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只是草原该有的样子

马艳艳 乡村之眼
2024-09-07






最后的黑土滩,年保玉则牧场之路 |


“过去挖煤把河流污染了,草地都变成了黑土滩,牛羊也越来越瘦,我们都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年保玉则的牧民这样说。


巴颜喀拉山东段,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便是年保玉则的所在之处。这里深处青藏高原腹地,风景醉人。2万多人及众多珍稀动植物以此为家园。


年保玉则


然而,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气候变化正使年保玉则的高山草地渐渐变为荒芜的黑土滩。美丽富饶的家园似乎即将成为消逝的梦。


年保玉则的黑土滩


2018年7月,年保玉则牧民兰则告诉乡村之眼:他想要修复自己的家园。自2010年成为乡村之眼学员以来,兰则一直在关注草原的生活和变迁。后来,他花了三年时间深入调查、拍摄《鼠兔》。这个过程让他了解到整个年保玉则草原退化的状况。他不再想只做一个观察者,而是希望以行动去改变现状。


拍摄《鼠兔》的兰则


兰则计划以种草修复黑土滩,又用摄像机记录下整个过程,并且以影片放映动员更多地区的牧民行动起来。而这些想法正与乡村之眼旨在以影像改变问题的理念一拍即合。乡村之眼很快立项,推动筹款,对接资源,寻找专家……



| 梦想骑士结盟 |


种草未始,学习先行。去年十月,兰则发起的年目仓小组前往四川若尔盖交流。在那里,草原治沙英雄巴让坚持十年,最终成功修复了沙化的万亩草场。12月,兰则和班玛又参加全国草原大会,同全国草原保护的专家、社区行动者分享、交流。至此,他们愈发坚定了要回到自己牧场行动的决心。


年目仓参访若尔盖


全国草原大会


今年2月起,年目仓小组三番五次前去家家户户做动员。然而,不少牧民已经不再相信种草有用了。之前许多种草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他们都觉得“只能这样了”。兰则告诉牧民们:“以前很多种草行动带着许多机械和外来的专家种草,他们只种山下不会种山上,我们这次要种山上。”


兰则还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如果一座山着火了,所有人都会去灭火。草原退化和黑土滩、鼠兔大量繁殖这些草原问题事实上比大山着火还要严重,因为它们关系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动物、植物——一切众生。草原遇到了困难,人类有能力却不帮助,光有智慧却无爱心,这样很不好。”


年保玉则的高山草原


兰则给大家放了自己拍摄的纪录片《鼠兔》,又讲述在若尔盖看到的成果:“沙地里都种出来了,我们这里还是黑土一定可以。”


很多牧民认为挖地是不好的,于是兰则又找来白玉寺的堪布。堪布给牧民讲,保护一切众生就是慈悲,种草是对的,寺院也是很支持的。牧民们最后的顾虑打消了。


就这样,20名牧民最终决定与年目仓小组一起,将150亩的黑土滩草场做为了2019年的修复对象……


堪布告诉牧民保护一切众生就是慈悲



| 种草真没有那么容易 |


不是所有的草种都适合年保玉则的土壤。巴让老师和北大生态专家吕植老师2018年11月特地考察了这里的土壤、环境、气候,确定了老芒麦和燕麦按比例混合播种的方案。


巴让老师和吕植老师考察土壤


犁地工具定制出了问题,兰则在临夏找好做电焊的人突然不做了,时间紧张他只好又去阿坝订做。犁地的三齿锄头做了四个,牦牛拉太小,人拉又太大,大家商量把两种结合起来,在白玉连夜赶制出新工具。巴让老师看到后说:“你们自己设计的锄头很不错呀!”


