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企划】史秋衡:数智时代大学教学范式的革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作者简介
史秋衡,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导,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张纯坤,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引用本文
史秋衡,张纯坤.数智时代大学教学范式的革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J]. 高校教育管理, 2022, 16(3):24-31.
摘要
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正在加速改造升级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大学教学范式的变革。然而现实世界中,大学传统教学范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相较于知识生成逻辑,知识传授逻辑仍占据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变革上,规模化教学供给与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不匹配;在教学理念创新上,教学实践难以赶上理念创新的步伐,未能实现共同转变。虚拟教学的出现为大学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将会使得师生在现实与虚拟双重维度开展教学,这将带来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重大变革,从而引发大学教学范式的革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大学应当以虚拟教学融入现实教学为突破口,利用虚拟与现实双重优势解决教与学核心问题,立足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跨越数字鸿沟,健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政策与理论支撑体系,对现有大学教学范式进行变革和创新,加速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
数智时代;大学教学范式;虚拟教学;虚拟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
全球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整合多种新兴技术优势的元宇宙、虚拟世界等爆发出蓬勃发展潜力,人类正在逐步突破时空界限,打造虚拟与现实相互融合的社会发展形态,这将会深刻影响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数百年来的演进历程表明,新科技与新理念是推动大学变革的重要因素。当前以元宇宙为代表的虚拟世界走进教育场域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创新发展,教育元宇宙极大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边界,并促进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实验数据表明,在关键技术支撑下的教育元宇宙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认知投入,虚拟世界为大学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场域,引领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新动向。未来,我们应当立足国家发展需求对大学进行改造升级,将虚拟教学融入现实教学作为突破口,积极革新传统大学教学范式,助力新时代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将引发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特别是虚拟技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教学活动在虚拟世界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助力未来大学教学模式破维发展。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迭代升级速度不断加快,现实世界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滞后、规模化教学供给与个性化学习相互冲突等问题愈发凸显。
虚拟与现实是社会形态的自然存在,人类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交叉渗透,推动二者从两极平行世界走向了融合,促成了自我创新型全新社会形态。这必将极大地重构大学教与学的时空维度,为大学教学范式革新提供新的实践场域,赋能大学教学创新发展。因此,大学应当突破物理实体的限制深化虚拟教学,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将使得大学教学范式变革迎来重大机遇。
(一)虚拟技术为大学教学范式发展打开新维度
范式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所提出的新科学发展模式中的核心概念,当科学不断向前发展时范式也会随之进行交替转换,大学教学范式同样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革新。虚拟技术为大学教学范式革新打开了新维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大学教学活动场域由现实单重维度转向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双重维度。虚拟世界本质上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一方面包括对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虚拟,另一方面又包括虚拟世界中的创造,其通过虚拟技术为用户带来既真实又超越现实的沉浸式体验。鉴于虚拟世界的特性,在虚拟世界中开展教学活动既依赖现实教学又不同于现实教学,因此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是发展虚拟教学的重要条件。在虚拟世界出现以前,教学活动长期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虚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教学活动场域变换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实现由现实单重维度到虚拟与现实融合双重维度的转换。
其次,大学教学辅助技术由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靠拢,综合使用多种新兴技术有助于大学教学范式的创新发展。一方面,从大学教学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新技术从最开始作为单纯的教学辅助工具,到作为改造教学形态和教学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在大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学教学辅助技术由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靠拢,虚拟技术逐步介入教学活动的全部环节,助力虚拟与现实融合大学教学范式的形成。另一方面,虚拟教学需要整合多种智能数字化技术形成综合系统,通过虚拟现实、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共同发力构建多元大型数字智能技术应用的虚拟世界,进而保障虚拟教学的沉浸式体验和高效稳定交互。虚拟与现实融合的过程也是大学教学范式革新的过程。
最后,大学师生虚拟与现实双重身份的融合冲击了当前教学互动模式以及教学组织形态,进一步优化了学生学习体验。虚拟技术可以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拥有独特的身份标识,既依赖现实的身份又不同于现实的身份,个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逐渐模糊,人类通过虚拟与现实双重维度的互动形成虚拟与现实一体化的新兴社会关系。虚拟世界中大学师生拥有虚拟与现实双重身份,虚拟教学冲击当前教学互动模式以及教学组织形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会更加平等高效,教育组织形态也不再局限于班级授课制;由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数字映射,师生在虚拟与现实双重维度拥有完整的交互体验,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二)虚拟与现实融合是大学教学范式革新的方向
