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认识的教师子女,没有一个心理健康的”

十点读书 2024年12月05日 18:35


来 信


收到一位老朋友的来信。

信件内容如下:


见字如面。


遇到痛苦煎熬的事情,不知道向谁求助,说给你听听。


我和爱人都在县城中学教书,17岁的儿子在市重点高中读书。


当初考上市重点时,儿子是全市前20名,被身边朋友同事称赞为“别人家的孩子”。


但孩子到市里住校读高中,脱离我们的视线后,完全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高一下学期成绩就开始滑坡。


如今高二,已退步为班级中等生。


学校规定不让带手机,但他会变着法地欺骗糊弄我们和老师,结交了在市里走读的几个不好好学习的“坏学生”,他们会帮助他逃避老师的追查,偷偷聚在一起玩手机打游戏。



周末回到家里,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以“对答案”“问同学作业”“查找解题思路”等各种理由,躲到厕所里、卧室里,钻窟窿打洞地玩游戏,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因为孩子沉迷手机,我崩溃过很多次,也砸了他两部手机,让他写保证书,但没有效果,只会导致他玩手机的方式越来越隐蔽。


两个星期前,高二上期中成绩出来,孩子考得一塌糊涂,考了班级30名。


他如今的班主任,是我当年教过的学生,985硕士,痛心疾首地对我说:“老师,再不想办法,这孩子就真废了!”


我和孩子爸爸商量,不行让我姐(姐的孩子已成家立业,姐丧偶单身)到市里陪读孩子。


但我姐没有文化,性格过于懦弱,我怕她根本管不住孩子,何况走读的话,孩子更有空接触手机。


我和爱人都在学校教初三,不能长时间请假,更不可能为了孩子辞掉工作,这可怎么办。


这大半年,因为孩子沉迷游戏成绩下滑,我焦虑得每天都睡不好觉,整个人暴瘦七八斤,脾气和精神都差,已影响到工作。


就剩不足一年半就要高考了,孩子底子不差,就这样彻底堕落成学渣了吗?


爱人倒是宽慰我,孩子健康长大就好。


我接受不了,接受不了我那个原本聪明优秀的小孩,一下子退步堕落成这个样子。



平常和学生家长沟通,我也是头头是道,到了自家孩子就手足无措,怎么办,怎么办。


盼回复。

回 信


感谢你的信赖。


同为青春期孩子的妈妈,我多少能理解你的焦灼和崩溃。


但我深知:


我不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小孩。


也不可能比你和你爱人这两位老师,更懂教育。


但我非常乐意,从自己亲证亲悟的实相出发,给你一些心理支撑——



第一,你眼中的问题,其实都是别人的解决方案。

当你看到一个沉迷游戏的小孩、不愿沟通的丈夫、总吃剩饭剩菜的父母时,你看到的“网瘾”“逃避”“抠搜”这些问题,恰恰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就意味着:


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实相。


实相是什么?


实相是,一个沉迷网络游戏(注意“沉迷”二字,做完作业或周末玩一两个小时游戏,不算沉迷)的小孩,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找回掌控感。

找回他在现实生活里,被剥夺或已丧失的掌控感和自信心。


当一个孩子无法在现实链接中,得到高价值和高自尊,就势必总跑到网络世界里,称王称霸。



手机游戏,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他确认自我的手段,是他逃避自卑的工具,是他处理困境的方法。

具体到你家孩子来说,他遭遇的根本问题,可能是他从县城学霸,考到人才济济的市重点,无法接受自己的普通;


可能是他从初中时周围都是父母同事、同学赞美,到高中后没人崇拜在乎的心理落差;


可能是他自幼就以“好小孩”的面具,生活在你和丈夫可控的一米半径里,青春期忽然要挣脱你们的控制,来一场“当个坏小孩看看”的叛逆;


还可能是你在他成绩下滑后给他贴上“学渣”“乱交朋友”“净给父母丢人”的标签后,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地变成真正的学渣,以证实你预判的方式惩罚你……

我没有生活在你们关系的实处,无法武断下结论,我只是给你提供一种思路:

你眼中那个堕落的、退步的、沉迷游戏的“坏小孩”,在以种种信号提醒你,他遇到了困境,需要你看见他,理解他,帮助他。


亲爱的,找到孩子真正的症结,学习的漏洞及时补上,心理的漏洞及时建设,思想的误解及时解开,一点点陪他在现实中找回自信和自尊,网瘾将不治而愈。

当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再在胡乱贴标签中,紧紧盯着所谓的“孩子的问题”不放。

而是透过孩子搞砸一切的“解决方案”,洞见他深层的动机和渴求,我们就站在了孩子的身边,而不是孩子的对面。



第二,父母职业的光环,对孩子可能是一种诅咒。

《三联新闻周刊》有篇报道,叫《我认识的教师子女,没有一个心理健康的》。


报道以教师子女的口吻,讲述了教师子女的重负。


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教师子女没有理由不成为学霸——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父母都是桃李满天下,这样的孩子怎么长都不可能是苦瓜!

