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创业教育】尹理智: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背景、组织要素与实现路径

尹理智,杨明刚 高校教育管理 2024-02-05

01

作者简介

尹理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杨明刚,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管理、教育哲学研究。

02

引用本文

尹理智,杨明刚,李卓.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背景、组织要素与实现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5):87-95.

03

摘要

在新西兰经济战略转型背景下,奥克兰大学不断拓展学术组织与学术研究的边界,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活创新创业基因,构建了自控要素、他控要素、关联要素“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奥克兰大学形成了以社会资源为依托,打造“多师复合”师资队伍;以技术转化为内容,加速产学研用协同共生;以公共服务为内容,完善创新创业政校关系三条实践路径。基于此,我国高校可通过激发教师创新创业效能,打造优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挥校地联动机制,优化产学研用支持体系;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新范式,完善政校合作组织关系等举措来建设和优化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04

关键词

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组织要素





一、引言

自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以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表明,高校创业教育的良好运行不仅依赖于各要素构成的组织架构,而且依托于各要素互动形成的生态系统。纵观已有研究,我国许多学者对国际上知名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如何郁冰等从多个维度剖析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构建思路,指出其成功之处在于为促进学生创业营造了理想的支持环境。张昊民等探讨了作为全球创业教育成功实施典范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认为其成功在于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健全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文化氛围等因素的支持。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对知名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探索,未能及时关注新兴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织要素与实现路径。作为迅速成长的高校,新兴创业型大学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适度的灵活性,因而能够积极、迅速地在竞争中取得先机,这也是新兴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与知名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的最大区别。

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规模最大、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最为迅速的高等教育机构,始终在全球高校中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者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奥克兰大学将战略发展目标与国家的创新经济转型密切结合,不仅孕育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而且衍生出诸多新创企业,造就了大批知名企业家。2020年,奥克兰大学在高等教育亚太地区Triple E创业和参与卓越奖评比中被评为“年度创业大学”,这也证明了该校在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外,露丝·格雷厄姆(Ruth Graham)面向全球高校创新创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奥克兰大学的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度位居全球第一。奥克兰大学也被学者们公认为是在大学转型与创业活动互动发展中产生的典型的创业型大学。奥克兰大学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全球高校创业教育的新典范,因此,本研究将从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背景、组织要素与实现路径三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借鉴。





二、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的背景

奥克兰大学的职能从教学、科研拓展到社会服务,再逐步延伸至创新创业,这一转变展现了奥克兰大学精彩纷呈的创业教育发展历程。从形成背景来看,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确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经济战略转型下技术转移机构的创立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新西兰经济一直处于滑坡期。这一时期,新西兰的经济增长乏力,发展后劲不足,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过度依赖而缺乏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关注。为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新西兰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明确了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在此背景下奥克兰大学的商业化活动逐渐兴起。奥克兰大学的商业化活动最早可以追溯至1988年创立的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咨询小组,作为新西兰首个扎根于校内的技术转让部门,咨询小组的首要任务是为全校师生提供平台以保证应用研究的转化和商业化活动的开展。此外,咨询小组还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将奥克兰大学教师等研究人员借调到该部门开展应用研究。随着奥克兰大学一系列商业化研究活动的逐步开展,咨询小组继续完善技术转让方法并开始对商业化活动进行战略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咨询小组在商业研究和技术转让领域的收入取得了高速增长,从1988年的130万新西兰元增至2016年的近1.14亿新西兰元,增长了约90倍。与此同时,咨询小组还明确了作为知识转化中枢的发展定位,不断拓展其外延并与国外多所大学、企业以及投资者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二)政府主导下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起

