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晓童 | 巴以硝烟再起,会否引发第六次中东战争?

杨晓童 国观智库 2023-12-04

作者:杨晓童,公共事务部研究主管


导语:近日,巴以冲突再次赫然升级。哈马斯向以色列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攻势。此次袭击之突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史无前例,令以色列颜面荡然无存。哈马斯发动此次袭击旨在防止更多阿拉伯国家在巴以问题尚未被解决之际与以色列建交。针对此次袭击,以色列为恢复其颜面等原因必定会试图重新控制加沙地带,引发一系列对美国不利后果。

“洪水”与“铁剑”

10月7日清晨,伊斯兰抵抗运动(以下简称为哈马斯)展开了名为“阿克苏洪水”的军事行动,向以色列境内发动了饱和攻击,在24小时内发射了2,000至5,000枚火箭弹。以方称,火箭弹均被铁穹防控系统所拦截,并未对以色列造成重大损失,却成功的吸引了以色列的注意力,为数十名哈马斯武装分子通过皮卡车、摩托车、快艇、滑翔伞等方式潜入以色列境内并在多个地点发起袭击提供了绝佳掩护。

哈马斯火箭弹大战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照片来自ABC新闻

据美联社报道,哈马斯的此次军事行动袭击了加沙周边的22个定居点并一度控制了其中3个;击毙了百名包括数名高级将领在内的以色列人;俘虏了百名以色列人;并缴获了数量以色列军用车辆。

随后,以色列便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并展开代号为“铁剑”的军事行动,对位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据点发动了数百轮空袭。以色列发动了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动员,在48小时内征召了30万预备军人,并对全面封锁了加沙地带。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称,此举是在面对如同“猛兽般的人”时唯一可行的策略。


截止至1013日,自本轮巴以冲突以来,已造成巴以双方2,800人死亡,10,500人受伤,加沙地带42.3万人流离失所。其中有1,300名以色列人死亡,3,300名以色列人受伤,实属罕见。

此次袭击恰逢赎罪日战争50周年纪念日,彼时埃及、叙利亚两国对以色列发动了突袭,并在战争初期给予了此前面对阿拉伯联军百战百胜的以色列难以承受的挫伤。本次袭击与赎罪日战争一样毫无征兆。以色列举世闻名的情报系统和在监控滑翔伞和无人机这类低、慢、小物体方面堪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经此袭击暴露无遗。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前负责人埃夫拉伊姆·哈勒维于10月7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称,“我们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警告,今日凌晨爆发的战争非常突然”。以色列情报部门失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巴以冲突常态化,哈马斯时常向以色列境内发动小规模袭击使以色列放松警惕,让以色列误以为哈马斯缺乏对自己发动大规模袭击的能力,而在此期间,哈马斯始终在培训其成员使用新的不对称作战战术,并通过首先将火箭弹拆分为零部件再通过船只和隧道运进加沙从而规避埃及与以色列的禁运,囤积了大量火箭弹,另一方面是因以色列司法改革导致以色列国内政治撕裂,以色列政府无暇顾及巴以问题。


此次袭击之突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史无前例,但袭击方式却有先例可循。1987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又名法塔赫,便试图采用热气球、滑翔机、动力滑翔伞等方式对以色列发起渗透攻击,最后以己方4人中两人阵亡为代价,击毙以军6人,击伤以军7人。

哈马斯发动本次袭击的动机

哈马斯表示,此次袭击是针对以色列“亵渎”阿克萨清真寺以及数十年来对巴勒斯坦人“实施暴行”的回应,并无其他政治目的。该言论与学者观点背道而驰,学者普遍认为哈马斯发动此次袭击的目的有三:


一是自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建交以来,世界22个阿拉伯国家中已有6个国家陆续与以色列建交。近年,鉴于美国一直致力于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与以色列和解的浪潮席卷中东,目前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有巴林、阿联酋、苏丹和摩洛哥。近日,多重迹象显示,当今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兰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沙特,有望与以色列建交。9月10日,第45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在沙特召开,以色列代表数十年来首次公开赴沙特参加会议,迈出了沙以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

