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极具迷惑性!扯上这个幌子,几十元廉价货竟卖上千元

奥一君 奥一新闻 2023-09-13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令不少人迫切需要更多的情感陪伴和心灵慰藉,寻找疏解压力的出口。以塔罗、占星为代表的网络算命悄然流行......


 高额利润或催生出千亿级的玄学市场?

 热衷于占星卜卦的年轻人真能转运吗?

 鱼龙混杂的行业背后暗藏哪些玄机?


奥一新闻推出

“网络算命调查”系列报道

为你继续讲述

鱼龙混杂的网络占卜行业

背后暗藏消费陷阱




No.1

网络算命市场迅猛发展


年轻人的倾情参与让网络算命市场迅猛发展。根据企业查询系统“企查查”搜寻结果,过去三年内有超过1.5万家新注册的公司,和算命、八字、塔罗、星座等关键字相关。


为了吸引流量和关注,一些博主通塔罗牌书籍和视频自学之后就开始直播。


“我和我的crush可以在一起吗?”


“我什么时候能脱单?”


这两个听起来难以用科学方法解决的问题,放到b站上随便一搜,立马跳出来近两百个相关视频,播放量过万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已经冲破了百万量级。视频的内容,基本都是以塔罗牌占卜为主的互动视频:观众只需在up主的引导下选择一到几样“最有感觉”的物品,便能跳到视频的指定位置,得到解读。


上面这种占卜方式被称为“大众塔罗”。和传统的一对一占卜不同,在大众占卜中,点开视频的受测者可以有无数个,而占卜师只提供三到四种牌组。受测者只需凭直觉从这几组中选一组,就能收获对应的占卜结果。


算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科学研究表明,算命其实是一种文字媒介的心理暗示,仔细剖析不难发现其中的背后逻辑其实是类似于心理学的一种行为诱导。


图源:IC photo


No.2

“云算命”背后

或暗藏诈骗陷阱


“不用见面,只要从1到78中选择几个数字,就可以算感情、算事业、算学业……”由于操作简单、互动性强,近年来塔罗牌占卜“云算命”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


塔罗牌占卜过程,受访者供图


然而

这些结果可信吗?

当心!

这占卜服务背后

或暗藏诈骗陷阱!

网络算命更具迷惑性


“相比线下,线上占卜的隐蔽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也更容易滋生犯罪。”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一些占卜师会通过积累的私域流量,举行转运仪式、售卖水晶、朱砂等周边产品等提供增值服务。而那些号称能够“招财”“旺桃花”“高中”甚至“防脱发”的转运物品并无科学依据。几十元的廉价货,因为有“转运”加持,就可能被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事实上,算命问卦不算新鲜事物。只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曾经坐在街边巷尾自称“赛半仙”的算命先生们,被“免费在线测八字”“线上占卜问吉凶” “AI免费智能算命”等网络产品所取代。


然而,披上科技的外衣的网络算命更具迷惑性,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假借“转运”设骗局,金额高达1500余万


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发现,日前河北警方捣毁了一个以“占卜转运”为幌子,卖“转运”产品的网上诈骗团伙。经初步侦查,该诈骗团伙包装一批“占卜大师”,经过统一培训学习诈骗话术、诈骗手法后,通过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打广告,利用受害人希望“逆天改命”“祈福转运”的心理,兜售转运手串、转运项链等产品,诈骗金额高达1500余万元


网络“大师”因诈骗罪被判3年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名女孩与男友出现感情问题,为留住感情,她先后多次在网上寻求“大师”做法事用以增加两人的缘分,并在“大师”的授意下购买魔法蜡烛、手链、水晶等转运道具,共花费20.9万余元。然而一波操作后,男友却没有回心转意,女孩才发觉上当受骗。要求“大师”退回所有钱款,经多次索要未果,遂向警方报案。


最终,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蔡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向被害人虚构通过塔罗牌占卜、魔法蜡烛作法等,能够解决情感问题的事实,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知,进而作出给付被告人数额巨大财产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蔡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刘某经济损失20.9万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网络算命售卖周边产品、举办各种仪式,从表面上看是双方自愿行为,但仍具有封建迷信的属性。相关法律人士指出:如果用户在接受网络算命过程中,遇到虚构事实、恶意夸大效果和功能的情况,本身就是诈骗行为


No.3

网络占卜应该提防哪些“雷区”?