进入21世纪,新西兰政府意识到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对高校的关注程度有了大幅提高,同时大学也希望在政府资金支持与政策帮助下提升创新创业活动的层次。2001年,新西兰总理代表政府牵头与奥克兰大学共同举办了“知识浪潮会议”(Knowledge Wave Conference),旨在打造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新西兰经济发展新模式。同年,新西兰政府与奥克兰大学商学院合作建立了新创企业孵化器——“冰屋”(Icehouse)。作为加速中小企业创新成长进程的非营利性机构,“冰屋”通过提供创新服务支持,大幅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奥克兰大学发展中心,致力于同工商界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为后期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奥克兰大学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继续拓展,于2002年推出了集教育与推广为一体的“星火创业计划”(Spark)。“星火创业计划”在借鉴剑桥大学创业活动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创设了商业计划大赛和16周教育项目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创业者做出有效投资和产品开发决策,提高创业者未来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星火创业计划”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且有助于大学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总体而言,在国家经济发展道路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奥克兰大学积极与政府开展合作,在组织准备方面进行了多项变革,举办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跨学科应用研究激活了大学的创新创业基因

随着高校竞争政府资助研究的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从政府导向下的研究模式脱离,转而寻求与企业等外部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这体现了世界范围内高校合作研究的新转向。然而,商业合作研究通常是任务导向或聚焦于问题研究的,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学术回应。由于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单一学科的弊端由此显现,这为学科间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合理性基础,跨学科研究成为必然选择。认识到这一变化,奥克兰大学立足于学科发展特色创立了一系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中心(Cross-disciplinary Centers)。其中,2001年成立的生物工程研究所(Auckland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和2004年成立的利金斯研究所(Liggins Institute)是奥克兰大学两个规模最大的跨学科研究中心。跨学科研究中心集聚了来自不同院系的研究者,通过优化制度环境、鼓励教师协调复杂项目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其在加速科研成果商业化进程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大学与产业的关系,为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织要素

奥克兰大学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视并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并致力于将研究者的发明创造及时转化为利润,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两方面特征: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与知识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变革等方面;系统性体现在高校的组织变革受到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奥克兰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在反映组织要素多样性的同时,也彰显了组织之间的有机互动与内在沟通。从组织生态学角度来看,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由直接作用于大学创业教育活动的自控要素(奥克兰大学商学院、跨学科研究中心),在大学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中发挥连接与运转功能的关联要素(咨询小组、“冰屋”)以及非直接作用于大学创业教育的他控要素(社会文化、学校文化)三种要素群构成,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组织要素及其关系

(一)自控要素:奥克兰大学商学院与跨学科研究中心

1.奥克兰大学商学院。奥克兰大学商学院是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提供者和组织者,也是创业活动的安排者和承办者。在课程方面,奥克兰大学商学院为学生创业开设了一系列学位项目和证书项目,并据此设置了相关课程。学位项目主要包括针对本科生的商业学士项目(Bachelor of Commerce)和针对研究生的商务与创业硕士项目(Master of Commercializ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两大类。证书项目主要有商务研究生文凭(Graduate Diplomain Commerce)和商业与创业研究生证书(Postgraduate Certificatein Commercializ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两大类。学位项目和证书项目涵盖的课程主要有创新与创业(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商业与创业(Commercializ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等。此外,奥克兰大学商学院还为博士生创业开设了商业学习工作坊(PhD Commercialization Workshops),主题涵盖社会科学的经济作用、科学研究中潜在商业价值的识别、研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学术创业工具纵览等。除提供必要的课程外,奥克兰大学商学院还组织创办了一系列创业活动。如商学院于2009年设立了“创业者挑战项目”(Entrepreneurs Challenge),该项目旨在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每年将有100万新西兰元用于资助学生创办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全国性企业。奥克兰大学的诸多创新创业活动都与商学院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更好统筹多方面创新创业活动与项目,奥克兰大学商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创业学习中心。该中心力图将奥克兰大学的创业活动统合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统筹管理,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将大学的创业使命融入广泛的团队之中,从而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创业氛围。