回顾信息化、数字化等教育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历程,教学全过程数字信息环境的搭建使得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更加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良,教与学之间的沟通反馈更加高效顺畅,大学教学辅助技术逐渐由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靠拢。科技进步不仅改变了教学实践的发展历程,更是助推了先进教学理念的落地,同时大学教学范式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革新发展。不同于以往网络教学等概念,虚拟教学是指发生在虚拟世界的教学活动,它产生的首要条件在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深入发展,为虚拟世界生成现实世界镜像提供数据基础,而后虚拟技术在此基础上生成沉浸式体验,将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和物等全要素映射到虚拟世界。师生在虚拟世界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大大减少现实世界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革新已有大学教学范式,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虚拟教学具备以往现实教学不具备的多重优势。第一,虚拟教学并非是网络教学的简单升级,其重要价值在于教学活动全要素映射于虚拟世界,特别是利用虚拟技术模拟教师科研创新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高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时间更短,教学科研相统一原则在虚拟教学中更容易实现。第二,虚拟世界中教学设备、实验设施的使用和更新成本更低,大学生沉浸式操作最新生产设备更加便捷,这有利于不断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大幅减少大学生学习与生产实践的脱节现象,与此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虚拟教学中也体现得更加明显。第三,虚拟教学使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在虚拟世界中,师生可以选择更加多样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实验设备等,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拥有更加多样的选择。此外,虚拟教学以其突出的感官沉浸感优化大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成为可能。
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大学教学,首先需要发动一场技术驱动的教育系统变革。不同于其他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虚拟技术赋能大学教学需要整合多种新兴技术的优势,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生态开发与分析反馈等一系列虚拟教学关键技术,以此对现实教学进行解构和重新开发。其次,虚拟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开展一次关于教学理念创新的大讨论。在现实世界中,大学教学活动无法突破物理实体的限制,人类无法忽视时间、空间、成本、效率等主客观因素对大学教学范式革新的影响,而大学教与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能够在虚拟世界得到更优解,减少现实世界中各种不利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虚拟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引发教学理念的创新,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引领大学教学活动在虚拟世界的发展。
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是大学教学范式革新的最新动向,这既是大学使用新科技跨越现实世界实体鸿沟与数字鸿沟的机遇,同时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教学服务的实践发展趋势。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为大学教学范式发展打开了新维度,让大学教学在虚拟世界中大放异彩。努力推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教学范式革新,实现优势互补使得科研创新更贴近教学,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数智浪潮中实现个性化成长。
二、现实世界中大学传统教学范式的局限
虚拟技术为大学教学范式革新带来无限可能,我们只有在厘清现实世界中大学传统教学范式局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虚拟教学的诸多新特性,实现与现实教学的优势互补。数智时代,随着包括大学在内的科研机构产出研究成果类型越发多样、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最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加速,行业企业创新竞争愈发激烈,劳动力市场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大学教学范式面对的挑战愈加严峻。现实世界中大学传统教学范式的局限日益凸显,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变革以及教学理念创新三个方面。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相较于知识生成逻辑,知识传授逻辑仍占据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变革上,规模化教学供给与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不匹配;在教学理念创新上,教学实践难以跟上理念创新的步伐。这三个维度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当前教学范式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设计:知识传授抑或知识生成
大学教学内容关乎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知识传授和知识生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在知识传授逻辑下,教学内容设计较为重视客观知识的传播与讲解,重在培养知识的记忆者;而在知识生成逻辑下,教学内容设计较为重视知识产生以及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知识再生产的过程,重在培养知识的创造者。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知识传授在大学教学内容设计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从客观因素方面分析,最新科研成果需要转化为教学内容存在一个过程,例如最新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从研发到制造最终到应用于教学环节天然存在时间差,传授客观公认的旧知识相对较为容易,但这样客观上会造成学生始终接触不到科研创新的最前沿。从主观因素方面分析,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当前大学教师科研成果量化评价比重远高于教学工作,“五唯”等问题背后反映出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逐渐在实践中被边缘化,知识传授逻辑有着适宜的生存土壤。但是当今时代科技迭代发展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大学教学内容设计需要遵循知识生成逻辑,大学教学从来都不是仅仅只有教学,更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培养知识的创新者和生产者。反观大学传统教学范式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亟须从新的维度出发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二)教学模式变革:规模化供给抑或个性化定制
大学教学范式革新离不开教学模式的重大改变。大学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大学诞生发展至今形成当前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来看,一对多规模化供给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并且从教学发生的主要地点以及学生的数量来看,教师仍然处于大学教学的核心位置,这客观上有利于以“教”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发展。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但是受到空间、成本、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班级授课制这种规模化教学供给逐渐折射出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念,教学方法创新仍未摆脱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的授课形式,与创新所要求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形成了隐性冲突。无论是从新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还是从数字智能技术的进步来看,大学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服务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也是未来教学模式变革的趋势。然而,当前大学相关制度完善不到位、重硬件建设轻软件适配等阻滞了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而减缓了大学教学范式创新发展的步伐。
