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笔谈】法扎勒·里兹维:后疫情时代应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

法扎勒·里兹维 高校教育管理 2024-02-05

一、 地缘政治因素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严重挑战,不仅体现在限制学生和教职员工流动方面,而且体现在阻碍跨国学术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上。其中,对于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而言,技术与科学领域远比人文学科在合作研究方面受到的影响大得多。比如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突飞猛进,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被认为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虽然官方未曾公开承认这一点,但是学界已经意识到中国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能力已经超过西方国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代表的中外跨国研究合作就可能受限。新冠疫情对线下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无法参加线下会议。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地缘政治影响可能比学生等人员的国际流动以及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受阻更令人担忧。新冠疫情是突发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其如同导火索,激化了客观存在的地缘政治矛盾。国际流动以及科研合作受阻可以通过Skype、Zoom等技术平台克服,但地缘政治矛盾导致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延续,并进一步干扰全球秩序,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且短期内难以改善。

二、 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利弊

学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成就突出,主要体现在促进学术人才国际化流动方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主要体现在促进不同文化间包容和理解方面作为不突出。以澳大利亚为例,申请来澳大利亚留学的国际学生在留学之前已经对澳大利亚的文化和传统有一定了解,同时在澳大利亚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将感受到更多来自澳大利亚文化的影响。中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并且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人数以每年约2%的速度增长。中国学生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澳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使者。但澳大利亚曾过度重视商业,对文化教育方面重视不足,突出体现在其高等教育系统严重依赖国际学生缴纳的高额学费等,国际学生的身份更像是市场交易中的消费者。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各国间差异较大,虽然各国都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但在具体落实效果上却存在不小差距,例如相对于那些留学体系较为完善的高校,很多高校校园国际化程度及对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均不高。后疫情时代,学界应重视在地国际化发展模式。

三、 鼓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

一方面,美国未来会继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美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具有较强的全球人才吸引力。而且美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与澳大利亚、英国等非常不同,后者更多是基于创收驱动,而美国更多是基于人才驱动。国际本科生学费虽然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收入来源,但美国同时以奖学金的形式为国际学生提供资助,这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实行的国际化模式存在本质不同。当然,美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也正经历着国际化战略的调整,美国需要通过改革实现对人才的持续性吸引力。

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可能发生重要变化。中国和印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国,但人口大国的印度不太可能替代中国的位置,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国际化等都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总体较高,该国面积较小且人口数量较少,但却年均接收近10万名国际学生,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马来西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该国具备良好的对外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为其国际化发展带来机遇。南非、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通常会形成地区性的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区域国际化),但较难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化。

后疫情时代,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除了格局将发生变化外,还将形成更加多样化的国际化发展模式。目前一些国家已经行动起来,制定国际化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策略规划。在此过程中,各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侧重点不同,进而可能探索出最适合各国本土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不会是单一的,世界范围内有望出现5~6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作者系墨尔本大学教授)

(编译:高胜寒/北京理工大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专家笔谈】法扎勒·里兹维:后疫情时代应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

法扎勒·里兹维 高校教育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