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年,这些连环画翻箱底我都给你找出来了!丨金城

金城 金城漫与画 2022-09-13


在电视机还未成为家庭生活的一员,当动画片还没有形影不离的时候,有个位置一直属于一本本翻到破烂的“小人书”——


这个位置,便是我们小时候的心房。



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


虽然如今出版品种已经不多,也渐渐成为收藏家们箱底的“文物”,然而,当年的它们可不简单,堪称阅读市场的“武林盟主”。


连环画一统课外读物江湖时,“漫画”只属于报纸上讽刺栏目的“豆腐块”,什么连载漫画、叙事漫画,都还从没听说过呢。


 △我们这一代人仍然抢看小人书。图为陪同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黎青老师(中)在JC动漫馆看小人书


巴掌大的连环画里,藏着的是千变万化的人物,精彩纷呈的故事,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它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儿时陪伴,还承包了我们从小到老的文学启蒙任务。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连环画,除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外,便是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有那部深深影响了我们那代人人生价值观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JC动漫馆 馆藏:

《三打白骨精》连环画节选

赵宏本、钱笑呆 绘


1950年,毛主席曾说:“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看。


因此,连环画创作开启了革命的历程,成为鼓动人民参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冲锋号。


那时画小人书是十分荣耀的事儿,为什么呢,因为国画油画版画等少有出头露面机会,只有连环画能够出版,并且会有大量发行。


我是1980年左右开始连环画创作,当时出版社给我的稿费是每幅4元,那时光景好,不到一年涨到每幅8元。一本连环画下来可以拿到三、五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稿费,而我的父亲当时的月薪,每月只有36.5元。


千军万马的美术大军全部涌进连环画的羊肠小道,令年轻人出道非常不易,许多人画得很好,却乏人问津,得不到出版社的脚本。我本人算是运气很好的一个,不仅同时给多家出版社供稿,甚至多次获得当时美术界最为风光,拥有天文数字发行量的《连环画报》约稿。


 △JC动漫馆 馆藏:

《猴子捞月》连环画节选

万籁鸣 绘


上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产生了一大批连环画艺术家,如上海的贺友直、华三川、顾炳鑫,北京的任率英、刘继卣,辽宁的王弘力,广东的林墉、陈衍宁、汤小铭、詹忠效、卢延光,以及沈尧伊、施大畏,还有后起之秀李晨等。甚至许多油画、国画、版画大家也纷纷涌入连环画创作的滚滚洪流之中。


小人书吸引人的不只有故事,还有赏心悦目,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它们凝结着艺术家的非凡创意,启蒙了中国人的审美,让当时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中国人,从阅读中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与世界。


 △JC动漫馆 馆藏:

《十五贯》节选

王弘力 绘 


当年,有点零花钱都舍不得买糖果吃,全部拿来攒小人书了,即使被翻烂了,也舍不得扔掉,因为那是我们的“心肝”。


今天,我把那些压箱底的宝贝都给你翻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是如何虏获那个时代大人小孩“芳心”的——



01

“出口转内销”的佳作

李昆武《从小李到老李》


“开胃菜”是《从小李到老李》。


作品有连环画基因,同时具有叙事漫画的要素。



如果你从未接触过连环画,可以试试从这部作品入手。作品最早出版于2013年,绘画作者是云南画家李昆武,中文简体版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曾经由我推荐,获得中国动漫金龙奖的全场大奖


这部被当作连环画的作品,其实借鉴了诸多漫画表现技巧,可见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构图有那么一点点欧美漫画的影子。也正因为如此,较为符合西方现代读者的阅读口味,算是传统连环画的“改良之作”了。


 △李昆武《从小李到老李》


2005年,法国漫画脚本作家欧励行来华采风,就是想要和李昆武合作一套《马可波罗在中国》连环画。后来,操盘的法国漫画出版社达高在看了李昆武的个人简历后,觉得他的个人故事更加精彩,遂将马可波罗晾到了一边,将关注焦点放在了一个普普通通中国人的身上。


《从小李到老李》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自传”,讲述他在新中国几个历史阶段的坎坷岁月,从“小李”到“老李”的故事,贯穿于上山下乡、文革、改革开放,他的人生经历,是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缩影。


 △李昆武《从小李到老李》


这套作品从酝酿到出生,花了5年时间,全书3册。曾经荣获“法国圣马洛图书展·最受读者欢迎奖”和“布卢瓦‘历史会晤’文化节·最佳历史类漫画奖”,2010年入围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大奖


