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出好医生?医学院校教育即将大变革!
医学院校教育是时候严格要求了!
8月5日至7日,“基础医学的创新与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基础医学教育联合研讨会”在徐州召开。
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做了题为《严起来 难起来 实起来 忙起来 把医学教育质量实实在在提起来》的大会报告,对院校医学教育改革进行盘点和阐述。
医学院校教育究竟怎么改?吴岩在报告中给出答案,严格要求、追求质量将会成为坚定不移的改革方向。
司长究竟讲了啥?
首先来看几张演讲PPT:
吴司长的讲话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教育进入到质量时代: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主体和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
2、医学教育很重要:新时代医学教育呈现出“两头连着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服务生命全周期、呵护健康全过程和肩负预防、治疗、健康任务”的三大新特点和大民生、大国计、大学科、大专业的四大新定位。
3、把医学教育质量实实在在提起来:让“金专”、“金课”、“金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
4、人才质量培养问题,高校不能“灯下黑”,要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坚决取消毕业清考,增加课程难度……按照吴司长讲话内容,不仅医学生毕业要难起来,对于老师也提出更高要求。
医学生毕业已经开始难起来
除了吐槽之外,吴司长的讲话也获得认同。
抓质量严要求,让医学生毕业难起来,有的院校已经开始。
2018年,由于学业成绩未过关,川北医学院今年有83名学生未能正常毕业,其中48人是临床医学系的。这在该医院67年办学史上也是首次出现。据该系副主任介绍,一些学生进大学后确实松懈了,以为随随便便都能拿毕业证;还有一些人是对专业没兴趣,高考时父母逼着填写的学校和专业;也有少数人确实是基础太差,碰到困难就放弃了。
其实不单单是医学生,整体上大学生毕业难度系数都在增加。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加强本科生管理的通知,要求高校提升办学质量,让“苦高中,耍大学”成为历史。
执业医师低通过率“打脸”院校教育
一方面是医学生感慨学业之难,另一方面执业医师低通过率却“打脸”院校教育。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每年的执业医师通过率在20%-25%,且院校间差距极大。
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曾在演讲中透露,“对院校分析后发现,部分二本医学院校拉低了执业医师通过率,因为教学质量没跟上学生水平堪忧。”
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专家更担心出现医学人才质量“滑坡”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自己的忧虑。
在学生素养方面,大家都担心有所下降,医学院校招生的无度扩大,导致生源素养下降,消耗教学资源将来会产生一些素养不够的医生。
医生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可以谈数量,医生数量不够可以通过培养医辅医助人员解决,庸医之害甚于无医。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招生要处理好人数与质量素养的关系,坚持适度或缺原则,在校医学教育要精华化、毕业后教育均质化。
在做客央视节目谈到好医生话题的时候,王辰院士表示好医生的产生首先是院校能够有“好苗”、育“好苗”。
美国医学院校录取比例不足3%,与美国相比,我国医学院校对优秀学生吸引力不足,生源质量低、招生规模大、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成为为普遍现象。
”怎么能够产生好医生?第一,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对象;第二教育的过程要优良、严格 ;第三,受教育之后拥有好的职业前景。”在王辰院士看来,目前好医生培养的这三个关键环节都需要改进。
本文首发:医学界
本文作者:陈朝阳
责任编辑:田栋梁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