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等教育国际化】崔亚楠: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进展与挑战

崔亚楠,文雯 高校教育管理 2024-02-05

1

作者简介:崔亚楠,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文雯,副教授、博导,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2

引用本文:崔亚楠,文雯.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进展与挑战[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100-109.

3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表征和关键途径。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中的科研合作、学生流动和机构合作情况发现,当前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已取得重要进展,两国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蕴藏巨大合作潜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泰经贸合作的良好态势、丰厚的奖学金项目、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视野是吸引泰国学生的潜在增长点;存在中国高等教育现有实力对泰国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不足,中泰高校在高等教育合作中的活动空间还极为有限等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新时代深化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要扩大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合作,增进中泰文化交流与互信;提高留学生质量和管理水平,坚定不移地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高校在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中的能动作用。

4

关键词:中国;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科研合作;来华留学生;高校合作伙伴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早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主导,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不断对外开放市场和适应外部变化的“被动国际化”过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实力性质的转变,高等教育国际化凭借其在塑造国家形象、推进文化认同、利于人才争夺上的独特优势,日益成为国家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高校提升质量和声望的重要途径,逐渐从个别国家、个别高校的偶发行为悄然转为处于不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国家及其市场、院校等竞相推进的行动策略。这加速了高等教育改变知识社会形态与样貌的进程,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各国文化软实力博弈的重要筹码。可以说,大学塑造全球化的程度就像其被全球化所塑造的程度一样深刻,现代大学在国家政治、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使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2016年8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全面部署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深度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竞争;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出对外教育合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动纲领的落地标志着我国教育国际化从主动融入深化为积极引领,显示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从与国家核心战略较为松散的连接状态提升为内外统筹的耦合式顶层设计。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经济体,被视为新时代影响我国地缘战略格局走向的关键性因素。现阶段,东盟国家是优化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布局的重要增长点和突破口,而泰国是深化我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的关键一环。泰国是东盟创始成员国之一,既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也是这一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在2010年就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中泰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有着现实基础并蕴藏巨大潜力。近年来,泰国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是其国际合作的重要对象之一。2018年泰国来华留学生为28608人,在来华留学生源国中排名第二;泰国的孔子学院数量与东盟其余9国的数量之和基本持平,其21世纪以来累计接收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数居全球之首。当前,中国是泰国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8年泰国对华贸易总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16%,同年中国对泰投资仅次于美国与日本,中泰双边贸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两国合力培养实用人才、开展跨境教育、促进科研合作等的需要。中泰两国一衣带水、血脉相亲、文化相通,相较于东盟其他中等强国,泰国政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韧性和发展空间,这对东南亚枢纽地带的其他国家具有极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因此,以泰国为例探究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进展与挑战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与泰国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际作用如何?存在哪些挑战?本研究从科研合作、学生流动和机构合作三个方面考察当前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进展情况,力求客观呈现其中的问题,以期为新时代深化我国与泰国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进而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在东南亚地区的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行动提供有益借鉴。

二、研究设计

现阶段,国际科研合作、国际学生流动、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行动。首先,由学科驱动的科研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纵横交错,全球科研体系成为各国智识进行知识生产、科技创新以及信息交互的大本营和民族国家提升自身竞争力并超越他国的竞技场。在这一国家知识军备竞赛视角下全球科研的权力图景浮现:大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定义了一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其次,国际学生流动的动因和表现是反映一国高等教育吸引力的另一重要维度,留学生聚集的规模和层次体现了全球学术储备力量对一国学术体系的认可程度,这种吸引力一旦形成,将成为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国家知名度和声誉的有力工具。最后,高校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能动性主体,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强化着高等教育在全球社会中的作用和优先级,这赋予了高校更为重要的主体地位。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科研合作、泰国来华留学生和高校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反映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主要方面。在科研合作方面,本研究使用科睿唯安(Clavirate Analytics)的科学网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InCites科研评价工具分析中国和泰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科研合作及产出情况。采用文献计量数据作为衡量科研合作的唯一指标本身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还访谈了4名中方和4名泰方高校国际化部门的管理人员,以综合呈现中泰科研合作的实际情况。在泰国来华留学生方面,本研究于2019—2020年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以面对面或远程视频的形式对25名泰国留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在高校合作伙伴关系方面,本研究参考了中泰两国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关于高等教育合作的官方政策文本,并在访谈基础上对3名就职于中泰贸易企业的主管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三、研究发现

