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南京大学教师带您读《傲慢与偏见》
特殊时期,经典阅读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面对灾难,经典镌刻人性的高贵;
对抗逆境,经典传递勇气和力量。
那些穿越了时空的文字,
记录着人类历史长河中类似的遭遇、相近的感伤。
谁在脆弱无助,谁在悲痛仓皇;
谁不愿守望家乡,谁不想偿还善良;
谁不曾执手相看泪眼,谁不忘掌灯把我们照亮。
经典是以梦为马,保卫信仰;
经典是身在沟渠,远望星光。
本
期
推
荐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原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9.00元
978-7-5446-5668-9
《傲慢与偏见》伴读本
范浩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6.00元
978-7-5446-5669-6
名师讲坛
范浩:南京大学英语系教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戏剧,主编国家规划教材《英美戏剧:剧本与演出》。此外,译有《抟日记》《文学阅读指南》《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在研。
向上滑动阅览
除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简·奥斯丁是唯一登上英镑的作家。2017年,为纪念她逝世200周年,她的头像被印上10英镑纸币,下面还有一句话:“I declare after all there is no enjoyment like reading”(我宣布,说到底,没有什么乐趣比得上读书呀)。这句话,出自《傲慢与偏见》。有趣的是,说话的既不是男主人公达西,也不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而是一个一心想钓金龟婿的暴发户、对阅读没有任何兴趣的势利眼彬格莱小姐。因此,不少人质疑英格兰国家银行选文不当。对此,银行行长称,这句话恰恰体现了奥斯丁的精髓。
显然,行长先生是奥斯丁的铁粉。奥斯丁以反讽见长,且讽刺对象无所不包:势利鬼和马屁精固然会被示众,自以为比他们高明、在旁边看笑话的正人君子乃至吃瓜群众,往往也难以幸免。就拿《傲慢与偏见》来说吧,最得作者偏爱的无疑是男女主人公,可被捉弄得最苦的偏偏也是他们。正如睿智的班纳特先生所说:“人生在世,要不是让人家开开玩笑,回头来又取笑别人,那还有什么意思?”(For what do we live, but to make sport for our neighbors, and laugh at them in our turn?)这个游戏,两百年后仍在继续。和奥斯丁一道登上英镑的,不是名言,不是金句,反倒是一个虚伪的人随口说出的一句虚伪的话。可这句话,怕是比名言金句更有意思:可以正着听,可以反着听;可以当劝勉,可以当讽刺;可以当典故,可以当笑柄;可以当致敬,也可以当戏谑。这个笑话,还真有点奥斯丁。
不过,假如奥斯丁知道自己居然成了英国的硬通货,除了莞尔,恐怕还要苦笑。她的一生都为生计所苦。在她那个年代,女人很难以写作谋生。即便是知名女作家,稿费也相当菲薄。奥斯丁曾迫于经济压力,接受了一个富有的地主求婚,但事隔一天就反悔;她还和后来成为爱尔兰首席大法官的勒夫罗伊有过一段短暂恋情,但因为经济原因,被迫与之分手。这个故事2007年被搬上银幕,由好莱坞女星安妮·海瑟薇主演。很多学者认为,勒夫罗伊就是达西的原型。
后来,奥斯丁和姐姐都终身未婚,主因即是在财产匮乏的情况下难以寻觅到可心伴侣。这不仅是个人的烦恼,也是当时很多乡绅阶层女性——也即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共同的困局。她们没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婚姻就是她们的职场。因此,对她们来说,婚姻不是纯粹的感情问题,而是事关社会地位的生存竞争。若是择偶不慎,不仅会导致当事人生活窘迫、地位下滑,还可能影响家人。当时英国长年处于战争状态,青壮年男性死伤率很高,适婚男子人数锐减,加之许多条件好的单身男性不愿早早受到婚姻束缚,因此,一旦出现合宜的人选,会立即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傲慢与偏见》中,有钱的单身汉彬格莱仅仅租了个房子,当地父母已摩拳擦掌,演绎出无数令人啼笑皆非的活剧。
由于影视浪漫化改编的影响,《傲慢与偏见》常被视为纯爱小说。其实,奥斯丁在谈论恋爱和婚姻时,从未脱离经济基础。在那个时代,个人财产属于公共话题;婚书为了避免争议,把男女双方的财产状况描述得极为详尽;报纸上的结婚公告甚至包含女方嫁妆的数目。相应地,奥斯丁作品中有关收入的数字十分精确,几乎所有人都对他人的财产了如指掌。《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和达西首次露面,在场的人早已把他们的身价打听明白;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连她能分到多少遗产都一清二楚。正如英国诗人奥登所说:奥斯丁“对金钱催情效果的描写以及社会以金钱为基石的揭露极为坦率,极为清醒。”
可是,奥斯丁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她大旨谈钱,而在于她能在大旨谈钱的同时大旨谈情,并且谈出品位和趣味。今天,《傲慢与偏见》已然成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经典模板,但真品之于复制品,也许就像伊丽莎白之于彬格莱小姐。彬格莱小姐,就是那位追随奥斯丁登上十英镑的幸运儿。
