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初探 ——南宋时期的杭州文旅

马慧雯 朱文晶 城市怎么办 2024-03-24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诗词一向被我们视为古典文化的典范,它们不仅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更让人惊艳的是一些诗词在发挥审美功能的同时,也充当了记录社会风俗文化的载体。南宋时期,以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城市文化对中原地区的社会影响十分显著,这一现象在当时的一些诗词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天人合一”的旅游文化


经过吴越、北宋两个历史时期的积淀与发展,杭州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大都会。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北宋大家苏轼如是说。


绍兴八年,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杭州),自此杭州从“东南第一州”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人墨客吟诗乐游,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人文史迹,西湖十景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家园功能被发扬至最高峰,杭州旅游城市文化也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的旅游文化可以追溯到唐代中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逢年1180写下这首诗。


彼时,杭州依托西湖、凤凰山等自然风景和皇家园林为临安城市旅游文化提供旅游资源,此后,无数文人墨客闻名而来,在西湖边上留下了自己的诗词墨迹,这就造就了杭州独一无二的一个城市文化特点,那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文化格局。


南宋时期有一个叫周密的人,他写了一本书叫做《武林旧事》,专门记录武林(武林,即杭州。因杭州最初建立的县城在武林山旁边,由此得名)的自然风景与皇家建筑。这本书罗列了一些杭州的皇家宫殿建筑,还有杭州西湖周边名胜古迹,其中虎跑、龙井、苏堤、断桥等景观,直到今天仍然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除此之外,《武林旧事》还描述了不同旅游主体游赏湖山风光的场景,生动展示了当时的旅游盛况,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所代表的文化取向。


《武林旧事》记载:“(寿皇)乐与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画辑轻舫,旁午如织”,各色“赶趁人”、“水仙子”以及买卖的“湖中土宜”“盖耳目不暇给焉”。由此可见,杭州的城市旅游文化早已将“游观买卖”结合在了一起,衍生出了各色商业服务群体,包括“赶趁人”、“水仙子”和《武林旧事》专文所载的骄民、游手、小经纪和诸色手艺人。


而士大夫阶层出游,也是“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亦或是“倾城纵观,都人为之罢市”的旅游盛况。皇家贵族的外游活动带动了社会市民的旅游,从而形成了湖区旅游所展现出来的“千舫骈集,歌管喧奏,粉黛罗列,最为繁盛”。


随着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旅游者逐渐融合在了一起。皇家游玩“宣唤市井舞队及市食盘架”,欣赏酒肆醉笔;士大夫和普通游客则在欣赏山水风光之余,“楼灯初上”,“酒边一笑”。于是,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杭州的旅游文化便呈现出上下交融、雅俗一体的特点。


杭州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产业打破了旅游景观和旅游活动的时空局限,突破了旅游主体文化取向的雅俗界限,融合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和市民商业服务活动的文化元素,呈现出开放、灵动、兼容并包的整体特色。这是杭州城市旅游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杭州城市社会文化生活高度发达的表现。


魅力独特的西湖文化


山清水秀、英雄豪杰、美食风味、民俗特色……种种不同魅力的文化方面吸引了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客来欣赏宋城的美。自古至今,由中到外,无论是杭州本地人、或是外地山水客,不计其数的游客都在用最美好的词藻来修饰、赞颂宋城美景,用最凝练的言语对其鬼斧神工的景色作出了不同的文学作品,人们津津乐道于此,传颂了近千年。


杭州的美景,大都集中在西湖。


正如苏东坡所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几千年的历史岁月间,杭州的兴衰成败与西湖密不可分,其中,最能反映西湖文化核心的西湖十景就是在南宋形成的,至今依旧为人所陶醉。


据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宋高宗赵构在万松岭紫云殿主持成立了“南宋画院”,召集了一批画师去西湖文游,画了不少西湖的山水风光。最后,在绘画题景名时,画师马远、陈清波等分别题名,当时题名的西湖十景依次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每两个景目,依次组成对偶,如“平湖秋月”对“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对“两峰插云”,前四个景目还相隔押韵。


古人对西湖美景的命名构思十分工巧,回味其中,我们来细细欣赏“平湖秋月”与“柳浪闻莺”的魅力。




“平湖秋月”位于西湖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清秋气爽的时候,西湖的湖面平静如镜,每当皓月当空,皎皎月光与漪漪湖水交相辉映,令人生出“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有“平湖秋月”美名。“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当南宋的吴江文人孙锐在秋月当空的时候泛舟西子湖的时候,他也不禁为眼中的美景所震撼,当时还没有“平湖秋月”的说法。“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明朝的钱塘文人洪瞻祖也在秋月当空的时候游览西子湖,当时“平湖秋月”已经被刻在了西湖十景的木刻版画之中,供后人遐想。



柳浪闻莺的前身是南宋皇家的御花园——聚景园。春日和风吹拂,柳枝横斜,如浪般起伏,而黄莺啼啭柳间,故得“柳浪闻莺”之名,是欣赏西湖三面云山、一湖秀水的绝佳去处。今日柳浪闻莺,使游人“不出城廓获山水之趣,身居闹市有林泉之致”。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沿途栽植醉柳、狮柳、浣纱柳等特色柳树。信步走去,处处是轻柔婀娜的柳树。轻风徐来,柳丝飘逸,它们若翠浪翻空,碧波漾涌。这些左右摇曳的垂柳,形态千姿百种,撩人情波。


启示与结语


在岁月慢慢流过的长河中,试问有一座城市曾经给游客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一定就是杭州了。


杭州灵动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活的社会生活图景成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多元与质朴共存,从中迸发出一种崭新的向上生命力。而南宋杭州城市文化的繁荣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经验与启示:不断为自然景观增添历史文化内涵,正确发挥政府在城市文化形成与文化产业开发中的作用。文化能展现一个城市的魅力与发展潜力,文化不仅是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戎玉中:《长袖善舞,杭州南宋文化游》,载《VIEW视点》2017年第11期。

[2]杨鸣:《杭州宋代历史文化遗存》,载《中国名城》2012年第12期。

[3]王艳,管紫嫣:《论“西湖十景”题名景观的东方美学观》,载《现代城市》2015年第1期。

[4]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


审核:方志明



推荐阅读:



王国平理事长会见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杨晓华一行


基于历史经典产业复兴的湖笔小镇更新策略研究(一)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