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新声 | 传奇
即使收获再多掌声,张喜民仍然晓得,这门家族艺术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本文约230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作者 / 张渺
编辑 / 陈卓
张喜民老了,他头发完全花白,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嗓音也越来越嘶哑。
但是他每天早起都要吊嗓子,想让岁月的侵蚀来得不要那么急切。“嘿嘿嘿,吼吼吼”,后脑勺和下颌的肌肉一起用力,音节从撑得浑圆的喉腔里一个个弹出来,就像一颗颗子弹。
他知道自己的衰老不可避免,但是作为华阴老腔的第十代传人,他最惦记的,是老腔不要一起老去。
老腔是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脱胎于皮影戏。后者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见证过西汉长安坊市的繁华,也见证过清末老北京天桥下的热闹。如今在华阴市,会唱老腔的人只有20多个,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
张喜民的老腔戏班曾经远近闻名,从双泉村一直唱到山西、河南。上世纪80年代行情最好,一年演出上百场。直到后来,电视机把戏台前的村民都拽回了各自的屋里。
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发展中心主任党安华找到了张喜民,他们和其他的老腔艺人一起,把这一声吼从皮影戏的幕后吼到了台前,吼到张艺谋的电影里、《白鹿原》的话剧舞台上、春节联欢晚会的演播厅中、人民大会堂的穹顶下。他们甚至漂洋过海,吼到了美国的音乐厅里。
即使收获再多掌声,张喜民仍然晓得,这门家族艺术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他有两个儿子,却都对老腔不感兴趣。
如今,这位71岁的老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孙子张猛身上。
张猛有着烫卷的刘海儿和推平的鬓角,爱穿牛仔裤和旅游鞋,用手机自拍时会开美颜功能。这个90后年轻人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从福建回到了双泉村老家。
小张学的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老张只知道孙子念的是“理工科”。这位老人能背下来十几本老腔剧本唱段,能一个人演出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却没法把那个拗口的专业名称念出来。
2005年张猛刚上小学,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采风》栏目到双泉村录节目。镜头对着张喜民,主持人却把目光投到了一旁的张猛身上。
“爱不爱听老腔?”主持人问张猛。
“不爱,爱听流行歌曲。”这个年幼的孩子回答。
可作为老腔世家的新成员,到了该打基础的年龄,他还是得跟着爷爷一起,吊起了嗓子,拉起了月琴。那时他人小力微,抱不起月琴,张喜民就专门给他做了一把小的,琴身小了一整圈。
这把小月琴陪着张猛度过了大学的岁月。他在离家1800公里的地方上学,在那个南方沿海的小城里拨动琴弦,唱几句关中古音,假装家乡并不遥远。
那唱腔曾经一度叫他抵触,高中住校的时侯,这抵触到达了巅峰。周末回了家,他会假装作业没有做完,不肯去吊嗓子,一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张猛拖着四五个小时,还坐在桌前不肯搁笔。他羡慕同学抱着的是吉他,唱的是摇滚,时尚又炫酷。
那时他没把这抵触说出口,可张喜民仍然察觉到了。老人看着孙子脸上紧绷的表情,什么都明白了,也都能够理解。
“没为这个批评过他。一村姓张的,没有年轻人唱老腔。”老张说。
用张喜民的话讲,无论是华阴老腔还是皮影戏,原本就是一门“谋生的行当”。老张家祖祖辈辈,也的确是凭着这一嗓子绝活儿,一代又一代地讨生活。
老张用了大半辈子亲眼见证时代的变迁,无论是人们打发时间的方式,还是养家糊口的手段,都在不断变化,不断丰富。许多传统的东西变得不够快,就被向前飞奔的时代抛下了。张喜民幼时刚学识谱,用的是传统的工尺谱,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符,如今在大部分人眼中如同天书。
“想靠唱华阴老腔谋生,天赋好的都得学一两年,有这个时间,年轻人去打工赚钱,都够赚四五万块了。”张喜民感慨。
他早已不再坚持老腔“传子不传女、传亲不传外”的古老规矩,几年前就开始开班授徒。出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华阴市文化局也与渭南师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签订了传承华阴老腔的教育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书。
而在党安华看来,没能吸引年轻人的原因,或许是宣传得不够。但张喜民觉得,大多数报名来学华阴老腔的年轻人,都看了2016年春晚。那次的演出,直播给了全国的观众,让张喜民和他的老腔剧团一下子又火了一把。但吸引来的学徒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
方言也是个门槛,就算是100多公里外的西安,想学老腔就得矫正口音。只有跟双泉村的口音严丝合缝了,才能把华阴老腔的每一个字唱准。
张喜民承认,许多地方小戏都有各自的口音,这或许导致了一个地方的人才能听得懂、唱得出当地的小戏。许许多多的小戏,就这样局限在一村一县的范围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消亡,其中大部分,都没能得到如同华阴老腔这样三番两次“起死回生”的机会。
华阴老腔的这几轮翻红,也让张猛生出凭着家族衣钵谋生的希望。在福建读书的这几年,每个假期他都要赶到全国各地,陪着爷爷站到大大小小的舞台上。他甚至想过给老腔注入新元素,试图和大学吉他社团的同学一起,把老腔和摇滚结合起来,最终的效果却有些“不伦不类”。
最后一个学期,张猛原本已经开始在当地寻找工作了,也得到了几个入职的offer。可爷爷对他隐约的期盼,他察觉到了,也很难无动于衷。最终,他决定回家。但他的现实考虑是,能进入文化局系统内就继续学习下去,他开始备考公务员。
张喜民对孙子很有信心,尽管他说,自己已经不再强求家族的传承,可若是张猛愿意唱下去,老人仍是高兴的。
前些年有电视台找他录节目,张喜民和他的演出团队站在了舞台上,电视台却不满意:“都是老人,没有一个年轻人,这不行。”
原文刊载于《中国青年报》2018年8月22日10版
擅长酒后写稿的中年少女
梦想环游世界,现在堵在四环
国家一级脑洞选手
想在有限的生命中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Anu belore dela’na!Lok'Tar!
欢迎留言,跟作者沟通互动
微信见习编辑:魏其濛
审核:郑萍
转载请扫码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举世瞩目之后,还会被谁记得
我在美国踉踉跄跄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