以色列代表赴沙特参加第45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照片来自南华早报

沙特若与以色列建交,必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多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与以色列建交。在此背景下,哈马斯需殊死一搏,避免美国将巴以问题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建交区分开、避免美国在巴以问题尚未解决之际促使以色列与更多阿拉伯国家建交、避免沙以建交、避免巴以问题被边缘化。哈马斯此次袭击导致以色列军心动摇,以色列在阿拉伯国家心里树立的战无不胜的形象再次荡然无存,以色列需对哈马斯展开报复性反击从而恢复其颜面,届时必然会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若届时沙特继续寻求与以色列建交则在道德上无法立足。


目前证据显示,哈马斯的计策已奏效。事发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通话时表示,希望沙特谴责哈马斯此次袭击,但沙特方面并没有照做。10月8日,沙特王储兼实际掌权者本·萨勒曼在接听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电话时表示,“沙特将继续与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支持巴勒斯坦实现其合法权利”。10月11日,本·萨勒曼在与伊朗总统莱希进行沙伊复交后首次通话时重申了上述立场,并强调了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罪行和美国的默许是造成此次灾难的罪魁祸首。


二是近年来,巴以关系严重失衡,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掌控愈发强烈。哈马斯发动此次袭击虽不能扭转当前不利局面,但却能宣泄其不满,鼓舞士气,让各路反以势力有信心继续与以色列斗争下去。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其社会、政治和安全无不被以色列所左右。自哈马斯2007年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夺取加沙地带的控制权以来,以色列便同埃及一起封锁了加沙地带,使该地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使该地区沦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


10月9日,加兰特宣布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封锁,切断电力供应、阻止水、食品和燃料进入该地区。鉴于加沙地带2/3的电力供应来自以色列,此举对哈马斯控制下的加沙地区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此举也进一步验证了哈马斯此次袭击旨在打破以色列所向披靡的神话、旨在振奋人心,其象征性意义远超实际性意义。


三是获取足够的以色列俘虏从而换取以色列关押的5,000名巴勒斯坦人。截止至10月10日,哈马斯已俘虏了150名以色列。对此,哈马斯高级政治官员萨利赫·阿鲁里表示,“哈马斯已经俘虏了足够数量的以色列人,足以迫使以色列释放监狱中关押的所有巴勒斯坦人。”

此次袭击是否有背后推手?

关于哈马斯此次袭击是否有背后推手这一问题始终扑朔迷离。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于10月8日发表声明称,哈马斯此次袭击受伊朗操纵,并呼吁世界各国谴责哈马斯、其盟友以及其背后的支持者——伊朗。哈马斯发言人加齐·哈马德在接受BBC采访时也证实了此次行动得到了伊朗的直接支持,但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却否认伊朗参与了本次袭击,并反驳这些指控毫无依据。10月7日,一位白宫代表称,“毋庸置疑,哈马斯获得了伊朗的援助,但现在下定结论伊朗是否直接参与了本次袭击还为时过早”。


纵观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伊朗确实有很大的嫌疑是此次袭击的幕后推手。一直以来,作为区域强国,伊朗在中东的政治目的是在该地区扩大其影响力,而作为中东地区的少数派别和少数族裔,伊朗必须始终高举反以这一杆无论在阿拉伯人、还是波斯人、还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都有市场的大旗。近年,伊朗便以协助伊拉克政府打击伊斯兰国、支持阿萨德政府、扶持真主党为由向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派遣了大量民兵,并在叙以、黎以边境集结了大量兵力,矛头直指以色列。