2.跨学科研究中心。跨学科研究不仅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知识生产模式,同时亦对知识创新、市场化、商业化具有推进作用。跨学科研究中心作为跨学科研究的组织载体,对提高科研创新生产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基于上述理念,奥克兰大学校长在与咨询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系列跨学科研究中心,每个跨学科研究中心都能得到来自学校50万新西兰元的投资。跨学科研究中心横跨校内多个不同的院系,它是院系之间探索突破学科壁垒、打破制度化屏障的有效形式。例如奥克兰大学的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利金斯研究所就在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物工程研究所作为新西兰顶尖的研究机构,其核心研究涉及数学和工程科学在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应用,目的在于将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应用。由于生物工程研究所涉及领域广泛、组织规模较大,其下分别设置了数个跨学科研究小组和研究团队开展专项研究,最后集合形成更具突破性的成果。利金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通过进化医学、基因生物学和临床内分泌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对人类早期习惯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主题涵盖母婴健康提升、健康生活影响因素、实现研究到临床的转换、终身营养健康四个方面。利金斯研究所在制订课程与教学计划时要求各学科专业必须配置跨学科的有关课程,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分析能力。

(二)关联要素:咨询小组与“冰屋”

1.技术转移机构——咨询小组。作为奥克兰大学商业化研究、技术转移和教育培训机构,咨询小组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为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由于咨询小组在组织管理方面并不受奥克兰大学的直接影响,因此能够更专注于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学校产学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咨询小组在科研成果商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17年就成功获得2.15亿新西兰元的支持。

咨询小组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吸引世界领先科技人员参与创新项目解决现在和未来社会中面临的多项挑战。目前,咨询小组下设技术部、政府联络部、市场联络部和国际部等多个专业部门,拥有员工超过700名,其中90%为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咨询小组主要负责两种类型的科研转化。一类是公共型研究(Public Good Research)。公共型研究通常由政府、基金会等公共部门提供资助,委托大学教职人员开展研究,由咨询小组负责将科研成果商业化,最终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大学所有。在价值分配方面,遵循三分之一原则,即咨询小组、技术发明者和发明者部门各享有三分之一。另一类被称为企业资助型研究(Corporate-funded Research)。此类研究遵循“谁资助,谁拥有”的原则,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通常归企业资助方所有。除此之外,咨询小组也十分重视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创新与自主创业过程提供服务。咨询小组所提供的多样化服务包括为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新创企业提供培训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为不同系科间的合作研究搭建信息平台等。

2.创业孵化平台——“冰屋”。大学创业孵化平台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等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在校内培育企业家精神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奥克兰大学创业孵化平台“冰屋”与其他孵化平台有所不同,它不受大学行政机构的直接管理,是完全独立于大学之外的一种自治机构。“冰屋”专注于为新创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和服务,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

“冰屋”自建立之初便成立了董事会,董事会成员通常由奥克兰大学校领导以及奥克兰大学商学院、企业、“冰屋”等各方具有丰富商业经验的代表组成,这种构成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及价值取向。“冰屋”虽然是大学创业孵化器,但却以公益信托的形式成立,拥有自己的信托委员会,并由国际创业中心基金会所有。“冰屋”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奥克兰大学和商业界的双向互动,让奥克兰大学和初创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创立者和管理者都能从中获益,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研商业化进程改变大学文化、在大学里营造创新创业精神、为中小企业以及奥克兰大学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在学术与商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指导和孵化项目提升商业计划的成功性、通过与中小企业商业实践的结合提升研究质量等。与此同时,“冰屋”还肩负着拓展社会效益、促进新西兰经济发展的使命,所以追求经济利润并不是“冰屋”的唯一目的。

(三)他控要素: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

组织文化是创业型大学制度化的深层基础,也是创业型大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一方面需要组织机构的依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内外部组织文化的支持。总体来看,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他控要素主要包括融入在学校文化当中的创业基因和新西兰社会普遍支持创业的文化两个方面。

从学校文化来看,奥克兰大学的学生及其教职工积极参与各类创业活动,形成了“学术与创业相依”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长期以来,学校所创建的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管理体系集中体现了奥克兰大学所蕴含的创新创业意识,这些都为营造浓厚的校内创业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从社会层面来看,新西兰社会普遍存在勇于冒险、鼓励创新、质疑权威、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这使新西兰形成了一个由风险投资家、风险资本家以及各种中介机构组成的高效运作的风险投资市场。风险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善于通过资本市场为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寻找支持资金,同时也善于运用市场中风险资本家的职业眼光检验自己的创新设想,保证创新企业能够快速、良好地发展。总之,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相互依存、彼此支撑,共同为奥克兰大学构筑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文化品格。

