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作品展播 │ 梁万年 等:《大流行:挑战与应对》

杭州城研中心 城市怎么办
2025-01-0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金奖

第十四届(2024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获奖作品展播

导语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1985年,中国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科学系统地研究城市。


2011年起,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以城市学领域开创者钱学森先生为名设立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分别围绕城市人口、交通、教育、卫生健康、土地住房、文化遗产、环境等七大主题开展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国内对城市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第十四届钱学森城市学(卫生健康)金奖作品——《大流行:挑战与应对》。

一、获奖理由


该著作由国内顶尖科学家团队撰写,对我们近年所经历的大流行事件作了历史性地回顾,对大流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特别是对中国应对大流行事件的经验做了总结。从城市学研究等视角而言,为加强和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近年的大流行事件应有较全面的梳理,但目前为止在城市学或社会学等领域对此尚缺乏技术性的分析和总结。该著作成果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所总结的大流行应对经验和教训,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二、作品介绍


为深入分析大流行的威胁和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科学阐释传染病大流行的特征和重要影响因素,系统总结大流行的防范和应对策略与经验,为防范和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传染病大流行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作者团队基于对全球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综述分析,结合全球抗击近年传染病大流行的经验,形成此书。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浓缩记录了历次全球传染病大流行。分别回顾了鼠疫、霍乱、天花、流感、新冠等历次全球传染病大流行的严重危害,分析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SARS 等可能导致大流行的传染病威胁。


第二部分荟萃了人类对传染病大流行的最新科学认识。系统阐释了大流行的实现途径、大流行的挑战、病原体跨种传播、基于基因测序的病原体监测与预警、气候变化对大流行的威胁及全球化与大流行。研究认为:①能够导致大流行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均具有传染力强、致力强、毒力强及变异性大的特点。②当前全球在应对新发传染病大流行方面仍面临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利益联盟、监测系统不能满足大流行早期预警和应对需要、对大流行早期紧迫性认识不足且缺乏特异性措施、医疗机构不堪重负且缺乏有效的药物、疫苗分配不公和疫苗犹豫问题并存、公众教育效率不高且存在社会污名和歧视现象、其他疾病防控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挑战。③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大多数来自动物。潜在大流行病原体数量巨大,但人类仍然知之甚少。④基因组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病原体的鉴定效率,加快了疫苗的研发速度,也为病原微生物的溯源、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⑤气候变化对传染病大流行会产生重要影响。气候环境因素可改变病媒生物的时空分布和生物种群的迁移方式,影响疾病的传播模式,也可通过改变病原体繁殖扩散、宿主免疫机制及易感人群行为等扩大疾病的流行范围。⑥全球化对大流行既会产生负面影响、又对大流行防控有促进作用,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三部分凝练了全球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策略和经验。介绍了大流行防范与应对的策略和措施;以新冠疫情为例,总结了全球应对新冠大流行的干预措施及中国抗疫经验。研究认为:①新冠大流行提示人类,针对大流行的准备和防范仍有很多工作亟待加强:基于动物来源病毒造成大流行的风险,有必要加强动物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范,对动物—人界面进行持续的监测和干预,以实现早期预警,尽早发现具备大流行潜能的病原体。②通过总结和评估历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的全球应对情况,发现在大流行期间根据现实需求采取非药物性干预、药物性干预及疫苗的不同措施组合尤为重要。③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世界各国基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和防控措施,相应的防控效果亦存在明显差异。④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国采取了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有序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援了国际社会抗疫,为人类社会应对传染病大流行威胁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针对传染病的大流行,还有很多科学问题没有找到答案,需要全球的科学家共同努力,合作开展研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在全球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中国将全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和合作,更为有效地应对疾病大流行的威胁与挑战。



三、作品组长简介



梁万年,现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万科讲席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行病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卫生改革与卫生技术评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及全科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等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现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柳叶刀》“中国健康扶贫”特邀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Global Transitions期刊总编辑、《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




供稿:刘达开

编辑:姜晓航

审核:王剑文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urbanchina@vip.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怎么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