(三)教学理念创新:领先实践抑或共同转变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一流的教育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新理念落地生根需要现实世界提供合适的土壤,大学教学范式革新离不开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共同转变。近年来,大学教学理念的转变在于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美国学者芬克(L. Dee Fink)通过对大学新旧教学范式变革的研究指出,旧范式强调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输,新范式强调师生共同建构教学过程;国内学者钟启泉指出知识传递型教学范式正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范式转换;还有学者提出可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由此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然而,当前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基本上仍以传播知识为主,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实践等理念落地并引领实践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大学教学实践发展需要统筹考虑资源、成本、效率等多种影响因素,大学教学理念与实践共同转变显得更为迫切。不同于教学理念基于教师主观能动性引发教学实践的改变,新技术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因此,大学应当通过新技术应用让师生沟通交流、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监测等活动更加高效便捷,大幅度减少现实世界多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共同发生转变。
三、虚拟与现实融合赋能
大学教学范式多维创新
虚拟教学的出现为大学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将会使得师生在现实与虚拟双重维度开展教学,这将带来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重大变革,从而引发大学教学范式的革新。因此,我国大学应当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利用虚拟教学赋能人才培养多维创新,更加主动使用新科技、新思维带来的竞争优势,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引领发展的质量水平。
(一)虚拟与现实融合助力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重塑
科研与教学职能相结合在大学中被边缘化既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原因。虚拟技术融入现实大学教学可以大幅减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促进教学与科研职能相统一。首先,虚拟技术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逐步打破时空的限制,大幅缩短实体教材、教具、教学实验设施等从研发、制造到应用于教学环节的时间,同时也减少现实教学所需工具购买、维护、升级、换代所需的各项成本,研发与教学同步正在变得可能,其有利于更加高效地保障大学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减少阻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客观因素。其次,从主观上来看,虚拟技术使得科研与教学职能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被执行。大学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虚拟教学为学生了解、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途径,能够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参与整个研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大学在推动虚拟教学融入现实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科研优势与人才培养优势的相互促进与转化,通过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融合有效化解教与学之间的突出矛盾,同时带动大学教学范式的革新,尽最大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抢占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二)虚拟与现实融合驱动大学教学模式破维变革
教学活动进入虚拟世界引发大学教学模式破维变革,虚拟世界的出现让大学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现实世界之中,大学教学模式变革在虚拟与现实双重维度有了更多可能。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带来大学教学模式的破维变革,激发大学的创造力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虚拟教学中不仅有师生双元主体的存在,人工智能也可以扮演部分教师的角色,教学中的师生不再局限于一对多的班级授课模式;基于虚拟世界超越时空现实的独特优势,未来大学教学模式可以是多名教师面对多名或者单个学生协同授课,亦可以是一对一地授课。学生可以在虚拟与现实双重维度开展分布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和学科选择分工协同开展教学,形成教师、学生、人工智能等多元参与的大学教学模式。此外,数智科技不仅连接了虚拟与现实,更有效连接了教师与学生。大学可综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多种科技手段,通过收集学生学习的主客观反馈来实现定制化教学。虚拟与现实融合发挥双重优势,使得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把握创新的脉搏。
(三)虚拟与现实融合推动教学理念的创新
新科技的应用将带来一系列新的思想变化,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不断刷新已有知识观进而引发新的教育观和教育变革主张,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重塑传统教师角色。这些研究表明,新科技引发大学新教学理念的出现和落地。虚拟与现实融合下大学教学理念创新主要集中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联系得更加紧密,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作为连接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重要节点,将使教师教学反馈变得更加真实顺畅。未来,大学将围绕虚拟教学进行全方位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海量数据所形成的扁平化信息以及虚拟世界打破时空限制所带来的高效、便利、低成本等多重优势会让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沟通交流、反馈评价等多种活动都变得更加便捷顺畅,虚拟与现实融合下教学理念的创新也在同步发生。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多元性将大大增加。虚拟教学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学可通过构建全方位映射现实的教学环境,并利用数字虚拟生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认知,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让学生学习更加多元,融合联通学生学习所需的空间、工具、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等现实世界,让学生学习由单一空间转向多元空间,模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边界,打造服务学生学习的数字生态环境。
四、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大学教学范式革新路径
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大学教学范式孕育人才培养创新的巨大潜力。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与尖端科技研发的重要阵地,应当在前沿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利用虚拟教学的独特优势重塑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推动大学教学范式革新。同时,大学应主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努力实现大学普适职能与国家社稷使命的交相辉映,加快推动我国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进程。未来,大学若要形成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教学范式,应当利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手段解决当前教与学之间存在的核心问题,立足国家发展需要跨越现实世界中的数字鸿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全面推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大学教学范式革新。