定制的锄头


兰则深知鼠兔与草原复杂的关系,毒杀鼠兔不能恢复草场。年目仓小组便决定用传统的宗教仪式与鼠兔划分边界,告诉它们:“你们去你们的地方生活,牧民在牧民的地方生活。”白玉寺的僧人也被专程请来,插经幡、做焦烟、念经。广袤的草原上白海螺的声音响起,祈愿鼠兔能够少繁殖一些。


印鼠兔界碑经幡


白玉寺的僧人插鼠兔经幡


白玉寺的僧人做焦烟



种草需要齐心协力 |


4月,种草正式开始。牧民、年目仓小组成员、乡村之眼的伙伴和来自若尔盖的巴让老师,青年科学家李黎共40余人一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3块黑土滩上,为150亩草场播种草籽。


种草开始


撒草种是一个技术活,要观察、判断土壤和草原的情况,有草根的地方不能撒。撒草籽的人就像是画地图的人一样重要,是犁地的牦牛和人的方向盘。


撒草种


犁地也非常累。冻土到了中午才会有所松软,因此每隔10分钟大家就得换一轮,这样才能既不疲惫又能保证速度。有些草根多的地方或是陡峭的山坡只能人来犁,以做到更加细致且有效。


犁地


帐篷则是种草时重要的道具。4月的年保玉则时不时会下雪下雨,种子的保存、混合都需要在帐篷里完成。帐篷也是行动者们开会分配工作、任务,商讨种草结束后的管理、维护的地方。这时,还未播种的草种变成了椅子,桶子成了小凳子。辛苦的劳动后,大家也都是在帐篷中愉快地聚餐,玩笑和交流融化在空气中。


在帐篷里混合草籽


大家坐在草种上


大家在帐篷里聚餐


兰则和念智则一边组织大家种草,一边拍摄,无论是工具制作、分配工作,还是赶牦牛的方法,他们都用摄像机细致地记录下来。


兰则记录下整个过程


就这样,传统的、经验的、科学的,都为他们所用。年保玉则春风初到的4月,40多人齐心协力,仅仅只花了七天,就在150亩的土地上洒满了草籽。


在种完草的草地上一起歌唱


兰则总结道:“这次很顺利,尽管巴让老师担心赶牛出问题,但是实际情况非常好。首先,没有深入土壤的草籽都被牛踩下去了;其次,这几天牛下的牛粪肥力充足,只需要再多赶几天土地肥料就足够了;最后,土壤的软硬程度刚刚好 。”


巴让老师


巴让老师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在探索,如果我们这种模式能够成功的话,那么整个年保玉则所有的牧民都可以动起来,然后再有一些成效,整个青藏高原的牧民都动起来。


“我们行动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种草技术,而是在于一起慢慢沟通,有时候我们开个会,就像明天的分享会一样,也许他们听不进去,没关系的,但是在吃饭的时候,也持续沟通,那个时候也许他们才会真听进去,不管怎么样,都需要一些时间,需要逐渐建立认知,这是肯定的。他们现在觉得种草没有希望,没关系,只要我们有一个开始,绝对会继续坚持,这个成本是大家先把心态放稳了,我们在做一个持续、长期、花费力气去发挥智力的事情,我们在草原上种草的价值观就是就养育一个婴儿那样。”


年保玉则草原本该有的样子


有句经典的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落的力量。”其实,乡村之眼和年目仓,以及20位牧民行动者,就是年保玉则的梦想骑士,帮助退化的草原回到它原本该有的样子。而打造一个具有韧性的草原,需要的是整个牧场的力量。于是,强壮的自然生态网络就会像一张安全网,透过人与人的连接、信任与互助,网住年保玉则的每一份子,共同协作面对各种变化,修复是一条很长的路——“欲速则独走,致远,必偕行。”



| 相关阅读 |


དངོས་ཟིན་གློག་བརྙན་ལས་ཕ་ཡུལ་དང་བྱམས་བརྩེ་འཚོལ་བ།

“我们去种草了”

以纪录理解家乡,理解慈悲心


扫描二维码

支持他们用牧民智慧修复草原!


文稿 | 马艳艳

图片 | 马艳艳 泽昂甲 等

翻译 | 泽郎娜莫 

翻译校对 | 泽昂甲

封面 | 焦小芳

编辑 | 崔静雯

微信号 : xiangcunzhiyan01

新浪微博:@乡村之眼

豆瓣同城:乡村之眼


点亮我们,看见乡村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之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