那几年我也频繁流连于欧美各大漫展、书展之间,有幸见证了李昆武老师的行踪轨迹,还有他艺术人生的高峰。


该书此后被陆续翻译成西班牙语、德语、日语、韩语等多种版本,并获得美国艾斯纳漫画奖最佳“亚洲故事”最佳“社会题材”两项提名奖,是该奖有史以来首次有中国作品入围


 △李昆武《从小李到老李》


《从小李到老李》在法国非常畅销,影响力巨大,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时代巨变的必读作品”。可见,不一定非要画轰轰烈烈的历史传奇,平凡人的故事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从小李到老李》这部作品在西方人眼中的价值毋庸置疑。我想不只是西方人,此时中国的90后、00后们,想要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真实故事,这部作品一定能够给予你切肤的感动。


 △李昆武《从小李到老李》


如果说《从小李到老李》是介于连环画与漫画之间的创新之作,那么接下来咱们进入的“正餐”,可就是一色原汁原味的连环画了。


也许,其中一些题材已经有些年代感,但到了大师们的笔下,故事仍然鲜活而生动,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至今读来仍然娓娓动人。



02

央美课堂范本

刘继卣《鸡毛信》


刘继卣,很多人应该是透过他的巅峰之作,工笔重彩连环画《大闹天宫》知道他的大名,几十年过去,这部作品一直被美术界奉若经典。


 △刘继卣《大闹天宫》


不过真正让他成名的,还要数《鸡毛信》。这是刘继卣解放后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海娃机智地利用羊群,将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成功送到抗日队伍手中的故事。


 △刘继卣《鸡毛信》


独具匠心的构图,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连环画一出,立即轰动了美术界,刘继卣声名大噪,人生走上“开挂”之旅。


鸡毛信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形象感染了几代中国人,也是人美社首批翻译成外文面向世界发行的连环画之一。


记得2018年在比利时举办“中国漫画全景——20世纪中国人的故事”展览时,就有这部作品。


 △刘继卣《鸡毛信》


《鸡毛信》画风精细,线描准确表达了物体之间的空间感,人物、动物造型扎实,栩栩如生。也难怪当年央美开设连环画专业时,这部作品原稿曾被借来当作课堂范画。



03

感动原著作者

王绪阳、贲庆佘《我要读书》


说起读书的话题,年轻人一定熟悉希望工程那个大眼睛女孩。



在这之前,我们那代人对读书的渴望,是源自一部连环画《我要读书》。这部作品以伪满洲时期东北农村为背景,描述高玉宝苦难的童年,因为贫穷而读不成书的悲惨遭遇。至今读来,依旧感人。


 △王绪阳、贲庆佘《我要读书》


当年王绪阳、贲庆余刚刚毕业就接到这个题材,两人决定直接去高玉宝的家乡实地采风,因而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最后很好地还原了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


 △王绪阳、贲庆佘《我要读书》


这部连环画还创造性地结合中国白描和西方素描手法,充分运用了浓重的墨块和阴影,使画面产生版画般的质地,让作品基调深沉凝重,很好地表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沉重。


 △王绪阳、贲庆佘《我要读书》


据说当年小说原作者,也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高玉宝在看了这部连环画后,都被深深打动。


这部作品在1963年拿下了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的绘画一等奖


 △王绪阳、贲庆佘《我要读书》



04

经典中的经典

韩和平、丁斌曾《铁道游击队》


同样在1963年拿下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的,还有这部韩和平丁斌曾的作品——《铁道游击队》


这也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销量最高的作品,发行将近4000万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是人手一册的畅销读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中的经典。


 △韩和平、丁斌曾《铁道游击队》


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两人前后去了五次山东,深入体会铁道游击队当年战斗、生活的情形,掌握到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0册连环画,从1954年动手到1962年完成,历时9年,也是他俩花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作品。


 △韩和平、丁斌曾《铁道游击队》


现在回看《铁道游击队》,依然觉得人物形象的刻画逼真而生动。


学院派出身的韩和平,他的白描非常精彩,人物结构精准,造型刻画立体,这些优点在业内都是公认的。


 △韩和平、丁斌曾《铁道游击队》



05

“国民画家”成名作

顾炳鑫《渡江侦察记》


如果说前面的《铁道游击队》是战争主题的白描连环画代表,那么接下来这部《渡江侦察记》,则是素描连环画的典范


《渡江侦察记》改编自同名电影,当时电影甫一上映,就红透大江南北,成为了各出版社争相改编成连环画的题材。而顾炳鑫的这一版本,是最受欢迎、最为经典的一部


 △顾炳鑫《渡江侦察记》


明明有电影画面可以作为创作蓝本,但顾炳鑫却不愿意偷懒,他认为“依样画葫芦”不是艺术家的本色,为了展现故事的真实感,他特意下到部队体验生活,进行实地写生。他下钟山,游长江,与原著作家交流,分析侦察兵的生活习惯和武器装备,用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