面对网络算命服务存在的

骗取钱财、泄露隐私等风险?

消费者如何保持警惕?

占卜师说的话准吗?

是不是真的是“信则灵”?

年轻人的焦虑如何正确纾解?

对此,奥一新闻记者

采访专业人士进行解答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算命很准”?


“有一个心理学现象叫‘自我实现预言’, 一般是指个人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通俗解释,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张桂萍在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表示,一般去占卜的人,很多时候可能内心有彷徨或不确定,因此他希望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


而占卜师为什么能够给予指引?


在心理学上我们也有一个理论叫“归因理论”,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根据所观察到的行为,推断出行为的原因,从而对行为进行评价。


在了解这两个理论后,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去占卜的时候会觉得对方“说得特别准”。首先是对方是一个有经验的人,能从你的谈吐、心态、穿着等推断你当下的状态、性格等方面,因此在这个情况下她会对你做一些预测性的建议,而你也会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将对方的建议又归因到你自身的认知体系中,“对号入座”,这其实是心理学层面的互动


在张桂萍博士看来,占卜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渴望通过这些种方法,能够帮助自己预测事物,避凶就吉。因此她认为:“我们无法笼统地说占卜是骗局还是确有其事,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出于怎样的目的,并希望得到怎样的结果。”


No.4

可寻求心理慰藉

切不可轻信“转运”


张桂萍博士认为,在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技术迭代大时代背景下,一些年轻人有一种不确定感很正常。“大家或多或少会有一种迷茫感,而人们最底层的心理需要就是寻求‘确定感’,这种心理需要在人们个人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需要一些倾诉或者旁人的指点。”


因此,对于当下不少年轻人热衷“网络占卜”的现象,她认为:花一点小价钱去购买这样的服务并没有太大问题。


”我想在会占卜的人看来,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别人,这对于双方来说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至于那些表示能花大钱改变命运的说法,就一定要敲响警钟,不要误入骗局了。


No.5

律师提醒

“占卜”前需留心隐私泄露风险


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占卜

消费者要提防哪些“雷区”?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连婉婷表示:

首先,对于网络上出现所谓的占卜、算卦名义对外公开招收学员,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线上培训,这些往往是没有相关经营许可资质的。早前公布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项目申报指南》,其中就将“占卜”“算命”定义为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词语


其次,《广告法》第九条还规定,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八)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因算命、占卜与封建迷信行为往往只有一墙之隔,那些平台打出“算命、占卜”招牌广告,恐怕会涉嫌第八项宣传迷信从而被执法部门查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我们认为这些培训主体和消费者签订合同并收取服务费有可能会被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或者顾客事后主张受到欺诈或误解,还会要求退费甚至赔偿。


再者,“2022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也要求严厉打击以自动算命、网络占卜等问题。“AI算命”这类新型的自动算命方式,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分析自动预测未来或者提供建议。换言之,其结果往往只是基于概率和统计的一种预测,而非确定性的预测。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AI技术把算命、占卜包装成周易、风水进行招摇撞骗,这种行为即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扰乱社会秩序,甚至触犯法律。


最后,除了骗取钱财,线上占卜、算命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生辰八字等敏感数据。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这些个人数据可能会被滥用或泄露。例如,通过用户的出生日期和姓名,不法分子可能会猜测用户的银行密码、邮箱密码等,从而进行盗窃。信息收集者可能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目的,如销售给广告商、推销其他产品等。这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用户接收到大量的垃圾邮件、推销电话等,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看完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林诗妍
实习生:辛豫
设计:郑柏琪
编辑:王泽权

 阅读推荐 ——END——


一诉即应、一办到底

奥一网“接诉即办”全新平台上线



 这样做能找到“接诉即办”平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