恰恰是这种“来自父母职业”的诅咒,让教师子女过早陷入沉重心理负担。


这心理负担包括但不限于:


父母都是教师,孩子难免会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过分关注;


考得好,大家想当然认为是教师父母给他开了小灶;

考不好,大家又想当然陷入“亏你爸妈还是老师”的轻视嘲讽中;


教师子女的学习,不仅是自己的学习,还承担着父母脸面的责任;


教师父母因见过足够多好学生的样本,无形之中会把自家孩子和极度优秀的学生比较,一次次拉高对孩子期待的阈值——


孩子考了单科第一,还想孩子考班级第一,考了班级第一,还想孩子考年级第一,考了年级第一,还想孩子考全校第一,考了全校第一,还想孩子考全区、全市第一……



所以那句话才广为流传:


老师见过全世界最优秀的孩子,医生见过全世界最后悔的家长。

我见过一对人到中年失独的教师夫妇,他们读中学的儿子跳楼前,只给他们留下一句话:


“我不想再争第一了,太累了。”


为人父母,要警惕成为拿着一根胡萝卜不断诱惑孩子无休止拉磨的剥削者。


要尽量变成陪孩子一起种胡萝卜的人。


因为,攀比和诱惑没有止境,播种和等待才是修行。



第三,父母矮下去,孩子才能高起来。

我家孩子在初中之前,一直陷入写作困难症——语文基础知识没什么问题,但作文会被扣掉很多分。


我察觉后,觉得问题出在我身上。

我是写作者,出过书,天天在公众号写文章,就算我没有在孩子面前炫耀,也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我要帮孩子减负,减掉心理上的重负。


孩子读中学后,我时不时在孩子面前袒露自己写作的真实问题。



比如,和孩子说碰到一个选题不会写,查很多资料思考很久后,才找到一点思路——告诉孩子,写作不是凭空想象,需要阅读积累和查阅资料;


比如,和孩子分享,有篇文章写完后,觉得拿不出手,就又重新写了一篇——告诉孩子,妈妈也会写跑题,也会反复修改重写;


比如,和孩子诉苦,我掏心掏肺写的文章,阅读量很差,内心有点失落,但又觉得真诚写作才最经受起时光的检阅——

和孩子探讨就算老师一时没有给高分,但只要日日精进,终归拿回自己的荣耀……


当我把自己写作的脆弱和怀疑,还有坚韧与相信,一点点分享给孩子后,我发现我的小孩不知什么时候作文慢慢好起来了。


他走出“我妈妈写得好”的压力,在“我妈妈也会搞砸”的放松里,找到了自己的路径。


我由此悟到的是:


父母不神化自己,才会在真正接纳中,不矮化孩子。


不神化自己,就是不高高在上叫嚣“想当年,老子如何如何”。


不矮化孩子,就是不拿自己的专业贬损打击孩子“这有什么难的”。



老师的孩子不一定学习好,科学家的孩子未必就天资聪慧,北大教授的孩子未必就考第一名……


天道的真相之一,是均值回归,是进化差异,是老天不会让你家祖坟一直冒烟,而不给别人家祖坟机会。

愿这个分享,能让来信的你明白:

当你盯着你家孩子只考了班级30名崩溃绝望时,不要忘了班里有60个人,后30名的家长不会因他们孩子考得不够好,而扔掉孩子,干掉自己。


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破执的过程。


破除对完美自己的执,对自己面子的执,对外在评价的执,对名利妄念的执,对炫耀攀比的执,对唯我独尊的执,对过度期待的执,对风光无限的执……


而后,接受平凡,接受无常,接受现实,接受实相,接受天道。


最后,修得清澄,心生欢喜。





作者 | 刘娜,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点君说



十点读书「2025听书日历」全新上市啦~
我们从上千本好书中,精选365本经典之书,录成音频,专门读给你听。
每天20-30分钟,听完一部名著精华,在书中走遍万水千山,探索生命的旅程,也让大脑更加睿智通透~

365本经典好书+365本温暖金句+365幅治愈插画,每天一页,遇见更好的自己。
十点读书联合人民日报出版社共同出品,品质有保障!
原价138元,十点全年超低价仅需79元现在下单,再享受拍1发7特权太超值了!
每个日历能绑定3个手机号,可以全家一起听,既是暖心陪伴,也是涨知识的宝典~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2025十点读书·听书日历」▼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