 △顾炳鑫《渡江侦察记》


作者采用铅笔素描的手法,截取惊险刺激的紧张剧情,让画面充满张力和戏剧性,生动地刻画了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他也靠这部作品奠定了“国民画家”的地位。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与刘继卣齐名,“南顾北刘”被传为佳话。


 △顾炳鑫《渡江侦察记》



06

毕设出“奇迹”

尤劲东《人到中年》


 △尤劲东《人到中年》


80年代,痛苦的记忆刚刚结束,一切百废待兴,文学在经历停滞期之后迎来迅猛发展,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短篇和中篇小说,“伤痕文学”成为主流。


当时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这部描写中年知识分子艰难人生和生存困境的小说,震撼着一个年轻人的心灵,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尤劲东《人到中年》


他叫尤劲东,当时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读书。他决定将这部小说视觉化,用图像形式真实展现当下人们的心路历程。本来只是毕设,结果一不小心火出圈,引爆了社会舆论。


1982年毕业,1984年便凭着这部作品,拿下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并在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创作一等奖,成为中国连环画的经典之作。 


 △尤劲东《人到中年》


所以说毕设作品有多重要?每个艺术生都应该认真看待,有的人真的靠它一炮而红,出道即巅峰


记得2010年“中国动漫艺术展”在瑞士巴塞尔举办,国家文化部派出我和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前往参加开幕式和座谈交流活动,在展出目录中,即有这部作品。



07

引领了女性角色的审美

詹忠效《弧光闪闪》


201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中国漫画展中,有一部作品受到了特别的重视,被主办方复制放大,几乎独占一面展墙,效果令人震撼。


 △所说的便是左边墙上这幅巨型画作


还记得当时策展人之一、比利时漫画博物馆馆长菲利在展览现场跟我说,“这部作品代表了中国的绘画之美”。他进一步说:“我将其中一幅作品加以放大,发现线条依旧生动有力,我认为这便是传说中的中国功夫”吧。


那部作品便是詹忠效的《弧光闪闪》


 △詹忠孝《弧光闪闪》


《弧光闪闪》展现出来的高超技法,刷新了中国白描艺术的崭新高度,细若游丝、力道遒劲的白描并非使用钢笔所致,而是纯粹的毛笔勾勒,即使是临摹,也非易事。也正是这部作品,奠定了詹忠效在中国连环画坛的领军地位,他28岁便被顾炳鑫邀去上海人美社创作组进行讲座和交流。


 △《弧光闪闪》中对女性人体和精神面貌的表现,抒发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女性美的向往之情。


后来,他的白描手法被尊称作“詹衣描”,源于传统,却不囿于传统,具有中西合璧的审美效果。


 △詹忠孝《弧光闪闪》


(*更多詹老师的故事和作品:点此回顾



08

划时代的巨作

贺友直《山乡巨变》


贺友直是中国线描艺术领军人物。《山乡巨变》通篇采用线描手法,是贺友直作品中的翘楚。


 △贺友直《山乡巨变》


这部创作于1958年的连环画,改编自周立波的同名小说《山乡巨变》,作品描绘了湖南省一个僻静的山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刻画了中国农民精神面貌的改变与提升。


由于画作与原著气韵一致,被评论界誉为“文与画相得益彰的典范”。


 △贺友直《山乡巨变》


殊不知一开始,他也是想用明暗的素描手法去绘制这部作品。 


在两次推翻了素描手法后,他最终决定在线描中寻找贴合的艺术语言。他认为,“山明水秀的农村,用线描来表现才会无比贴切。


 △贺友直《山乡巨变》


贺友直会根据主题和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质感的线条,时而用线厚重,时而用线轻快,时而毛糙,时而流畅。通过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人物的动感和物体的质感,不同线条的组合,也让画面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


线条的疏与密变化形成了大气的黑白灰关系,简洁明了,一个清新明快的南方农村赫然于眼前,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最后完成的作品,神还原了原著小说的气韵。


 △贺友直《山乡巨变》


无怪乎被誉为“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贺友直正是靠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连环画界宗师级地位。



09

中国连环画最后的高峰?