本研究通过对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组织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自控要素、关联要素与他控要素都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大要素的联动也成为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最显著的优势。其中,自控要素属于微观层面要素,这类要素直接作用于创业教学,从源头上为大学生创业知识的获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控要素属于宏观层面要素,其从文化环境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活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关联要素既是他控要素的积极推动因素,又是自控要素的持续性保障,打通了创业意识培养与创业行动之间的桥梁,较好地实现了三种要素的沟通和交流。总体而言,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各组织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而且也包括三大要素群之间的联结,较好地实现了创业人才培养链与科技创新孵化链的融合。





四、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

国家与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大学的组织及其制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强化了大学与企业、政府等场域的融通与协作。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发现,以社会资源为依托,打造“多师复合”师资队伍;以技术转化为内容,加速产学研用协同共生;以公共服务为内容,完善创新创业政校关系是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

(一)以社会资源为依托,打造“多师复合”师资队伍

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依托社会资源打造了一支“懂管理、通经济、会创业”的师资队伍,服务于高校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科研转化。与自然界生物体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从成长空间中汲取物质和能量相类似,奥克兰大学将创业教育与学校发展愿景相结合,在师资组建方面依托社会资源构建了专兼职结合、动态开放、社会广泛参与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奥克兰大学的创业教育师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课程教师;另一类是创业导师。就课程教师而言,奥克兰大学汇集多方师资力量,并依据岗位要求给予教师不同职位:一是终身教职教师(Tenure-track Faculty),二是教学人员(Academic Staff),三是讲师(Lecturers)。其中,终身教职教师多为经济学或社会学专业背景的博士,主要职责是专注于创业学领域的研究;教学人员负责相应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工作,主要职责是教学而较少开展研究;讲师多为学校聘用的校外具备创业相关经验的人员,如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或工商界人士等,职责是教学。就创业导师而言,奥克兰大学专门为“释放空间”(Unleash Space)的学生创业者一对一提供创业导师。“释放空间”作为学生创业者创造、发明、实验的自由乐园,其宗旨是将最好的创意带入生活,从而加速颠覆性创意的产生。“释放空间”的创业导师通过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旨在共同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新方案。总体来看,奥克兰大学在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采取课程教师与创业导师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教学与创业、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进一步促进了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

(二)以技术转化为内容,加速产学研用协同共生

奥克兰大学在推动创业教育过程中,始终强调并重视与产业部门的合作,努力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转化体系。奥克兰大学与产业关系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学院改变科技成果发表与出版的传统方式,直接把知识转移出去;第二阶段是咨询小组把技术从研究中筛选出来并为其找到用武之地;第三阶段是通过“冰屋”将知识与技术从大学里转移出来,最终实现创新活动的价值。虽然商学院、咨询小组和“冰屋”这三个机构都有各自独立又明确的身份,但随着奥克兰大学与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其部分职能也开始重叠。正如亨利·埃兹科维茨(Henry Etzkowitz)所说:“当这三个机构发挥其他机构范围作用时,实质上每个机构的功能都被放大了。”同时,奥克兰大学自身的功能及其与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双向流动越来越频繁。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商学院、咨询小组和“冰屋”共同发挥着过滤作用,这不仅为新创企业的成长创设了条件,同样也“自下而上”地滋养了学校的创业精神与商业文化。此外,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边界地带,一部分成功的新创企业通过资助研发项目和提出技术需求同奥克兰大学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进一步促进了大学内部的发明创造和研究,激发了更多的技术转移活动。正是在协同共生关系的影响和作用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之间明确了彼此的功能效用以及未来可预见的发展趋向,规范了各主体间的关系类型以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这样不仅构建了产学研用各主体共赢的价值交换机制,而且也营造了积极的学术资本主义文化。

