

从小猴子的后续研究,推及到亲子关系,哈洛指出:“在幼时被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更独立、更能适应社会。”

 


对于女孩来说,更是如此。她们细腻的情感和敏感的内心,若能得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和安放,会获得受用一生的营养。

 

马伊琍曾表达过她对大女儿爱马的愧疚,在独立育儿理念影响下,她过早让女儿分床睡。好在她养育小女儿时意识到这点并开始调整。

 

她和所有父母分享养育女儿的感受: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会真正独立。

 

所以,当她哭泣时,请及时拥抱她吧。


当她感到难过了,告诉她父母就在身旁。


当她咿咿呀呀学说话,热情主动地回应她。

 

这个阶段,来自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是女孩最需要的营养。

 

妈妈的好情绪,爸爸的温柔陪伴,都会变成骨骼和力量,筑成女孩大脑发育和情感发展的坚固基石,滋养女孩的生命。

 

3-6岁:探索欲,是女孩的成长驱动

 

进入3岁,女孩开始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

 

曾听几位妈妈表达过困惑:自家女儿比小区里一些男孩还顽皮,精力旺盛,踢球登高,摸鱼抓虾,一个不落,小小年纪俨然“女汉子”作风,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听了,真为这些女孩感到高兴。

 

心理学上说,越有安全感的孩子越愿意探索,越多的探索越有助于培养更加快乐和富有创造力的女孩。

 

这个阶段,母亲可以给女孩准备一些宽松自然的衣服,不要让华服限制了她们的活动。对于玩具,汽车和娃娃都可以,让她自己选择。

 

允许她们不那么整洁,接受玩具不那么精美,因为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可能就诞生在那些泥泞与坏掉的器具之间。

 

父亲要鼓励女儿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用你们的活力、冒险与坚韧,帮女孩去除性别标签,积累自信、刻苦和果敢。

 

刘国梁说:“他一直主张“女儿也要当自强”,他从不给女儿的人生设限。”

 

女儿刘宇婕3岁开始打球,4岁到全国各地打比赛,从来没有喊过苦。并和刘国梁说:“有一天,我要让他们说你是赢赢的老爸。” 

 

终于,坚持的汗水浇灌出甜美的果实。就在前不久,刘宇婕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高尔夫世界冠军,颁奖典礼上全程用英文发表获奖感言,自信满满。

 

除了鼓励女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条件的话,也要带女孩多出去“打卡”。

 

看看山川巍峨,听听流水磅礴,发现世界之美,开拓格局之阔。

 

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规则意识,培养社会能力,她们会拥有一种自信勇敢,不畏日后生活的难。

 

7-14岁:自我认同,是女孩的幸福密码

 

当女孩开始上学,接触更多的人群和进入更大的社会,她们的自我认同感变得格外重要。

 

曾看过一部女性主题公益短片《像个女孩一样》,节目找来各色人等,表现“像女孩一样奔跑、打架、扔东西”等种种行为。

 

成年人会刻意表现各种矫情,扭扭捏捏。


小女孩则是不假思索地“拼了命奔跑、继续得分传球、保持领先”。并且,她们说:“我做事就是像个女孩,那又怎样,我本来就是个女孩,而且我会继续这样做。”

 

我感到振奋又开心,因为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坚定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这个概念来自心理学者埃里克森,也被称为“自我的同一性”。即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抱有一种持续的、稳定的认同感。

 

对女孩来说,如果她们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就能有高自尊和高自信,这是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心理基础。

 

帮助她们建立明确的“自我认同”,是父母能给予女儿的最好的保护。如果她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就会懂得捍卫自己的身体、权利和尊严。


父母不妨这样做:

 

  • 给她们持续的爱和鼓励


孩子天生就有认同父母的倾向,如果父母能用实际言行让女孩感受到:她是值得被爱的,有价值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她们就能树立良好的“自我认同”。

 

前不久,12岁的李嫣前往巴黎走秀,气场全开,惊艳众人。从唇腭裂儿童到意气风发的美少女,她浑身充满自信和光芒,其中离不开李亚鹏和王菲的爱和滋养。

 

李亚鹏教她:“印记不可能完全消失,面对诧异或者惊奇的目光,就报以微笑。”


王菲则说:“在孩子这个成长阶段,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她。我就把她当成正常的小孩,我觉得她很美,真的是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她也会因此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被父母全心接纳和用爱浇灌的女孩,是幸福的。于是乎,李嫣一岁半可爬山,三岁背熟《金刚经》,认识甲骨文,五岁可独走十五公里,六岁办画展,9岁已踏遍大半个地球......


  • 教她们正确与人交往


女孩是天生渴望朋友的。她们待人友好,具有同理心,也更细腻和敏感。


都说“养女方知世道险”,父母可以引导女孩,善良必须带点锋芒,要知道如何选择朋友,要有边界,学会保护自己。

 

在这个前提下,让女孩尽情去享受社交吧,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理解中收获欣赏,她就能持续从周围人群中获得能量,进一步完善自我。

 

  • 引导她们发现自我


王朔在《致女儿书》里写道:“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有时候,外在生活难免单调庸俗,充满诱惑。而只有内心丰富且强大的女孩,才能摆脱束缚,汲取幸福。

 

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看见内心,发现自我。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总能找到特别的人生方向。

 

同时,鼓励女孩不断尝试,从中寻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坚持下去。阅读、旅行、志愿活动或体育运动都无妨。

 

当她们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自我愉悦的能力,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孤独。

 

14岁以上:自我负责,是女孩的成熟起点

 

当女孩踏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对自己负责。

 

她们会面临无数选择,也需要逐渐学会很多事情。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选怎样的专业,谈怎样的恋爱,诸如此类。

 


这时候,也是女孩和父母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刻。她们渴望自己做决定,但又没有成熟到能看清一切。

 

父母可以多倾听她们的想法,适当给予建议,鼓励她们做决定。


让她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立,培养逻辑思维,习得判断能力,学会承担责任。

 

告诉她们,没有谁可以规定女孩的未来,她可以当作家,也可以打拳击;她可以是居家主妇,也可以是职场精英;她可以安安静静,也可以风风火火。

 

我非常喜欢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女孩》里的期待:“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你感到骄傲,并且非常满意。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她的一切,传给她的后代。”

 

但愿,她们相遇“三冬暖”,珍惜“春不寒”,天黑有灯,下雨有伞。

 

但愿,她们一路有良人相伴,一直有自我提点,永远不觉困顿孤单。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小十点

即可免费收听儿童故事


-音乐&图片-

景音乐 |《如歌的行板》《偿还》《I swear》

图片来源 | 微博@左简-

-作者-

许小猫,高校教师,二孩妈妈。见过星辰大海,关心粮食蔬菜。愿和你一起,打怪进阶,品酒赏花, 心有力量,无谓年华。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5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韩丹,广电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倾听似水年华”创始人。希望用声音和大家一起成长,一起看待和拥抱这个世界。个人微信号:ebsnews。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