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一直上热搜,但这一次却让人匪夷所思。
热搜上说,有位家长认为动画里的情节太过恐怖,所以发长信炮轰。
原帖中家长认为“动画是给儿童看的”,大部分网友表示不理解,纷纷呼吁“要给动画分级。”
除了这些,也有其他一些舆论。
比如,有网友埋怨动画女性角色太少。
还有的甚至拿动画里的角色眼睛作文章。
《中国奇谭》应该要被讨论的,是它作品本身,以及它的到来,给中国动画带来了何种影响。
《中国奇谭》在3D成为国产动画主流的今天,无疑是一股清流。光前两集,就让人重温到以往辉煌的中国美术动画风格。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里,许多场景仿佛一幅幅淡彩画,看起来舒爽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小猪妖等角色刻画都是现代漫画风格,而背景里又都是传统的国画风。二者结合,既有国画般的安静恬淡,动起来又灵动活泼,丝毫不违和。屏风点梅,云烟缥缈,山间群鸟 ...动画里的一切都显得含蓄、留白,富有中国美。而特意营造的迷幻与诡异感,又让人像是闯进了一片迷雾,其间漫漶的恐怖感,还被网友夸赞,只有中国才拍得出来。最新一集的《林林》,虽是三维画风,但也尽量将中国绘画和审美意蕴融入其中。故事中,有大兴安岭的漫天雪景,凄美的背景音乐,虽然中国元素不明显,但也能击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上美影的美术片风格,以往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国际上获奖无数。这次的《中国奇谭》一出手,还是熟悉的中国味道,在往后的剧集里,还有水墨、剪纸、泥偶等形式.... 极具中国特色,也极易引起我们的审美认同。据说BBC有一次想拍一部中国妖怪电影,但因迟迟拍不出来,故而找到上美影。后来他们因许多原因撤了资,我们自己拍,这才有了闻名遐迩的《天书奇谭》。如今的《中国奇谭》,不仅继承了“奇谭”二字,还延续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奇谭》告诉我们,除了要有好的画风,还要讲动人的故事。第一集的《小妖怪的夏天里》,主角小猪妖摆明了是现实社畜的化身,动画里的情节也是现实的映射。黑压压的人群后面,小猪妖听到大王在前头画饼,说活捉唐僧,大家都有一口肉汤。它因此提起了工作热情,面对熊教头的严厉催工,也任劳任怨。工作中,它努力提建议,却被熊教头一句“你教我做事?”狠狠打击,辛苦的劳作也功亏一篑。 大王临时变卦,改烤唐僧肉,这下连最开始承诺的肉汤也没有了。放在现实中,小猪妖就是许多社畜的代表,被呼来喝去,最终落得一地鸡毛。主创们曾明确表示要做出共鸣感,要给现代人一个表达的出口。为此,他们不仅画了小猪妖社畜的一面,还画了它回家团聚的情节。这画龙点睛的一笔,让许多观众当场破防,动情得当场以小猪妖自比:“其实我也是那只小猪妖。”而影片的英文名NOBODY,也暗示这是一个献给芸芸众生的故事。谁知,心上人又吐出心上人,如此反复,最后一位鹅精女子跳出。结果书生梦醒,场上众人一一被吞回肚内。鹅精女子,在一声哀号中,被大口吞进。主创们摘取中国古典故事进行还原,仅添加了“货郎爱上女子”一段。只有货郎动情,失去的感觉才显得剧烈,通过增加这段情节,货郎与观众突然被链接了起来,共鸣感油然而生。第三集《林林》是一部挺凄美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有着漫天飞雪,氛围荒凉肃杀。吃了人类食物的女孩,无法重新变成狼,猎人的鞋印伪装成狼的脚印,企图捕杀狼,这里面有群体的隔阂、侵蚀,同时视角又落在小女孩身上,有青年成长阵痛的隐喻。无论是社畜小猪妖,还是后续的乡村现实和变迁、北京胡同的描写.....题材虽包罗万象,但好像都离我们近了些。自从《大圣归来》之后,连同“国漫崛起”一起崛起的,还有以神话人物为主角的动画电影。
虽不乏精品,但我们也发现,观众开始产生了审美疲劳。一位专画妖怪的插画师对我说,中国有太多妖怪故事,且每个都具备特色,但就是没有人去挖掘,反而扎堆在最热的IP上。2016年《大话西游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7年《西游记伏妖篇》《悟空传》,2021年《西游记之再世妖王》等等,许多影片的评分连超过6分都难。长此以往,也恐怕会陷入到另一种创作的窠臼——审美陷入单一。而扎堆的神话IP,也越来越像“战狼”式的电影,大家可能体会到了热与燃,却得不到更真切的共鸣。其实,纵观世界优秀动画,IP固然关键,但故事才最重要。西方的迪士尼,他们更关心普世化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爱情...他们经常从小处着眼,舍得花大功夫去构建世界,只为讲一些最简单的事情。拍《头脑特工队》时,他们创造了一个脑海里的世界,最后落点在自我认同和家庭关爱上,深深打动了我们。拍《心灵奇旅》时,他们讲述了一个意外死去的人在灵魂世界里复活,最后在琐碎的生活中,主人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吉卜力的《我的邻居山田君》讲家庭的温暖,《辉夜姬物语》则是戏剧性不强的民间传说,他们拍的题材虽然温吞,但最终也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国内的《大闹天宫》盛名远扬,除了它标志性的画风,其故事也尤为精炼有力。主创们只截取《西游记》“大闹天宫”这一小节,让结尾停留在孙悟空砸掉凌霄宝殿牌匾那一幕,酣畅淋漓,正切合特殊时代背景下民众的心理需求。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获得了全球的赞美,因为它们回归了情感,也和那个时代产生了共鸣。在《中国奇谭》前,引爆话题的还有动画《三体》,如今它在豆瓣上的分数却已经跌落5分。建模粗糙不是关键,更重要的原因是,剧本并没有抓住原著的精髓。不仅如此,动画甚至还沦为了给品牌商打广告的重灾区,许多商品的特写镜头充斥在故事中,让人大跌眼镜。
反观另一部以原著改编的《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虽然建模天生存在劣势,却因出色的改编,在豆瓣上获得了9.6的高分。无论是《鹅鹅鹅》的故事改编,还是《林林》讲身份认同,亦或是《小妖怪的夏天》,将落脚点放在打工人小猪妖上,《中国奇谭》创作的出发点,都是让观众产生共鸣。
后续的剧情,它们要讲乡村的拆迁,讲一道北京胡同,还要讲小卖部....它有意贴近我们,也打动了我们。一妖一世界,底蕴深厚的中国动画从来都不缺好题材,而是缺好故事。不然,为什么大家老是在说着“编剧给美术跪下”这类恨铁不成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