走进经典《傲慢与偏见》
1.作家简介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于1775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国汉普顿郡斯蒂文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她一生多数时间都在宁静恬适的乡间居住,但对都市生活也颇为了解。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最脍炙人口,也得到最为普遍的欢迎。其他作品风格各异:《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俏皮可喜,《爱玛》(Emma)反讽精妙,《曼斯斐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庄重沉挚,而《劝导》(Persuasion)则细腻婉转。此外,她还写有少量诗歌、书信体中篇小说《苏珊夫人》(Lady Susan)以及两部小说的片段。
奥斯丁一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虽不多,但均为佳构。不过,在奥斯丁生前乃至整个19世纪,她的声望远不及同代作家。19世纪英国文学崇尚的是慷慨激昂的浪漫主义,追求规模宏伟、刚劲有力的风格,如司各特、勃朗特、萨克雷、狄更斯等。而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上承的更多是强调节制及理性的18世纪传统,但她摒弃了18世纪小说中常见的道德说教和感伤情调,改用冷静、轻简的笔触,对日常生活精细雕琢,读者目之所及,无非茶叙、餐聚、访亲、拜友。这种平淡琐碎的题材、波澜不惊的情节、含蓄克制的情感乃至字里行间蕴含的微妙讽刺与意趣,在当时的文学语境中实在知音难觅。今天,经过200多年的岁月淘洗,奥斯丁已是公认的经典作家。她的声名与地位不仅在文学界已有定评,大众读者对她的喜爱也有增无减。
2.作品梗概
班纳特太太的一生大事就是把5个女儿称心如意地嫁出去。当她听说附近的尼日斐庄园被有钱的单身汉彬格莱租下之后,满心欢喜,一个劲催促丈夫尽快上门拜访,以便为自家女儿牵线。
彬格莱先生初次亮相是在一个舞会上,同行的还有一位英俊富有、名叫达西的绅士。彬格莱生性活泼随和,迅速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而达西则因态度傲慢,招致了普遍的厌恶。舞会上,彬格莱与班纳特家的长女吉英一见钟情,次女伊丽莎白却受到了达西的冷遇。她虽未生气,但不免因此对他心存芥蒂。
在频繁的社交活动中,吉英和彬格莱的感情进展迅速。达西则渐渐被伊丽莎白所吸引,但因嫌恶其家人,迟迟无法下决心示爱,终至离开;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情意毫无察觉,且因他人挑拨,对其恶感日甚。但经历过种种波折后,这对欢喜冤家终成眷属。班纳特太太成功嫁出了女儿,皆大欢喜。
3.作品赏析
婚姻是《傲慢与偏见》的重要主题之一。正如中国学者杨绛所说,奥斯丁从不脱离结婚写恋爱,她着重写的是青年男女选择配偶和结婚成家。小说里展现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先生各取所需的现实婚姻;丽迪雅(班纳特家小女儿)与韦翰的情欲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吉英与彬格莱之间以爱情为基石的理想婚姻。
作者的态度很明确:婚姻是社会行为,必须考虑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傲慢与偏见》中的理想婚姻都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不幸福的婚姻则常和财务方面的不审慎挂钩。但奥斯丁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把爱情放到了与物质同等重要的地位。爱情并非纯粹的感官吸引,而是建筑在相互尊重与爱慕的基础之上。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就是明证。达西的求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男女双方建立了真正的了解、尊重与欣赏。小说还专辟一章,让两人回顾恋爱经过,确证了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激情,而是经过考验逐渐坚定的真爱。
《傲慢与偏见》的另一重要主题是道德。很多研究者将奥斯丁定义为劝诫读者“向善”的“道德小说家”。这种对道德的看重源自18世纪传统,但与长篇累牍宣示道德寓意的前辈们不同,奥斯丁从不说教。《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的道德教育都是通过具体事件达成的:达西求婚被拒才学到谦卑的重要;伊丽莎白经过自我反省才领悟到谦逊平和的可贵。
——摘选自《〈傲慢与偏见〉伴读本》
作者:范浩
///
经典诵读
向上滑动阅览
Chapter 1
(Excerpt)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My dear Mr. Bennet,” 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 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
“But it is,” returned she; “for Mr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Mr. Bennet made no answer.