伊朗在黎巴嫩的代理人——真主党,照片来自ABC新闻

第二个“嫌疑人”是俄罗斯。巴以冲突再次升级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一方面是因为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美国便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情报、武器和装备援助,让俄罗斯倍感压力,深陷冲突泥潭。哈马斯此次袭击可谓为俄罗斯开辟第二战场,有效分散美国注意力,迫使美国重返中东,迫使美国优先援助以色列。毕竟对美国而言,乌克兰的重要性远不及以色列,从而减轻俄罗斯的压力,让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重占上风。另一方面,中东局势动荡必定会推高油价。虽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并不生产石油,但巴以两国却与沙特、伊朗、科威特等重要产油国为邻。中东产油量占世界1/3,巴以冲突战火若蔓延,巴以冲突若升级,必将制造大量难民,殃及邻国。俄罗斯财政预算高度依赖石油出口。2023年,俄罗斯石油收入占其财政预算的23%,油价上涨可以有效缓解俄罗斯近年来被西方经济制裁的窘境。


但就目前证据而言,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朗或俄罗斯是此次袭击的幕后推手。以色列确实时常质控哈马斯为伊朗代理人,伊朗也确实向哈马斯提供了许多援助。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确实有着血海深仇,以色列近年也确实被伊朗指控暗杀了伊朗科学家、对伊朗核设施造成了破坏。俄罗斯也确实是此次冲突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目前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哈马斯,是哈马斯独自策划了此次袭击,哈马斯为筹备此次袭击已谋划两年之久。当所有人的眼光都被中、美、俄等棋手所吸引时,我们不应忘记在世界这一大棋盘上,棋子也有出招的能力。

第六次中东战争一触即发?

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与真主党于10月9日在边境爆发冲突,双方互相发射了导弹和火箭弹,导致3名真主党成员阵亡、1名黎巴嫩军人受伤和1名以色列军官阵亡。次日,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分子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迫使以色列军方做出反击。10月12日,以色列发动空袭,轰炸了位于叙利亚境内的大马士革和阿勒颇机场。国际社会需高度重视此次危机,警惕其他势力试图在黎巴嫩,在叙利亚开辟第二甚至第三战场;避免此次危机升级;避免此次危机演变成以色列与真主党,与叙利亚,甚至与伊朗的直接冲突,从而引爆第六次中东战争。


但就目前而言,此情景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其原因有二:一是10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宣布,五角大厦正向东地中海部署福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此举旨在震慑黎真主党、叙利亚、伊朗等各路反以势力此刻勿要轻举妄动。10月11日,美国军事援助抵达以色列;10月1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以色列,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既美国力挺以色列的立场不会改变,在此危急关头美国将继续与以色列站在一起。

布林肯与内塔亚胡,照片来自NBC新闻

二是目前伊斯兰世界只有伊朗和叙利亚公开表明支持巴勒斯坦,其余伊斯兰国家仅对巴勒斯坦表达了同情,并口头谴责了以色列。危机爆发初期,哈马斯武装指挥官穆罕默德·德伊夫呼吁以色列周边各国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加入本次袭击,向巴勒斯坦进军,但至今尚未有迹象显示其他势力会响应他的号召。作为当今阿拉伯国家的实际领袖,沙特的作风与前任阿拉伯国家领袖——埃及截然不同。纵观历史,沙特深知自己军事实力不足,自己荣华富贵来之不易,不会攻击以色列或号召他国攻击以色列。若美国与赎罪日战争一样,毫无保留的援助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于不利,沙特才会采用石油禁运等经济手段反击西方,反击以色列。

伊朗虽有动机,但伊朗本土与以色列相隔甚远,伊朗又因伊核问题被国际社会制裁多年,经济一蹶不振。以色列虽与领叙利亚有领土纠纷,但叙利亚饱受多年内战之苦,元气大伤。真主党与以色列是世仇,但真主党不过只是伊朗代理人,力量薄弱。综上论述,三者均有心而力不足,不会贸然直接对以色列发起进攻。

