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委叫停的ICO,一半是贪婪,另一半博傻
“ICO”“区块链”“去中心化网络”……
这些高科技的障眼法都是“骗钱的”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本刊记者/孙文晔
“ICO”“区块链”“去中心化网络”……这些高科技的黑话你懂吗?懂,那你可能曾经坐上财富过山车;不懂,恭喜你成功躲过一劫。中国的监管部门已经解读出,这些障眼法都是“骗钱的”。
9月4日下午,ICO的监管正式落地。央行等7部委联合发文,ICO被定性为非法集资,“一刀切”监管也已经落地。
啥叫ICO,至于让7部委如此大动干戈?原来,这是数字货币圈里自创的名字,或者说是数字货币领域里的IPO(首次公开招募发行)。
世界上最为知名的ICO案例,是比特币的对手以太坊。致力于推出新的虚拟货币的以太坊,在2014年9月募集到31531枚比特币后,凭借这笔启动资金,开发出以太币,并成了比特币最大的竞争者。相比以太坊在技术层面取得的成功,开发者的暴富故事,更吸人眼球。
2016年,ICO模式进入中国,与比特币当年的故事相似,中国人几乎在最快时间,占据了ICO世界的制高点。在目睹小蚁币、量子链等传奇ICO项目上百倍的涨幅后,创业者和投资者们疯狂了。
那时,有的说ICO是“创新的融资模式”,有的说ICO是“泡沫”,但还没有人说ICO是“非法集资”和“诈骗”。甚至在英国《经济学人》的文章里,也只委婉地表示“ICO在未来必将经历繁荣与萧条的更替”。虽然是唱衰,但在结束语中,《经济学人》仍有保留余地地说,只有时间才会分辨ICO是另一个即将破裂的泡沫,还是一种能够创造历史的投资形式。
募资狂热之下,中国的一些ICO项目将白皮书做成全英文的,甚至有些干脆不给白皮书,马勒戈币、韭菜币等匪夷所思的币种登堂入室;薛蛮子也在跑步进入,声称“不喝泡沫,你喝不到啤酒”。
一个没有公司,没有任何产品的项目,要通过 ICO 融资2亿美元,所有过程不受任何监管,融到的钱(币)轻易进入大佬的口袋。参与其中的精英们,难道真不觉得有问题吗?
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吧,但是他们或者是自己想进去坐个庄捞一笔,或者坚信自己不是接盘侠,或者把这个监管的空白地带,看成类似美国西部淘金的蛮荒时代,超额收益是正常的,“泡沫推动科技进步”。
这样的博傻者有多少呢?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报告。监测发现,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而在另一份国际报告中,中国的参与者有200万。
ICO的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人性贪婪,在这个时候监管尤其不能缺位。还好,中国的监管部门认清了ICO的真面目:给ICO穿上了股权外衣后,使得原先的投资就变成了炒“币”,而这个“币”不含有任何的技术基础和智能算法,这样的设计明显是非法发行“韭菜券”。
火爆的ICO市场,终于被暴风骤雨浇了一盆冷水,一些想靠ICO暴富的投资者们,刚入场,就被套牢。然而韭菜割不尽,春风吹又生,谁知道下次“郁金香骗局”又是什么梗?
值班编辑:陶小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