“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cried his wife impatiently.
“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
This was invitation enough.
“Why, my dear, you must know, 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young man of large fortune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that he came down on Monday in a chaise and four to see the place, and was so much delighted with it that he agreed with Mr. Morris immediately; that
he is to 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 and some of his servants are to be in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
“What is his name?”
“Bingley.”
“Is he married or single?” “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 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 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
“My dear Mr. Bennet,” replied his wife, “how can you be so tiresome! You must know that I am thinking of his marrying one of them.”
“Is that his design in settling here?”
“Design! nonsense, how can you talk so! But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may fall in love with one of them, and therefore you must visit him as soon as he comes.”
名师荐读
范浩老师推荐三部同以女性婚恋为主线、好看程度也对得起名气的小说。作者均为奥斯丁的同代人。
1.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情感充沛、笔触细腻的女性成长小说、备受赞誉的女性主义经典,也是开先河的大女主修炼手记。与《傲慢与偏见》的冷眼旁观不同,它通篇以“我”结撰,将读者引为知交甚至闺蜜,娓娓(有时是絮絮)讲述从少女到人妻的心路历程,即便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刻,也不忘知会读者: “读者啊,我嫁给他了。”
2. 《名利场》:威廉·萨克雷著,杨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表面是命运交缠纠结的双女主婚恋史,实际是穷形尽相的英国十九世纪浮世绘。萨克雷和奥斯丁一样,同以讽刺幽默见长,但其视野更宽广,机锋更犀利,对人性更少幻想。因此,这是一部极“丧”,也极通透的小说。结尾很典型:“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
3.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译林出版社
难以描述也难以归类的奇书。阔小姐和穷小子的俗套故事,被演绎为跨越三十年、横亘两代人的奇情史诗,迷离惝恍却又惊心动魄。读者仿佛置身无际的旷野,目睹花岗石河道里的火焰巨流奔涌、燃烧,直至吞噬一切。女主的独白感受一下:“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是希刺克厉夫。”
///
外教社经典伴读丛书:
伴读本提供:
作者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作品梗概、章节详细摘要
有关文化、宗教、历史、地理、典故等难词难句的注解
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作品主题、所代表的流派及该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拓展思考题
除了伴读本,本套读物还创新地配套了移动学习资源。支持随学随测、方便教师监控的“随行课堂”,将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随行课堂” 主要功能——
移动端呈现章节摘要和难词难句;
精选原著片段并配以录音;
阅读理解自测题自动评阅;
教师通过移动端监控学习进度、了解学习情况。
往期精彩回顾:
阅读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带您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
文稿策划及编辑 /邬安安 王笑歌 许高 李冰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全心致力于中国外语教育
事业的发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