(三)以公共服务为内容,完善创新创业政校关系

创新系统的进化以及大学与产业关系路径的选择具体表现在“大学政府”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上。在“高政府”模式下,政府包括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并控制着大学和产业间的关系;在“低政府”模式下,“大学产业政府”之间则具有明确的边界。在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保障为内容,与高校达成的是一种相辅相成、互利共益、合作共赢的松散耦合关系。为实现创新创业的可持续性,新西兰政府作为制度企业家,通过创新政策和制度安排的有效供给,主要发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确保奥克兰大学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引导和激励大学与政府、企业合作,向创新创业方向发展;二是关注奥克兰大学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如政策制定、资金支持、舆论导向等,为产学研合作创造条件;三是致力于形成新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为协同创新提供系统、便捷、高效的服务。总体来看,新西兰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大学的行政管理事务,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自由裁量权,为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和政策支持。理论上来讲,大学与政府间此种微妙关系的形成是基于身份特征和良好环境自适应的结果。每个子系统的创新都产生于整个大体系内,因而会在第一时间与其他子系统相关联并被选择利用。正是由于上述动力使得大学与政府间能够形成特定的组合,并得到不断拓展。与之相应的是,在新西兰政府政策驱动下,奥克兰大学的学科制度和校内文化也在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方向转变。





五、启示

以奥克兰大学为代表的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不仅标示着高等教育机构正在向复杂化与多样化迈进,同时也暗含了大学作为产学研三螺旋合作者主导地位的确立。伴随着学术资本转化与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奥克兰大学主动打造并形成了学术通往产业、商业的开放式链条,履行了技术应用与商业化的使命。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一)激发教师创新创业效能,打造优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已逐渐完备且初具规模,但尚未形成有机协同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本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奥克兰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创业型大学目标的驱动下,全方位调动教师资源投入创业教育当中,建立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借鉴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完善。一是合理配置专职、兼职教师。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仅需要聚焦于学校内部,而且要放眼于整个社会体系,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进行师资管理时既要科学地进行内部管理,又要积极寻求社会中的教师资源,打造一支专兼职复合的师资队伍。二是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长效制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想立足长远,制度安排是关键。因为长远的制度安排能为教师提供稳定的价值预期,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具体而言,高校可通过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创新教师激励机制等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发挥校地联动机制,优化产学研用支持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多存在缺乏体系化的课程、以非连续性讲座与竞赛为主等问题,不仅理论深度不足、实践平台偏少,而且多由高校一方承担。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够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高校自身学科优势形成校地联动机制,优化产学研用支持体系,为此我国高校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大学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的联系,打破象牙塔和商业世界之间的隔阂,通过多平台支撑激活多主体创新创业效能。其次,大学还可以鼓励院系进行跨学科合作,通过专业异质性、知识整合性与素质结构互补性完善高校科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沟通机制,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最后,我国高校还需进一步处理好自身与企业的关系,形成协同机制,确保各支持体系之间良性互动。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大学达成合作,大学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来进一步优化产学研用支持体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新范式,完善政校合作组织关系

奥克兰大学之所以能够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新范式,一方面在于大学的核心价值和共同准则发生了转变,使得弥散在大学中的偶然的、自发的创业教育活动得到了系统化重构,形成了共同行动的逻辑并发展为被广泛认可的文化认知;另一方面在于新西兰政府的支持,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在组织形态与运作方式上产生了新形式,使纷繁复杂的个人目标和集体行动凝聚成了一种合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内生性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创新创业意识缺乏等困境。为此,我国政府可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筑巢引凤”助力企业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政府可通过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高校与企业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其次,政府可通过制定针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政策方针、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政府还可通过将创业教育成果作为高校总体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此引导高校的积极性。最后,政府可通过设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如指导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学大纲、调整课程内容、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等。

点赞、分享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创新创业教育】尹理智: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背景、组织要素与实现路径

尹理智,杨明刚 高校教育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