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匠心·守初心 | 聆听北京大工匠的故事,感受专注带来的奋斗力量(十)
崇尚劳动,铸就精湛技艺。筑梦匠心,印记时代北京。
北京市总工会近日揭晓第二届“北京大工匠”评选结果。30人获评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涵盖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智能楼宇管理员、景泰蓝制作工、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工等30个职业(工种)。
即日起,小午开设“铸匠心·守初心”栏目,为您讲述他们的匠心故事,体会他们的守望与初心,感受专注带来的奋斗力量。
张丹:
“火眼金睛”把关粮油安全
匠人
匠语
工匠档案
张丹,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检测二室检验员,工程师。先后荣获第四届北京市粮食行业技能竞赛粮油质量检验员(机构组)第二名、第五届北京市粮食行业技能竞赛农产品食品检验员机构组二等奖等荣誉。
技能绝活
“粮油行业,是一个关乎民生的行业,也是一个讲求奉献的行业。我愿埋头实验室,把青春都奉献给粮油检测,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检测二室检验员张丹是一个踏实稳重、性格随和的姑娘,可一进到实验室,穿上白大褂,拿上试剂和仪器,她的双眼中就涌出了一股力量。
刚入行时,张丹要练习油脂过氧化值的检测。“难度很大,需要通过滴定管逐滴滴定至永久变色,才能准确测出过氧化值。实验过程中,一方面,滴入标准溶液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速率,不能忽快忽慢。另一方面,滴入过程中,油脂会产生颜色变化,但是突变点却非常模糊,很难把握。”张丹说,“做好这个实验,既需要技巧,又需要耐心。”
为了做好这项实验,张丹每天会滴15—20个样品,而每个样品要准备两份。每个样品做好后,她还要跟老师做的样品进行比对。2个月的时间,张丹做了1000余个样品,练就了控制滴定速度的“金手指”和准确识别试验的“火眼金睛”。
“苦都不是白吃的。”张丹感慨道,“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实习时间比别人长,日常工作也比较忙碌,经常加班。但是我觉得正是有了这些磨练,我才能打好基础,掌握过硬的本领,从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挑战者选拔赛上脱颖而出。今后,我要继续保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粮检精神,当好首都人民粮油食品安全的守护人。”
郭玉明:
专注创新的“钢铁侠”
匠人
匠语
工匠档案
郭玉明,首钢股份公司炼钢部作业长、高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郭玉明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冶金部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荣誉称号。
技能绝活
从小转炉到大转炉,从经验炼钢到自动化炼钢,和转炉打了30余年交道的郭玉明,也从“开炉先锋”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
1986年,19岁的郭玉明走进首钢,在炉前工这个普通岗位上,他总结出了“郭玉明优化氧枪控制炼钢法”,一次拉碳合格率由过去的75%提高到93%,平均每炉冶炼时间由50分钟缩短到32分钟。当其他班组在8小时每班次只能冶炼8、9炉钢时,他所在的班组创造了班产钢18炉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随着技能提升,郭玉明开始负责首钢迁钢210吨转炉开炉、停炉、护炉及日常维护组织工作。“炉底上涨过快导致复吹孔堵,碳氧积升高”的问题一度成为大家公认的技术难题,为此,他率先摸索出“轻溅渣”控制模式,通过对溅渣操作进行调整,减缓了炉底上涨。鉴于这个突出成绩,首钢股份公司1号转炉被命名为“郭玉明炉”。
从北京到迁安,首钢炼钢工艺技术实现了巨大跨越,汽车板和电工钢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提升也被首钢提上了日程。郭玉明团队先后对2000多炉钢水的成分、温度、冶炼流程进行认真梳理,消除了过程控制难度大、不稳定因素控制点多等不利因素。目前,首钢汽车板炼成率已达到99%以上,与50余家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建立供货关系。
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郭玉明表示,下一步要多培养炼钢高手和护炉能手,“炼”出更多能力全面的青年工匠。
编辑:宁林林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