(一)利用虚拟与现实双重优势解决教与学核心问题
虽然虚拟教学为大学教学范式革新带来了无限想象和可能,但是大学教学范式不能凭空向前发展,而是需要解决现实世界中大学教与学之间存在的核心问题,特别是现实世界教学内容滞后于科技研发速度、规模化教学供给与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不匹配、教学理念引领实践发展困难等问题,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驱动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虚拟教学设计的多维优势进而弥补现实教学在创新链上游的不足。大学要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互动,把握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现实世界教学全过程数字化,为虚拟教学的开展提供数据基础;利用新科技手段对已有教学设施、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反馈评价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改造,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效能和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发挥虚拟技术对教与学效果的放大、叠加作用。虚拟教学是一个新兴事物,大学要充分总结和借鉴以往开展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立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推动虚拟教学相关软硬件资源升级迭代,发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优势。
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大学教学范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学在充分利用虚拟教学优势的同时应当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解决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首先,虚拟世界为大学教学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可能,但是虚拟教学不能替代现实教学,师生在现实教学互动中产生的情感联系、人文精神、社会传承等无法替代,发展虚拟教学目的在于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其次,虚拟技术超越了单纯教学辅助工具的属性,虚拟世界中师生互动关系、教学组织形态、角色身份认同等发生变化,背后可能引发更深层次教育伦理价值的变化,大学应当坚守公平向善的教学价值取向,规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底层的算法缺陷,确保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双重优势的结合。
(二)立足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跨越数字鸿沟
数智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进一步引领创新,同时也是区别于以往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虚拟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以数据为基础,校园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但由于现实世界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横跨信息时代与数智时代,加之虚拟世界可以赋能现实世界实现指数级快速发展,人类如果只固守现实世界将会进一步拉大数字鸿沟。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个体素养之间的数字鸿沟会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缩减,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科技发展与应用的基础。大学教学模式破维变革需要改造升级现有校园基础设施,为数据要素的收集、流通、应用提供现实基础,打造高速、便捷、安全、智能的虚拟技术应用场景,有效缩小不同区域大学之间的发展差距,在学校拉长板与补短板的同时为其提供跨越式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大学应当开发和完善配套软件系统,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打通硬件与软件、教师与学生、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数据“大动脉”,助力大学教学范式革新。此外,鉴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大学面临的环境以及自身发展条件各不相同,若要跨越数字鸿沟,大学还需积极落实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从实际出发对现有校园数字化进行改造和建设,同时应当注重相关设备设施的兼容性、未来升级的可能性以及数据标准的统一,既要兼顾学校当下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可能,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共服务升级。发展虚拟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相关技术的迭代更新,大学应当将学校内部科研攻关与外部技术引进结合起来,参考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发展元宇宙、虚拟世界等有益做法,整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方面的成果,通过完善底层技术支撑系统,加快虚拟教学的应用、推广与普及。
(三)健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政策与理论支撑体系
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融合的过程涉及大学内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同时也需要社会中优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持。现实世界中原有教学相关制度和政策需要调整变化,以适应虚拟与现实融合大学教学范式革新的需要。一方面,虚拟教学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应用需要做到尊重个人隐私和保护数字版权,积极应对数据信息安全挑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师生参与虚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大学开展虚拟教学存在一定的政策空白,虚拟世界中的教学规范、教学评价等需要开展专门的研究,现实世界中师生数据采集、权限管理、隐私保护等新政策需要大学、政府、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制定,以应对虚拟与现实融合大学教学范式的挑战。
虚拟技术应用所需相关软硬件资源是虚拟教学发展的基础,即使是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线上教学,也会因现实世界发展不均衡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表现不同,因此大学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夯实虚拟教学发展的基础。大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政策支撑体系,首先需要梳理和优化现有相关规章和政策文件,稳步推进需求传导式改革,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数字化运转机制,提升自身数字治理与决策能力现代化水平。其次,大学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行政部门、教学机构等不同类型组织的职责,引导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改变长期以来不同部门条块分割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局面,将虚拟技术贯穿教学、研究、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最后,大学应加强数字治理与决策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高等教育有益发展经验,力争理论研究探索与实践改革创新相互促进,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高校数字治理与决策的中国模式。除此之外,大学还应围绕虚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研究领域调整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向,将最新科研成果利用到日常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对现实世界中的校园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数字科技赋能学校内涵建设,进而实现大学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