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戴与不戴的文化根源
东西方文化对口罩的认可度和包容度呈现出显著的不同。
在公共卫生方面,东亚国家传统上在流感等季节性疾病多发时,为了预防,采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戴口罩。东亚民众从近代疫情经历中总结出戴口罩的对策并沿用至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因此也是名副其实的“口罩大国”。2003年的“非典”,使亿万中国人开始习惯佩戴口罩出行。国内民众也普遍认识到,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要求,既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在口罩流行度最高的日本,口罩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2017年的数据显示,当年日本全国生产的口罩数量达53亿个,其中78%是供家庭使用的。日本民众之所以热衷口罩,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西班牙流感肆虐,催生了日本的口罩文化。从那时起,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成为日本民众的生活习惯。加之近几十年来,“花粉症”在日本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口罩在普通家庭中的流行。2009年,H1N1流感的爆发,更是坚定了日本民众出行戴口罩的决心。除了健康考虑,既不希望将自己的病症传染给别人,也不希望被传染外,日本媒体还总结了诸多戴口罩出行的理由。比如,戴口罩还能起到装饰作用,即能让自己的脸显得更小、眼睛显得更大,甚至可以给自己增添一种神秘感。同时,在公共场合戴口罩,还能遮掩自己的表情,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冬天保暖、夏天防晒,也是口罩在日本市场普及的原因之一。日本市场上的口罩品牌和样式五花八门,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在著名的G-Mark设计竞赛上,几乎每年都有口罩设计榜上有名。
“皮塔口罩”PittaMask (2019年日本G-MARK奖)
因此,在此次疫情开始发展较快的中国及相邻的韩国和日本,人们迅速在政府主导下行动起来,因为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和其他一些隔离防控措施到位,疫情逐步得到缓解。最为重要的是,新冠病毒不同往常,其中一个特性就是具有“伪善”的欺骗性,无症状感染者看似健康,却可以把病毒无声无息地传染给周边人群。在接受这种新的认识后,东亚国家民众更坚定地采取了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等防控措施,使自己避免被病毒感染。面对疫情的紧迫威胁,防疫戴口罩变成一个常识性问题。
与此相对,西方国家对口罩一直比较排斥。口罩是欧洲人发明的,对医用口罩和普通口罩等种类的精细划分也是由欧洲人完成的。但是,这片经历过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严重时疫的大地,却未形成戴口罩防疫的传统。口罩在西方一直被视为单纯的医疗用品,不得做日常使用。在不少欧美国家,由于固守西方文化下的传统认识,“戴不戴口罩”甚至成了一个文化认同问题。疫情爆发之初,西方社会几乎无人戴口罩,甚至歧视佩戴者。形成这一反差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Vogue》葡萄牙 封面
第一,文化和卫生观念不同。在欧洲,人们见面非常热情,有亲吻礼、贴面礼等传统习惯。戴口罩进行亲密社交,被认为是不礼貌且不能忍受的。中日韩等亚洲国家认为,戴口罩是防微杜渐,防止被患者感染,所以健康者和患者均应佩戴口罩。而欧洲人从普通民众到医学专家和政府部门都认为,只有生病的人员才需要戴口罩,而生病的人应该且能够自我隔离,不出家门,所以健康者无须多此一举。按照这样的逻辑,在街上不戴口罩的人被推定为健康者,人们普遍持有“只有生病才戴口罩”的观念。
欧盟各国对于戴口罩的态度及措施都体现了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欧洲多国政府声称,戴普通口罩对于防疫作用不大,而医用口罩要留给医护人员使用。从医学观念上看,西方国家对于防范病毒措施有自己的见解。德国政府建议,洗手比戴口罩更有用。德国医学专家解释:
第一,手是最容易接触到病毒的人体部位,手触碰到口鼻眼等部位会导致病毒感染。
第二,戴口罩可能使人产生虚幻的安全感,从而放松警惕,结果反而更易感染病毒。
第三,口罩的类型、佩戴方式及使用时长等都有很多讲究,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医学素养并不能保证正确利用口罩,如与皮肤贴合度不够,导致漏风;嘴接触到或鼻子呼吸到口罩外的病菌;口罩潮湿后失去效用等。