(一)科研合作:中泰两国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蕴藏巨大合作潜力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为搜索数据库,统计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2013年至2020年8月)中泰科研发表(Include ESCI Documents)的合作情况。从整体上看,泰国国际科研发表的合作对象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大陆和澳大利亚(见表2);中国的合作对象主要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见表3),与泰国的合作发表排在第33位,仅占很小的比重(0.85%)。中国在东盟其他国家科研合作排位中的表现较为突出,其中在新加坡的国际科研合作伙伴中位列第一,占比为34.61%,超出排名第二的美国(29.12%)5个多百分点;在菲律宾排名第四,占比为15.02%;在越南排名第5,占比为11.58%。

表2  2013—2020年泰国国际科研合作的主要国家

表3  2013—2020年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主要国家

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与泰国在科研合作上已取得重要进展,呈现追赶美国、英国、日本等科研强国合作的趋势,但“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作为传统科研强国仍是当前中国和泰国国际科研合作的主要对象。从中泰科研合作的学科分布来看,中国的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农学领域是泰国排名前三的重要合作对象,双方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蕴藏巨大合作潜力(见表4)。中国高校从事国际化事务管理工作的DZ1表示,“事实上,东盟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司法体系、新农村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泰国在艺术设计、环境治理、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也与中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DZ4也指出,“国家间(理工科科研)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使(中国高校)与泰国的科研合作空间有限,相比之下艺术、设计类的合作其实较好推进,且东盟国家在这方面也极具特色,能为我们提供借鉴,但目前这方面的合作还没有受到重视”。

表4  2013—2020年泰国科研发表与中国合作情况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STEM学科的强大经费投入使中国顶尖大学在这些领域的水平几乎达到全球科研体系中的顶尖水平,进而形成了中国在这些领域对泰国的知识主导地位。中泰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蕴藏巨大的合作潜力,深耕这一领域的合作既有利于发挥中泰双方在知识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又有助于增进中国与泰国之间的文化理解、价值认同和文明对话,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潜在“增长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这为新时代扩大中国和泰国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学生流动:经济因素和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视野是吸引泰国学生的潜在增长点

据我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泰国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学历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见图1)。2017年泰国来华留学生共计27884人,在生源国中排名第二,其中,学历留学生为11911人,占比为42.72%。泰国教育部门没有专门针对留学生的统计数据,受访者DT4提供了泰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有关情况。据DT4提供的信息,2013年泰国出国留学生共39522人,其中21783人留学中国,占当年出国留学生总数的55.12%,中国是泰国第一大留学目的国。

图1  2013—2018年泰国来华留学生年变化情况(人)

进一步考察泰国学生留学中国的动因发现,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泰经贸合作的良好态势是泰国学生选择留学中国的主要原因。访谈中,90%的泰国学生提到中泰贸易的快速发展促使他们到中国学习,有超过50%的留学生表示,留学中国后回泰国就业具有更大优势,可从事汉语教学、导游、航空、酒店管理等与中文相关的工作,这些职业的市场需求很大。ST20表示,“获得文凭不是我选择留学中国的唯一目的,中国人的购买力很强,来中国学习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泰市场环境和建立人脉关系,积累和中国人打交道和做生意的经验,为自己日后快速进入中泰贸易行业打下基础,即使最后不能顺利毕业也是非常理想的结果”。这也使得汉语言、汉语教育、商务汉语、经济学等专业成为近年来泰国来华留学生的首选,比重超过了50%。同时,中泰经贸往来带动了“中国热”的传播与推广,访谈中有36%左右的受访学生表示受汉语报纸与文学作品、歌曲与影视作品、历史与饮食文化等影响而留学中国。

其次,丰厚的奖学金项目也是泰国学生留学中国的主要原因。访谈中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78%的受访学生表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高校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一带一路”奖学金等项目的资助使其最终选择留学中国。泰国留学生ST17表示,“欧美国家的生活成本高且奖学金申请难度大,对家庭和自身的负担太重”。中国高校从事留学生管理工作的DZ2指出,“泰国公立大学几乎是免费的,国家整体收入水平也低于我们,所以泰国学生自费来中国留学的比重很小”。2013—2018年,中国政府奖学金中泰国学生的数量持续上升,2017年泰国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中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比例分别为5.81%、23.23%、59.26%。中国高校从事留学生管理工作的DZ2与DZ3表示,学校留学生中奖学金生的比重均为60%左右,这一比重在中国高校中甚至不算很高。

