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背后的故事 | 吴书瑞:一双巧手让古建焕新生
你观察过劳动者的双手吗?
或灵巧、或有力
或温暖、或厚实
在这些手的背后
承担着一份责任
还有一份希望
跟随小午一起去看看
每一双手背后的故事吧
这双手让古老建筑穿越历史的尘封
这双手让古老建筑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这双手让古老建筑“祛病延年”留住历史记忆
……
这双手的主人是
清官式建筑彩画修缮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古建彩画大师吴书瑞
将宣纸铺展在大木构件上,把纸喷湿,再用刷子拍打表面,底部花纹隐约浮现,然后用墨迹包拍打,使花纹印在宣纸上……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站在离地十多米的脚手架上,吴书瑞向徒弟们示范古建彩画修缮工艺中的拓样。“干古建彩画修缮就是要成为一个杂家,需要经过实地勘查、查阅历史资料、设计修复方案、寻找矿石、研磨颜料、层层上色等20余道工序,拓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艺,目的是掌握原本的历史信息。”
今年64岁的吴书瑞在古建彩画修复领域已经耕耘了44个春秋,先后参与修缮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中南海紫光阁等国内外诸多古建。经他的双手,一个个古建筑重现昔日精致的图案和靓丽的色泽。
点击查看修复后的彩画
▼
“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古建彩画修缮的基本原则。“文物修复就得按照原来的规制走。宋代有宋代的,清代有清代的;不同等级的建筑用什么样的比例、图案,都规定好了。”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吴书瑞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规制进行复原。
“在常人看来,我们所做的古建修复只是拿起笔刷在古建筑上彩绘,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古建修复是有规矩的,拿龙来说,有句顺口溜叫升清降绿,意思就是升的龙是用青颜色画的,往下降的龙是用绿颜色画的,而且它颜色还是与‘凤’正好相反……”这些“规矩”通过师徒代代相传得以延续传承。
古建彩画这个行当是“学起来难、干起来苦”。“头三年干最苦最累最单调的基础活儿;出徒后学三年‘规矩活’;最后学三年绘画的活儿。十年磨一剑大概能摸到一些门道。”吴书瑞说,“上得了脚手架,坐得了冷板凳,是做古建彩画的基本功。”在参与天安门城楼彩画修缮工程,因为天安门城楼属于重檐古建,吴书瑞负责修缮的彩画位于第二檐,相当于12层楼高。即使夏季酷热,吴书瑞和同事仍穿着厚重的工作服,遵循古建“规制”,一丝不苟地完成修复工作。
即使再难再苦,吴书瑞仍在热爱的彩画行当坚守着。如今,吴书瑞早已成立了技师工作室,有了一批批徒弟,他也倾其所学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于是,在一代又一代尊重历史、刻苦钻研、精进技艺的匠师们的努力下,蕴含历史文化的古建彩画得以传承下来,我们也得以窥见古建的历史魅力与文化古韵。
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吴书瑞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用心、坚持、精益求精,44年如一日,始终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推动工艺的进步。“失败是成功之母。做这一行就要不怕失败不怕艰苦,勇于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攻克技术难关,在实践中用心去学习积累,尽己所能让古建筑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吴书瑞说。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