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旅融合 有“融”乃强

崔琳琳 城市怎么办 2024-03-24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体育旅游产业正在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超过旅游产业4%-5%左右的整体增长速度。作为体育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体育旅游已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机遇。




何谓体育旅游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明确: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等业态。


体旅融合的主要路径


1.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为基础,即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渗透式融合。体育资源包括显性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赛事等,隐性的体旅专业人才等资源,旅游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资源。如以体育资源为本体的体育赛事旅游、体育休闲旅游等,依托沙漠类景区、山地类景区、河流类景区等开发的沙漠体育、山地体育、河流体育等。


2.市场融合

市场融合为导向,即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职业、地域等,细分市场需求与规划,细分体旅参与过程中体育与旅游各自的比重。如少儿户外研学,重点突出游玩、游戏的体验,在此过程中融入体育运动;青中年人重点突出体育元素,偏向于体旅项目中的健身性、运动性;老年人偏向于观赏类、体验类、康养类等。


3.主题融合

主题融合为核心,即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体育旅游品牌化、IP化,将传统观光体育旅游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运用互联网、自媒体等进行宣传推广,打造高辨识度的体旅融合活动。


4.产品融合

产品融合为结晶,即体育产品与旅游产品要有统一性和较高的吻合性。体育产品包括日常体育用品、体育科技产品、智慧体育产品等。旅游产品由实体产品与服务所构成,旅游景点、线路、食宿、交通、基础设施都属于旅游产品。体育与旅游产品型的融合表现形式有体育旅游小镇、体育建筑物、体育用品展会等。


5.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为内涵,即文化是“根”与“魂”,是最具特色的宝贵资源,以文化为切入点的体旅融合项目更有吸引力与魅力。如在节庆日主办体育主题活动的民间体育节庆、以红色文化为底蕴的体育活动等等。



体旅融合的主要模式


1.景区模式

主要取决于景区资源的先天优势,多以江海湖泊类、河湖湿地类,山岳丛林(生态)类、高山冰雪类及沙漠草原类景区为主。依托景区的空间规划和资源分布,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入体育旅游项目,既可以丰富休闲旅游业态,也能够促进景区转型升级。


2.旅游度假区模式

旅游度假区具有户外空间大、基础设施好、综合要素全、业态融合度高等特点,是当前国际上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首选模式。其主要以滨海(生态湖)运动休闲度假、温泉康养度假、冰雪运动休闲度假等体育旅游产品为主。


3.体育小镇模式

体育小镇又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多以推动乡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目的,以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的体育休闲运动设施聚集为特征,同时兼具文化、健康、旅游、养老、度假等多种功能及消费业态


4.体育场馆模式

又称“体育载体空间”模式。主要以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会场馆(体育中心)、户外运动载体及配套设施建设区为依托,以体育运动为内容,以休闲旅游为场景,推动体育、旅游、商业、娱乐等业态融合,带动周边土地升值、文旅消费升级,推动城市综合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5.综合体模式

即“体育+商业+文旅”综合体,以体育或文旅大中型设施为基础,融合体育运动、旅游、健康、文化、休闲、商贸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空间或体育消费聚集区。不仅能满足家庭式消费需求,也能带动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


6.产业园区模式

产业集聚具有成本、技术、市场等多种优势,是未来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建立集体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园区,不仅能够整合技术和人力资源,而且也可以促进两大产业链的升级,进一步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形象。



体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1.注重特色化,避免同质化

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特色和差异化是关键。要注重立足地区实际,结合地理区位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打造崭新而独特的旅游品牌,着重改善供给,提供更多热门体育旅游产品,形成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产业,增加旅游本身的刺激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2.注重常态化,避免观光化

体育旅游项目应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和精神,这种“圈层”化的项目特性使得每个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体IP特征以及对应社会属性。发展体育旅游,既需要精品线路、示范基地,更需要持久性发展。生活化、接地气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体育旅游要大众化,要能形成常态化产品,让广大民众都可以参与。


3.注重内涵化,避免形式化

发展体育旅游,要兼具除体育产业以外的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他功能,实现生态、环保、养生、宜人等属性。同时发展体育旅游应该积极结合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才能助推地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4.注重创意化,避免一般化

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强,优质的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影响未来体育旅游发展格局。要深挖体育旅游,考虑引进汽车自驾游、户外项目、体育旅游节庆等多种门类,以赛事为先导,以体育文化为核心,开发各类IP衍生产品,逐步形成以赛事为切入点的体育旅游产业化。积极开发一些与众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如在游览海洋的同时加入冲浪、浮潜、深潜项目,在欣赏植被的同时加入徒步、骑行项目,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形态,增强沉浸式体验。


5.注重优质化,避免劣质化

国外经验表明,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和高尔夫运动等占整个运动休闲市场的80%,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高水准的软硬件配套服务。发展体育旅游要配套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符合标准的登山步道、休闲绿道、自行车赛道、滑雪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直升机空中游观光线路、户外运动公园等体育旅游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6年)

[2]体育与旅游的高质量融合路径.https://mp.weixin.qq.com/s/WdIiOtD3PN28WzKvydlpTg

[3]体旅融合路径、模式与载体.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KEVMEBE0552DNQT.html?spss=dy_author

[4]南京文化产业协会.“体旅融合”模式面面观.江南时报,2023-03-24

[5]范晓睿.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高质量融合路径.中国文化报,2021-11-05

[6]秦振翼.宁夏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西北民族大学


审核:李飞孟


推荐阅读:


深杭联动·共创未来!坪山携手陆河、龙湖赴杭州举办产业合作交流会


未来社区运营关键:杨柳郡以邻里空间撬动社群活力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