最后,中国高校建立起的国际化视野和在留学生培养中体现出的全球公民意识对泰国学生有着极大吸引力。ST10表示,“中国高校越来越国际化了,在中国高校遇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比在其他国家更多”。ST13也表示,“我(申请)的大学提供了很多全球胜任力、全球领导力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可以和不同国家的同学合作,共同探讨甚至参与到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公共议程的决策中。学校还自主研发了在线教学平台,牵头成立了世界慕课联盟,我们的在线学习资源也很丰富,留学期间可以体验到世界各地著名大学的课程”。可见,中国已成为泰国学生体验多元文化,成长为和平、包容、可持续发展社会积极推动者的理想选择。虽然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还未对泰国学生形成显著吸引力,但在逆全球化趋势兴起、民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的世界局势下,我国高校坚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和毫不动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念,为新时代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海外影响力创造了重要契机。

相比之下,中国高等教育现有的培养质量、要求和声誉等的吸引力则显得不足,反倒是入学门槛低、毕业容易、学校生活便利成为吸引泰国学生选择留学中国的原因。41%的受访学生提到中国高校在入学标准、毕业要求、管理制度方面的便利条件促使其选择中国。ST23表示,“泰国高校竞争太激烈了,不容易考上,申请中国大学只需要成绩单、推荐信和HSK五级就可以”。ST8提到,“在中国学习汉语毕业比较简单”。中国高校国际处管理人员DZ3指出,“(东盟国家的)最优学生还是会选择欧美国家,第二层次的学生往往选择日本、韩国等,第三层次的学生才是我们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对象”。

(三)合作伙伴关系:中国高校在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中的作用有待提高

中国一直是泰国与国外高校合作数量最多的国家。2019年,泰国共有26所大学与中国大学开展合作,包括20所公立大学和6所私立大学;共设立45个合作项目,其中公立大学占60%,私立大学占40%。双方高校合作的学科专业侧重于语言类,其中,中文专业有26个,占58%。这些合作项目主要集中于泰国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中部地区(曼谷)数量最多(25个,占55.56%),东北部地区(8个,占17.78%)、北部和南部地区(均为6个,各占13.33%)则相对较少;中方高校则主要集中于广西和云南等省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高水平大学鲜有参与。

不难看出,中泰高校的合作项目在学科专业、合作层次和地区布局上都呈现一定的倾斜性,这是由当前中泰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靠双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签订双边协议推动造成的。从合作内容看,中泰相关合作项目主要围绕汉语教学展开,其中中方政府提供的支持包括在泰国成立孔子学院、为泰国学生和教师提供奖学金、为泰国学校提供汉语教材、派汉语教师到泰国等;泰方政府的支持包括将汉语列为大学入学科目、在泰国高校开设汉语专业、将汉语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等。访谈发现,实际上中泰高校的合作伙伴关系受到市场因素的强烈影响,但高校在其中的能动作用有限。

当被问及与中国大学合作的原因时,泰国跨境合作项目管理者DT2说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汉语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门重要语言,泰国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学习汉语”。从事中泰贸易的企业主管人员HZ2表示,“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和泰国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包括双边贸易和投资以及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等(合作关系),中泰劳动力市场对学贯中泰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但当前中泰两国高校在合作中的能动作用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市场资源。DT3表示,“泰国劳动力市场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我们(学校)只能与(双方)教育部门协议列表中指定的中国官方院校合作”。DZ2也表示,“省一级的中泰合作办学有市场需求,生源也比较好,但近年来(中国)教育部规定不再审批新的项目”。