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


这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作品,历经6年完成,共5集,926幅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传世巨著。


▽ 请将手机打横观看画作


80年代末,小人书在经历第二次短暂的高潮后,再次滑向式微。时任连环画出版社社长的姜维朴,此时却看到了一部法国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美连环画册,大受触动,西方人竟比中国人还关注中国的长征,而我们在这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留下的视觉图像却几乎是一片空白。


 △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在此之前,关于长征题材的连环画作品几乎乏善可陈


于是他毅然决定将魏巍刚发表不久的小说《地球的红飘带》,改编成一套超过800幅的大型连环画,记录下长征史诗,为中国人留下自己的精神财富。


巧得很,当时已经靠《革命理想高于天》扬名于美术界的沈尧伊,也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作为一名画家,必须给自己留下一部传世之作。


两人一拍即合,沈尧伊决定大干一场,独自包揽了这项庞大的创作工程。


 △2019年,沈尧伊先生前来JC动漫馆,抽空在这里进行创作和整理作品。

 △2019年全国美展评审会上,与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著名连环画家李晨(左1)、著名连环画家沈尧伊(左2)、艺术家王可心(左3)合影于广州花园酒店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沈尧伊曾经两次重走长征路,与编辑、脚本作者一起多次访问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从而深刻领会了笔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整部作品的创作是漫长而艰苦的。有时为了还原某个场景,沈尧伊甚至要翻遍所有历史资料,完成最细致入微的调查,才开始动笔。


因为提前做了大量功课,所以在之后的创作中成功摆脱了模仿照片的痕迹,从而增加了人物的艺术表现力,使人民领袖的形象超越形似,达到了神似的效果。


 △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将领导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沈尧伊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这部作品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将木刻、石版和铜版的艺术语言融为一体,以版画手法结合刀刮、手绘进行创作,以白板纸为底,用白矾等特殊材料层层刷上,每张原作的重量达到1斤以上。每一张都是“重量级”作品。


成品的效果自然非常精彩,不但人物造型惟妙惟肖,而且真实还原了那段革命经历的厚重感,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兼容,有人说它中国连环画史上最后的高峰,不知你是否认同呢?


 △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的厚重感,强化了作品主题


《地球的红飘带》在1989年出版第一册后,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1991年又再获一枚全国美展金奖,同年还在全国第4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得绘画一等奖,是连环画史上获奖最多的一部作品


2006年,作为华辰秋拍会油画雕塑专场的重头戏,《地球的红飘带》原稿以1540万元成交,刷新了中国连环画拍卖的记录,也是意料之中了。


 △展览资讯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大剧院推出《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这也是沈尧伊的“长征三部曲”首次亮相在观众视野,大家不妨去现场“膜拜”,感受这部巨作的艺术魅力。




结语


连环画在上个世纪80年代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当时连环画的发行量占整个出版物的三分之一,小人书摊遍布大街小巷,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都在孜孜不倦地吮吸“小人书”营养。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画得到23块奖牌,金奖就拿了4块,在全国美展的评奖中独占鳌头,是中国连环画“空前绝后”的高光时刻!


 △JC动漫馆 馆藏:

《杨志卖刀》连环画节选

王弘力 绘


不是只有在建党10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提及这些作品才有意义。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不朽的经典不仅不会被人遗忘,反而愈加显示出不巧的光芒,它们所具有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将会被世人永远铭记。


 △JC动漫馆 馆藏:

《李双双》封面

贺友直 绘 



参考资料:

1."我们的小人书"专题_《中国遗产》杂志2009年11月刊

2.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_中国青年报

3.《我要读书》连环画留住的一段真实历史 _大连日报

4.韩和平谈《铁道游击队》连环画往事

5.你不知道吧?连环画铁道游击队最初的第一集其实是李新画的这一本_连环画PP

6.《渡江侦察记》之父:“国民画家”顾炳鑫

7.尤劲东:连环画《人到中年》的创作故事_人美艺术

8.金城:论中国的白描美女,谁也画不过他

9.传统连环画危机如何解?从《山乡巨变》反观原著_澎湃新闻

10.他的长征——《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_ 国家大剧院



-The End-


你可能错过的内容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


📙被当成河马,拒绝迪士尼献殷勤,姆明究竟藏着多少秘密l金城

📙不认识这只66岁的网红兔子?那你一定不知谁是萌系网红的鼻祖!丨金城

📙这个“全球最大”,你迟早会去——我已帮你做好攻略,拿去不谢!丨金城

📙看哭了无数大人的儿童画,竟然出自于丰子恺的老师丨金城

📙收视率碾压柯南的日本国民动画,99%的中国人都没听过丨金城


金城

60后双子座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动漫艺委会副主任。目前工作生活在广州。担任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明姑娘》《人间四月天》《极简少女》系列微信公众号:金城漫与画(ID:jinchengmanyuhua)微博:@金城漫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