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取消行政许可!医疗机构开业门槛低了,但谁的日子不好过?

丰年 医学界智库 2021-04-25

“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开办从‘严进松出’到‘宽进严出’了!”


9月,国务院重磅发文《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取消29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第10项即为取消"部分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发"。


图片来自:国务院


文件一经公布,业界一片叫好。"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开办从'严进松出'到'宽进严出'了!"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告诉"医学界",这个转变对整个医疗市场来说是好事,对优质民营医疗机构来说是好事,但对民营医疗机构中的'害群之马'来说,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制图:医学界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要继续大力减权放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以外,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由此可见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本次《办法》的公布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精神。


放宽事前审批


《决定》明确,除三级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外,在申请执业许可时,可以省去《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发行政许可。


而在之前要开办医疗机构,需提交“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才能拿到《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以前民营医疗机构要拿到一张营业执照太不容易了,要做各种可行性研究,这张执照据说也很值钱,哪怕医院不开业,也值几百万。”庄一强说,此次《决定》意味着民营医疗机构的开办门槛大大降低,相当于是‘报备制’。“总之对于想做医疗的人来说,进入市场更容易了。”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国务院在公布文件时同步强调,要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


这里的事中事后是重点,此次《决定》明确,取消许可后,卫生健康部门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监管:


1.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方式,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实行指导性规划。加强对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服务,同时注意防止以服务之名行审批之实。


2.严格实施“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并将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开。


3.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等,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并向社会公开结果。


4.依法实施信用监管,如实记录违法失信行为,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严重违法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行行业禁入。


“减少政府工作,发挥社会力量。”庄一强说,加大社会第三方对医疗市场的监管,把市场行为交给市场调节,比如文件中提到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信用监管等等。


会吸引更多人开办医疗机构吗?


“不一定。”庄一强说,因为医疗创业本身门槛很高,虽然政策降低了入口门槛,但是对于医疗来说,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如何运营起来,盘活资源。


众所周知,医疗是一个长周期、高风险的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其运营投资周期通常要十年以上。在这期间,优质医生资源的稀缺始终是整个社会办医行业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其次,运营医院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医疗行为的低频次、社会办医获客的天然劣势,客观上拖累了新医院自我造血的能力提升速度。光是这两点足以让大部分投资者望而生畏,更遑论在医院开办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运营风险。


事实上,社会办医在这两点上的先天不足,也让其在疫情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医学界”:“现在有不少社会办医机构都在挂牌出让,数量规模空前。”


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究竟有多少人敢迎难而上,还未为可知。


但总体而言,这还是一个好消息。《决定》的出台,一方面,让更多实力者有机会进入医疗赛道,加速洗牌现有医疗市场;另一方面,其对事中事后的加强监管,会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驱逐民营医疗机构中“害群之马”,从总体上推动民营医疗的健康发展,客观上也丰富了普通民众的就医选择,符合健康中国的大方向。



受访专家

庄一强

庄一强博士(Dr. Eric Chong)现为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丰年

校对:臧恒佳

责编:郑华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