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析| 中美谈判期间, 美军舰再闯南海! 这是要闹哪样?

陈惠珍 国观智库 2019-07-17



本文字数:190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十秒看全文



动态:


2019年1月7日,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麦克坎贝尔”号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开展“航行自由”行动。


分析:


当前,“航行自由宣示”行动在美国的海洋介入政策中,已经从战术级工具升级为战略级武器,具有战略与战术层面的双重特征。实际上,这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海上挑战之一,客观上压制了中国的南海行动。


美国在南海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以此为筹码增加自己的博弈胜算。美国在南海地区的肆意妄为必然会引来中国的积极甚至强硬回应,地区局势将会进入“软性紧张”时期。



动态


2019年1月7日,美国导弹驱逐舰“麦克坎贝尔”号阿利•伯克级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开展了“航行自由”行动。美国方面表示,“‘麦克坎贝尔’号驶入西沙群岛周边12海里内,以此来挑战中国过度膨胀的海洋主张,并且保护国际海洋法规定下的水路维持畅通。” 美国海军军舰再一次驶入中国领海海域,不仅对中国海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不利于中美双方就贸易冲突谈判保持友好的政治氛围。 





分析


从2015年开始,“航行自由宣示”行动逐渐成为美国实体性介入南海问题的重要手段,并在特朗普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当前,“航行自由宣示”行动在美国的海洋介入政策中,已经从战术级工具升级为战略级武器,具有战略与战术层面的双重特征。实际上,这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海上挑战之一,客观上压制了中国的南海行动。



一、“航行自由宣示”已成为美国开展对华海洋竞争的重要工具


从奥巴马时代到特朗普时代,美国南海政策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侧重点存在差异。2016年7月12月前后一段时间,美国“航行自由”侧重于对“南海仲裁案”提供政治支持和“法律支撑”。2017年以来,“保持南海长期争议化”成为特朗普全球战略和印太战略的组成部分,“航行自由”议题成为美国在南海地区保持和扩大军事存在、展现武力的重要法律和道义依托。


客观地看,美国的“航行自由宣示”行动并非仅针对中国,但具体地看,南海的“航行自由宣示”确实是主动而直接地针对中国的,其行动属性主要是政治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军事性的。宏观上,“保持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和引导南海问题发展的能力”,既带有美国原有南海政策的制度惯性,又反映了美国在中美关系、海洋治理里一贯的利益主张与核心诉求,是美国在中美全球战略竞争中的重要筹码和战略工具。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政府比奥巴马政府更为重视从实体上和规模上实现行动的效果,因而大大增加了美军“巡航”南海的力度和频次。特朗普式南海“航行自由”带有更多的霸权色彩、霸凌心理和突破中国底线的试探心态,是“美国优先”理念下美国全球力量的局域优势凸显战术的具体表现和美国全球利益的一种新式扩张形式。





二、美国“航行自由宣示”的多维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一是对中国直接构成战略压力。美国的策略就是“隔三差五来中国家门口闹事”,掌握影响南海局势和中美海上互动的主动权。二是直接挑战了中国的南海主张、南海权益,将“中国管辖海域”压缩为“中国主张管辖海域”,将其由一种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客观状态,动态地转化为“主观状态”。客观上,中国在南海地区特别是南沙地区的有关活动也可能被迫相对放缓。


地区层面的影响。一是搅动了南海局势,让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南海主张和行动继续保持戒备和潜在的挑战心理。二是引导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进一步寻求战略平衡,避免这些小兄弟对中国“一边倒”。三是影响甚至破坏《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谈判进程,或者试图通过第三国将美国的相关意志注入《准则》之中。


全球层面的影响。中美两国是影响全球格局的战略性力量,中美海上对抗必然会影响全球稳定。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海权实力进一步树立信心,全球海洋竞争态势将朝着更加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英法澳日印等主要国家对美国的海上支持力度和外交支持力度或进一步加大。





三、美国南海政策演进趋势


美国在南海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以此为筹码增加自己的博弈胜算。美国在南海地区的肆意妄为必然会引来中国的积极甚至强硬回应,地区局势将会进入“软性紧张”时期。


一是美国南海政策将会变得更加激进。“航行自由宣示”和“军事演习”正在成为美国在南海地区落实具体政策、实现战略目标的两大重要抓手。一方面,美国将会继续按照“南海仲裁案”的相关裁决结论,对中国的海洋主张重点进行试探突破。另一方面,美国将可能进一步挑战中国的底线,通过“人道主义救援演习”等,搞更多的低烈度“有害通过”活动,强迫中国默认和接受。


二是美国海空立体化“航行自由宣示”的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强,空中、水面、水下的协同性将进一步提高,军舰、军机、潜艇、无人潜航器等将会交叉或一起上阵,进一步增加中国的应对难度。


三是美国将进一步采取体现美国利益需求的行动,发展和创造习惯海洋法。“航行和飞越自由”规则演进的美式国际法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对此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止。

南海局势正在回到新的“刺激-反应”状态,美国仍旧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中国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回到了被动反应的状态。在中美贸易战等掣肘之下,如何突破“航行自由”造成的软性战略困境,中国需要更多战略智慧。保持“刺激-反应”的现状,不应也不会是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底线。


作者:陈惠珍,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副研究员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研究| 干货!中美南海海上军事互动的危险前景及形势评判


观点| 越南资深南海专家: 应遵国际法原则解决争议,《南海行为准则》作用显要


观点| 薛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调整南海思路


分析| 美军舰再闯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我方如何应对?


重磅| 曲兵: 英国脱欧乱局继续!亟待“跨党派共识”


动态| 脱欧不成!?英国政局面临这5种可能性


报告| 英国议会:特朗普损害英国利益! 应促进对华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分析| 张洁:中美菲“三角关系”,;如何理解,如何应对?


国观智库自媒体平台现接受文章投稿,稿费从优。有意向者请发送稿件至:research@grandviewcn.com,并在标题中注明“投稿”。要求:原创未发表时政评论类文章,领域涉及海洋治理、一带一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字数1000-2500字。如被采纳,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邮件回复。

国观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独立智库之一。国观智库始终坚持“行知·致远”的发展理念,用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态度和实践致力于中国的安全、繁荣和稳定,研究领域聚焦于海洋战略与蓝色经济、边疆治理与全球反恐、”一带一路"与境外投资。


点点“好看”,支持我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