此外,中泰高校的合作关系受地缘政治格局和国家外交需要的影响显著。DZ1谈到,“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孔子学院的活动开展对此极为敏感,可以看作是国家关系的晴雨表”。高校自身合作诉求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动力机制,但当前中泰高校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依托于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压缩了高等教育机构在其中的活动空间。对中国高校而言,与泰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功能远大于服务于学校自身的实际需要,这容易导致不同高校为争取合作带来的办学资源竞相追求项目数和留学生数,难以形成适应各高校办学需求的特色化发展模式,进而造成高校国际化发展重数量、规模等外显指标与“双一流”建设的质量要求产生内在张力和冲突等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在所有的社会组织机构中,能胜任人类远大目标的指导任务和人类未来利益的管理任务的,似乎以大学最为适宜。在地缘政治格局变动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表征和关键途径。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交流渠道缩小,合作深度降低,亟须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以“一带一路”为起点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真正卓有实效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而中泰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对此提供了重要脚本。从中国和泰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现状来看,两国在科研合作、学生流动、高校合作关系上均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中泰两国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仍存在较大的科研合作空间,中国高等教育现有实力对泰国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不足,中泰高校在高等教育合作中的活动空间还极为有限。对此,新时代深化中国和泰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扩大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合作,增进中泰文化交流与互信

我国与泰国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蕴藏充分合作空间和充足发展潜力,对此,首先,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积极支持我国高校与泰国高校开展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的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尤其是边境地区高校在这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构建人文交流体系,促进中泰两国的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其次,我国政府要重视组织讲好中国高等教育故事,深入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专业教育、标准建设、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经验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可被他国接受、可输出他国的优势,同时也要部署力量加强区域研究,充分了解泰国的教学文化、学生特点、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等,以此增进中泰双方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中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最后,我国政府要鼓励高校通过互派交流、联合培养等各类形式为中泰青年搭建交流平台,以汉语人才培养和志愿者派遣为契机,积极推动中泰高等教育交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有益贡献,提升泰国教育水平和提高对中国的认可度。

(二)提高留学生质量和管理水平,坚定不移地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

事实证明,以“便利条件”营造的留学教育吸引力最终将与做大做强留学教育的目标渐行渐远。要增强高等教育对泰国学生的吸引力,我国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和要求,坚定不移地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首先,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既要把好招生关,严格落实对国际学生在招收、培养、毕业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又要提高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和系统化水平,尤其是注重提高校园环境的国际化程度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素养。其次,国际视野与发展前景已成为地缘政治变动背景下中国高校吸引泰国学生的潜在增长点,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培养具有全球公民担当与意识的国际学生为己任,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寻求全球福祉、国家利益和机构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

(三)充分发挥高校在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中的能动作用

高校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主体,但当前中泰高校在合作中的主体性作用还极为有限。对此,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我国高校在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中的能动作用。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高校对市场资源的利用程度,譬如开放和支持企业设置奖学金、引导和规范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等,加强市场在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中的资源调配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弱化办学层次对我国高校参与中泰高等教育合作的影响,尤其是要扶持边境地区高校在中泰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与此同时,我国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和便利条件,积极推进符合泰国实际情况的合作模式与内容落地。

五、结语

中国正受到全球化力量的塑造,同时也重塑着全球结构。近年来,中国大学在全球知名度方面的进步使其更加牢固地置身于全球主流中,中国高等教育不再是追随者,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潜在的全球领导者地位备受关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不再是“西方化”的跑马场,21世纪能否成为高等教育的“中国世纪”成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对此,如何与东盟国家开展卓有实效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对拓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海外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程度和意识形态差别较大,我国高校在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过程中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异质性和实际需求,通过加强重点国别研究确立因地制宜的合作模式。首先,国家外交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与“欧盟方式”的差异反映出东盟国家对主权问题的高度敏感,我国高校在推进与东盟地区合作的过程中要提前预判到南海问题可能使我们在与其合作交流中面临的极大不确定性。其次,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在诸多区域性倡议中的积极表现使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各成员国表现出担忧和怀疑,在一定程度上视中国为潜在威胁,进而极力抵制中国文化与高等教育的输出和交流,近段时间以来全球大量孔子学院的关闭就体现了西方政治和学术精英对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高度警惕。对此,我国政府要积极通过设置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发教学材料、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提供区域性教育公共产品,主动回应东盟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司法体系、新农村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强烈学习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以增进双方互信,拓展合作空间。

应该认识到,以美国新单边主义为代表的单边主义行动使与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的个别国家越来越失去文化认同、国际支持和行动合法性,极大折损了其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之相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需求日益强烈,积蓄了强劲后发力量,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并反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效结合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需求和中国自身的能力,更是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推手。因此,新时代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信心和充足的耐心,将重大挑战转化为重要机遇,在深化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交流的互利共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等教育国际化】崔亚楠: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进展与挑战

崔亚楠,文雯 高校教育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