欧洲各国相信,相对东亚而言,他们不仅人均医疗资源占有率高,而且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因此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并没有那么凶猛。因此,欧盟建议的基本防疫做法只是:与患者保持1米的距离。
此外,在传统西方文化影响下,欧美社会对公共场所戴口罩有忌讳。西方在上世纪之初甚至更久远时曾经发生致命的大流感及其他疫情,夺去很多人的性命。在那段痛苦的历史中,不少西方人认为戴口罩意味着有病毒暴发,会带来社会的恐慌。甚至连少数西方人戴口罩出入议会等公共场所时,也受到歧视性对待。
第二,欧洲多国法律禁止蒙面,戴口罩可能触及禁区。根据意大利《宪法》第三十二条,除非法律有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接受医疗治理。该条还规定,法律不得违反“尊重人的个性”这一宪法原则规定的限制。所以,意大利《宪法》保障公民有不戴口罩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按照欧洲的法律,戴口罩还可能出现违法问题。欧洲多个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都有《禁止蒙面法》或相关法令,禁止在公共场所遮盖面部的行为。这样一来,欧洲人对于戴口罩更是讳莫如深,不仅涉及健康问题,还牵扯法律责任,容易引发公众担忧乃至恐慌情绪。
第三,欧洲对于戴口罩的看法与亚洲大相径庭,除了传统观念和医学理念之外,基于口罩供应的政策考量等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欧美一些国家官方也有出于避免引起口罩等医疗物资短缺的考虑,建议把口罩留给医护人员和确诊的病患。例如,法国将口罩列为处方用品,出门戴口罩的人必须出具医生证明,并且随身放在口袋内,随时接受抽检。由于欧美国家如今在加工制造业方面已无优势,所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数以亿计的口罩等医用物资,难度非常大。
《ELLE》法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民众该不该戴口罩”成为一个非常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随着欧美国家如今疫情越来越严重,大量人群被感染,一些西方人才开始悄悄接受“即使健康的人在公共空间也应戴口罩”的观点。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近日一些欧洲国家和城市规定,民众去特定场所必须戴口罩,一些知名专家明确支持民众戴口罩,实际生活中戴口罩者也逐渐增多。
-3月30日,奥地利成为首个强制民众在外出时戴口罩的西方国家。此前,该国对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的民众予以罚款。
-3月29日,美国知名智库公共政策企业研究院(AEI)发表题为《全国应对冠状病毒:重新放开路线图》的报告,这份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局长领衔起草的报告鼓励民众在公众场所佩戴口罩,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症状传播是可能的。
-4月3日,美国疾控中心也修改了相关指南,建议民众在无法保持适当社交距离的公共场所,戴上非医用口罩。
由此可见,欧美一些国家对口罩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从最初只提倡特定人群使用,转变为要求民众出入公共场所时应主动佩戴。这些改变表明,在面对与以往不同的、更加难缠的新冠病毒时,西方更多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无症状传播给病毒在健康人群中的蔓延带来了巨大的可乘之机。
短短几个月里,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科学知识是观念更新的催化剂,国际社会需要以科学精神建立起全新的“口罩文化”。病毒没有国界,有效的防控手段同样没有国界。“口罩文化”的盛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健康科学的防护方法,而且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9]《东亚赢出“口罩之辩”的文化意涵》,环球观,http://www.txs114.com/a/7249.html
[10]陈曦:《以科学精神摒弃口罩偏见》[N],《科技日报》,2020年4月7日。
[11]张智:《欧洲人为何仍然不戴口罩文化与法律造成不同观念》[N],《新民晚报》,2020年3月12日
来源:《装饰》2020年第2期“设计·抗疫”
原文:《口罩设计与呼吸防护的进化》,本内容为原文一节。
作者:田君
延伸阅读: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疫情期间,留言作者+文章标题+投稿时间可查询审稿结果(投稿1.5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