以色列从地面大举进攻加沙地带的后

目前,以色列已在完成在加沙附近的军事集结。10月9日,以色列国防部称,已扫除一度在以色列境内活跃的1,500名哈马斯武装分子并重新恢复了对以色列南部的绝对控制权。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亚胡在发表讲话时誓言未来几天的反击必“将改变中东”;必“将哈马斯所有的活动场所和藏身之地夷为平地”;  承诺将让哈马斯“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承诺“将在这个至暗时刻采取强而有力的报复”;并称以色列正在开展“一场漫长且艰难的战争”;“以色列别无选择,必须进入加沙地带,现在还不能谈判”。


次日,以色列加兰特在巡视前线时誓言要让加沙地带面目全非。以色列国防军国际发言人乔纳森·康里克斯表示,“我们的目的是确保在该战争结束时,哈马斯不再拥有威胁以色列平民的能力,哈马斯无法继续统治加沙地带。所有证据都指向以色列将会近日从地面大举进攻加沙地带,并试图恢复自2005年以色列从加沙撤军以来,以色列对该地区的控制权。

以色列对位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据点发动了数百轮空袭,照片来自纽约时报

内塔亚胡政府其实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迫使哈马斯屈服,但其依然会命令以色列从地面大举进攻加沙地带,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此次袭击让以色列颜面尽失。内塔亚胡当务之急是安抚社会情绪、重振军威、重建以色列民众对其政府的信心。内塔亚胡必将按照惯例让哈马斯付出以色列所承受数倍的代价。目前以色列国内民愤沸腾,讨伐之声源源不断,内塔亚胡若仅对哈马斯展开空袭,难以平息民愤;二是因为内塔亚胡政府作为右翼政府,本就习惯在处理巴以问题时采取强硬立场;三是因为近日内塔亚胡政府因司法改革本就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危机,内塔亚胡需借用聚旗效应终结以色列国内政治撕裂的局面。


虽说未来取决于事态的发展,但鉴于加沙地带人口密度高、哈马斯多藏于居民楼等原因。一旦以色列发起地面攻势,旨在将哈马斯铲除,其后果有二:一是以色列必定会赢,但其所需付出的成本必定高昂。哈马斯历经长期封锁,能力有限。哈马斯正规军和预备役加起来才有4万人,远不及以色列军队数量,更不用对比双方装备质量,但巷战以艰难著称,哈马斯深知当地地形,以色列夺取加沙控制权必定不易。更何况哈马斯在加沙有民众支持,哈马斯虽称自己有4万军人,但实际上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二是以色列发起地面攻势必定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届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的浪潮必定退去,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再次恶化,以色列与美国前期的努力功亏一篑。巴以问题在未来数十年内彻底陷入僵局,陷入恶性循环,巴以和平遥遥无期。


此外,以色列发起地面攻势引发态势升级一方面会迫使美国重返中东。近年,美国一直将希望寄托于中东局势稳定,以便其从中东脱身,“重返亚太”,从而应对中国,但美国又不希望中国斡旋沙特与伊朗复交,不希望中国的影响力在该地区上升。正当美国犹豫不决时,巴以冲突再次升级,彻底打破了这一愿景,美国必须重返中东。美国此时重返中东必定引起阿拉伯国家强烈不满,因为与之前推动阿拉伯国家签署亚伯拉罕协议,与以色列建交的那个调停者不同,此时美国是以一个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暴行的身份重返中东。


另一方面,巴以冲突升级让美国等国于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峰会时宣布试图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计划有可能覆灭。该经济走廊拟从印度出发,途径阿联酋、沙特、约旦、以色列等国,直至欧洲,旨在挑战中国“一带一路”。现如今,沙特与以色列建交的可能性已降为零;以色列及其周边地区的动荡不安让投资者望而生畏。美国的计划尚未落实便胎死腹中。

►►►

推荐阅读

活动预告 | 中美青年对话(南京)

招聘 | 国观智库招募实习生

巴基斯坦涉华负面报道的幕后原因解析

国观智库与芬兰危机管理倡议(CMI)举办俄乌问题线上对话

何岸 | 民间交流也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寒露丨人间最美是清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